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由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命名的深大3号艺栈成为深圳文博会分会场,几乎所有的艺术评论家和媒体只是将其定位为深圳原创艺术家的一个集群,一个23个艺术家工作室的集合。一年过去了,当3号艺栈即将第二次作为文博会分会场露面的时候,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在3号艺栈管委会的规划中,3号艺栈成为了一支创意集团军,下辖美术部落、设计部落、影视部落、传媒部落、建筑部落、演艺部落等等,并试图以双年展、美术馆、权威学术刊物、青年创意工作室、常设艺术论坛等方式进行合理“捆绑”,一场以大学校园为“风眼”的创意集群风暴,正在酝酿形成。
创意部落联合体
深圳文博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像是为了庆祝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从前年开始,深圳新生的创意艺术区像约好一样一起出现。深大的3号艺栈、宝安的F518创意园,22区艺术区、观澜原创版画基地等等,再加上深圳原有的一些创意艺术区,像大芬村、华侨城创意园等,深圳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创意区布局。
就像很多对深圳历史缺乏了解的人喜欢用“一夜城”来形容深圳一般,很多人对诸多创意艺术区在深圳的出现也抱有同样的观点:会不会是地方脑袋一热跟风建设?
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每一个创意区的建立都有值得追溯的渊源和动机,都有故事连篇的前世今生。3号艺栈在深大的产生几乎是必然的。我们先来看看一篇文章。“在深圳大学北门的一个角落,曾经存在过一个叫‘乡巴艺廊’的民俗艺术馆,由于风格奇特诡异,人称‘鬼村’。日本的前首相海部俊树去过,李慎之、丁绍光、李锐、刘国松、周韶华等文化大家都去过,称誉颇高。‘乡巴艺廊’为深大赢得很好的艺术名声,它曾获得1995年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优秀奖,人们都为深大有这样一个艺术洞天而赞叹。”这是五年前记者的一篇报道《存在与不存在的鬼村》,这个时候,‘乡巴艺廊’早已不存在,可它还存在于不少深圳文化人的心中,以至他们有时半夜都会想起它。
一些老的深圳文化人习惯性把乡巴艺廊看作3号艺栈的前身,从精神层面而言,这并没有错。正如深大副校长李凤亮所说,深大不仅应该是全国最漂亮的校园之一,而且应当是最有人文艺术气氛的校园之一。这种“气氛”,从大学创办初期就已经开始,深大的建筑布局,一直为不少建筑爱好者所赞美。有玄学者还曾颇为神秘地称在飞机上航拍深大的布局,颇像一张八卦图。而奇特新锐的乡巴艺廊出现,正是上世纪80年代深大或者说深圳那种实验性的人文艺术气氛的一次爆发,尽管它是以深大艺术家李瑞生的个人行为出现的,可一个艺术洞天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出现,根本无法脱落与这所大学乃至整座城市的某种气质的联系。
时间一晃,2008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8周年,深圳大学建校25周年,3号艺栈出现在深大西门曾经的3号厂房里,首批23位艺术家进驻,喜爱风雅颂、古典文学专业出身的校长章必功为其命名3号艺栈。
大学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了全国少有的宽厚条件,水电租金全免,这让前来参观的艺术家们都羡慕不已,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晓凌教授说,像3号艺栈如此大的艺术家集群在内地大学里是很少见的,深圳大学将23位艺术家集中到一起,并免费为他们提供面积宽阔的独立工作室,这在全国高校还是首例。不过,大家都只看到了一场风暴的某个片段。
熟悉深大的人士都知道,25年的历史,深大已经真正成为一所颇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跟创意和艺术有关的学科也都配备齐全,而且不少学科在国内有非常声誉,师范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学院、传播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学院的专业涵盖了创意产业的各个链条:美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动画、表演、大众传媒、新闻、出版、网络、广告、营销、设计、公关。
