24亿元假古董,谁在开玩笑?
“假作真时真亦假”,曹雪芹写在《红楼梦》里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中国之古董市场,也未尝不可。
一件自制的 “金缕玉衣”,被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给出“24亿元”的评估价。这本已滑稽,更值得思索的是,多位业内人士在与记者谈论此事时,都显得见怪不怪,他们说,“这已是普遍现象了”。
假玉衣骗得真贷款
金缕玉衣,大部分人只在历史书里见到过,指的是汉代时期,皇帝死后穿用的殓服,以金线缕结玉片制成,外观与人体形状相似。玉衣与穿戴者身份地位相匹配,一些贵族的殓服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也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眼下被热炒的这件假“金缕玉衣”由一桩巨额贷款诈骗案牵出。根据最早报道此事的《法制晚报》披露,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找人用零散的玉片穿成“金缕玉衣”,并通过相关人的介绍,找到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鉴定专家来作鉴定。鉴定专家给出评估价24亿元。
有这件“金缕玉衣”做保障,中国建设银行某支行领导轻信了谢根荣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亿多元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亿多元。
凭着骗贷获得的资金,谢根荣一度名列“中国400富人榜”第163名,资产6.2亿元。
后来,国家审计署在审计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时发现问题。2008年3月,谢根荣一审被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至案发时,谢根荣骗贷的钱有5.4768亿余元无法归还。
值得追问的是,参与鉴定的5名专家,分别是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著名历史学家和文物鉴定家史树青、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王文祥、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杨富绪。5位老人在参与鉴定时几乎都年逾八旬。
他们可谓是中国文物鉴定领域的泰斗,缘何会看走了眼?
如今面对媒体,这些专家大多表示当初的鉴定过程“草率”,“只是隔着玻璃柜子走了一圈”。而且,最主要的鉴定意见来自最权威的史树青先生。史先生已于2007年去世。
鉴定市场“乱花迷人眼”
收藏市场如日中天,古董鉴定作为“配套”行业也日益火爆。一方面,收藏者希望确认所购是否真品,另一方面,也是灰色的一面就是,部分假古董希望寻求“真品鉴定”,从而正大光明地流入市场。
收藏节目主持人王刚披露,中国目前共有7000多万人在玩收藏。市场庞大,古董鉴定专家也就成了大忙人,如明星般四处走穴。
“像中国这样,鉴定组织遍地开花,以收费为目的,在国际上少见。”曾出版多部纪实作品揭露收藏市场黑幕的文化学者吴树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