“创意产业”究竟是怎样的东西?按照学者哈特利教授的说法,就是十几种各不相同但依赖于个人创造性的产业被聚集在一起,这些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出版、建筑、设计、软件和电脑游戏,以及艺术。这些产业被认为是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而深圳大学20多年的学科建设,已经为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进行了学科和学术上的充分准备。深圳要进行产业转移,由单纯制造业转型为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这样的学术基础是必备的。
而3号艺栈的出现,为这些已有的学科准备提供了一个展示和联合的舞台。为什么说3号艺栈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这个“几乎”指的是3号艺栈的策划者并没有把它仅仅看作一个艺术家工作室的集合,而是很早就意识到这样一个创意联合体雏形的存在。简单来看,似乎深大校园的创意艺术重心从北门(乡巴艺廊)越过杜鹃山飞到西门(3号艺栈),而实际的情况是,创意的种子从北门扩散到全校。
在今年即将举行的第五届深圳文博会上,在“3号艺栈”字头底下,将会出现美术部落、设计部落、影视动画部落、传媒部落、建筑部落、演艺部落,3号艺栈双年展、3号艺栈美术馆、青年创意工作室、常设艺术论坛和沙龙都在紧张酝酿当中。
艺术高地辐射周边
深圳创意产业布局形成,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形成互动的气场,形成不同层次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3号艺栈在整个布局中的定位应是怎样呢?用深大副校长李凤亮的话来说,这是一块艺术高地,学术、原创和高端是“高地”的特色。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能够验证李凤亮副校长所言不虚。我们只需要在搜索引擎键入“深大艺术家”“深圳艺术家”“深圳艺术评论家”这样的关键词,你就会发现,李瑞生、刘子建、应天齐、马波生、刘声雨、钟曦、齐凤阁这些当代艺术响当当的艺术家和评论家,其实都是“3号艺栈”的成员,他们的名头都可以改为“3号艺栈艺术家”。
如果你再键入搜索“《中国版画》”,你会发现,深圳大学艺术和设计学院院长齐凤阁教授是全国最权威的版画评论家之一,中国惟一的版画学术刊物《中国版画》就在深圳大学,由深大主办的当代学院版画展,中央美院一些大牌艺术家也“拨冗参展”。要知道,这些成名已久的人物对参加全国美展都已经失去新鲜感,他们却对学术性很强的学院版画展感兴趣,这是《中国版画》杂志的品牌对他们的吸引。
有一个更为简单的测试方法,如今深圳不少艺术区都举办高端的艺术论坛,除了外面的嘉宾外,邀请深大艺术家和评论家几乎是不可缺少的一块。按照齐凤阁院长的说法,深大艺术和设计的教师队伍100多人,整体水准在省内仅次于广州美术学院,可是如果放宽到传媒、动画、戏剧、文学创作等专业,广美又不可比,因为它毕竟不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的综合性大学中,深大的艺术和设计类师资队伍让其他大学羡慕不已。
如今,不同种类的学术论坛已经形成,有两年一届的设计论坛、版画论坛、传播学论坛等等。去年11月,“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在深大举行,前两届论坛分别在中央美院和鲁迅美术学院举行,第三届论坛共收到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22家设计院校的作品1400余件、论文328 篇,基本反映了国内环境设计最高水准。
对于任何一座有志于发展创意的城市来说,创意产业的布局最避忌的就是同质化,无法合理产生不同层次的创意区。深大3号艺栈的“学术高地” 建立和聚合,不仅仅是在高校之间的类比,它对整个深圳创意产业有着整体的辐射意义,事实上,像观澜版画基地、F518创意园和22区艺术区,它们早就利用起这个“学术高地”,齐凤阁、应天齐、刘子建等艺术家和评论家一直在这几个创意区活动,包括大芬村调研等项目也能看到钟曦等艺术家兼教授的身影。
美学能否与市场结盟
正如《创造性破坏》书中所说的那样,艺术和经济学,一个是展现人类无穷创意的橱窗,一个则是以枯燥分析而闻名的“沉闷乏味的学科”,两者能够结合在一起吗?
3号艺栈艺术家刘子建刚刚从美国办完展览回来,展览很成功,他的心情很好,而在美国遇到的一个小细节,让他感慨不已。在他即将回国的时候,美国的展览主办者给艺术家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是一个精致的杯子,上面印有当地著名大学的标志,尽管长时间的飞机,行李也不少,刘子建最后还是决定把那个杯子带回来。
刘子建说,深大每年有那么多学生毕业,他们能够带走什么作为纪念?普通艺术爱好者到3号艺栈参观,他们能够带走什么作为纪念?3号艺栈有那么多原创艺术家,可是他们的作品并不是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是否可以考虑将他们的作品按比例缩小制作成小礼品,这个富有艺术品味的礼品能够成为深大的礼品甚至成为深圳的礼品。
李凤亮副校长很认同刘子建的说法,他说,美国的大学纪念品,早就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3号艺栈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应当从这些容易操作的校园艺术礼品开始。
当然,事情发展下去,就不仅仅是做小礼品的事情了。
3号艺栈的远景目标:双年展、美术馆、权威学术刊物、青年创意工作室、常设艺术论坛乃至艺术品交易,这些都需要一个专业和熟悉行业和艺术市场的管理机构,虽然目前深大为此专门成立了管委会和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大已经为3号艺栈的前期策划和管理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要实现3号艺栈的远景目标,目前管理的结构和资源仍有欠缺之处,一句话是缺乏一个能与市场结盟的管理机构。
远在古希腊文明时代人们就提出过“市场和美学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的命题。而3号艺栈的管理者和艺术家们正在面临这个问题。目前全国设立在高校的创意区还没有摸索到一条既能保证高校教育和科研作用,又能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道路,深大能否敢于突破现有体制的限制,找到一个良好的与市场结盟的方式,探讨出一个全国领先的方式,大家都拭目以待。
本届深圳文博会,3号艺栈将举办“艺术原创与价值实现”文化产业高端论坛,请来全国著名的艺术经纪人、策展人,用社科处甘处长和具体组织的刘懿萱的话来说,就是让他们来谈谈3号艺栈的运作模式,3号艺栈要趁此机会向全国的专家取经。
助推深圳创意阶层
在讨论当中,李凤亮副校长和齐凤阁、钟曦还商量出一个很妙的主意。由于3号艺栈的个人工作室已经暂时满员,为了满足更多青年教师包括学生的需求,3号艺栈会成立若干公共工作室,这些公共工作室将以艺术门类区分,如版画工作室、雕塑工作室,如果运作成熟,还将对公众开放。此外,由于每年从深大毕业的艺术设计类本科生就有上千人,3号艺栈还有可能在学校周边建立一个青年创意工作室的集群,以艺术基金的方式来帮助那些有创意的年轻人。3号艺栈毕竟是大学办的,教育作用不能失却。
这些观点尽管还处于论证酝酿阶段,但确实让人兴奋。我们可以设想,一旦3号艺栈的设想成功,它将为深圳的创意阶层的确立提供了第一把推动力,为深圳未来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提供了能量和人才的储备。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数据:在西方经济中,创意产业已经成为GDP、出口和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创意产业目前在英国的经济总量接近10%,在美国的GDP接近8%,这还是2005年的数据。目前在西方,创意企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模范,文化从经济的对立面迅速转变成商业企业的现代性躁动,英国文化部长乔韦尔甚至这样宣称:在未来,能成功的企业只会是那些将创意的印记重重打在身上的企业,在对世界最广泛的认识上,每个产业必须争取成为创意企业。
2006年,全球10—19岁的青少年有12亿,其中2.2亿来自中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这些青少年开始寻找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工作?许多人已经从媒介娱乐和身边的变化了解到自己生活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他们希望加入商业、文化和体验的国际浪潮,希望自己的工作与知识、文化、创意打交道,希望工作能够体现个人的特性和想象力。
创意产业的书籍《创意产业读本》里提到一个新的经济阶层的产生:创意阶层属于无领阶层,他们能够制定自己的工作日程,他们的衣着轻松随便,在充满刺激与挑战的环境中工作,没有人能强迫他们工作,但是,他们却无时不在工作当中。随着创意阶层的崛起,这种工作方式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
创意产业研究的权威学者哈特利教授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文化产品需求强烈,但中国目前文化产品的生产推广能力不强,存在严重的“文化贸易赤字”,目前的情况是,无论是时尚、视觉设计、媒体、软件、互联网、音乐,中国都还是模式和趋势的进口者,而非国际潮流的领导者。
哈特利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重点还放在制造业上,但中国的情况很快会出现变化。中国经济目前以“制造业”为主,而且还是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主要处于全球工业链低附加值部分,更为严峻的,传统产业对能源要求很高,对环境破坏力很强,这种经济结构无疑是不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
哈特利教授说,整个国家需要去理解那些做着白日梦的、淘气的、充满创意和创新性的年轻人,未来中国主要的竞争优势并非劳动力大军、制造业基础,而是这群现在看来很幼稚的年轻人。
哈特利教授这些话是在2007年说的,相信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会更加确信自己的观点。这些有创意的年轻人是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的,他们的创意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施展的平台,而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对于深圳的产业转型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无法找到支持创意产业的后备军,或者说,这支后备军尚未出发已经让残酷的市场打没了。3号艺栈这个举措不仅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而且极有可能对深圳创意阶层的早日形成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