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深圳双城双年展,你有什么不一样?
时间:2012.07.04 来源:深圳商报

      调动上千万资金打造出来的双年展,究竟是一场热闹的嘉年华,还是对深港两城产生持续影响力的公共文化项目?
  目前,2013年第五届深港双城双年展已进入筹备阶段。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总结回顾前四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一步确定其核心价值和发展方向,已成为双年展组委会专家、参展人、策展人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双年展如何定位?深港双城怎样展开合作?公众怎样才能与双年展对话?三大核心问题已横亘在众人面前。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深港双城双年展,与读者一同深入了解这一深港两地共同打造的文化盛事。
  为何开幕时热闹非凡,闭幕后却冷寂无声?这样一个举行了四届,运营了8年的展览有无建立起核心价值和学术机制,是否真正起到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
  2013第五届深港双城双年展已进入筹备阶段,第五届双年展组委会日前组织业界学界专家展开“头脑风暴”,在一连串的质疑中,展览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渐渐清晰。
  需建立核心价值
  “建立双年展长远的核心价值,尤其避免让平台成为舞台,甚至成为名家的走马灯。 ”台湾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主任、知名建筑评论家阮庆岳虽未出席“头脑风暴”,却隔空传来电子邮件,其观点也引起了现场一众专家的共鸣。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建筑设计处副处长周红玫认为,深港双年展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里面最成功、最具前瞻性的一件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但因为她年轻、生猛、先锋所以策展机制没有特别完善,学术也没有特别重视,开始出现了嘉年华、团拜会式的场面,也令一些人质疑策展人的话语权是否过大,圈子化、帮派化是否开始滋生。“在某种程度上说,患上了策展理念的无力症。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
  “圈子化的问题已愈发凸显。很多人参加了历次双年展,我不知道对双年展是好还是讽刺,如果仅仅在内部循环,双年展的开放性会受到质疑。”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说。
  在这样的现状下,建立展览的核心价值和文化目标就显得愈发迫切。“我们最起码应该有个长远的目标,每一届都有核心的价值体系。五届十年下来,这将是非常有效的文化建设项目。”在建筑评论家、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看来,只有对自己的核心目标和独特身份有了清晰定位,双年展才能成功。同时,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双年展文化的构筑也具有持续性的建设作用。比如说,双年展可以将文化主体定位于对珠三角城市发展的研究和中国城市文化的推动。
  当然要探讨城市问题
  “双年展,当然是要探讨城市问题的。”第四届双年展组委会秘书处执行主任黄伟文介绍,实际上深港双年展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传统:第一届课题是城中村,由杜鹃组织了5所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第二届策展人马清运组织了国内20多个活跃的、有研究性的建筑师和团队对珠三角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成果专门出了一本书;第四届则聚焦对应双城,通过研究深港两地气候变暖、水平线上升等问题,来展现气候变化对深圳、香港的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双年展或许需要一个命题作文,通过展览来解读珠三角,让所有人都来关注这样一个共同话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朱荣远也表示,双年展应该有一个稳定的主题,让所有人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这座城市所处的位置和周边城市的发展状况。
  知名建筑师刘晓都则认为,在小圈子里讨论一直是双年展的瓶颈,以珠三角为主题则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很大一部分是吸引外界对深港、珠三角区域的兴趣,谁对这个地方有兴趣就会积极到这里来。这也是双年展的主要目的。”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建议,深港双城双年展要关注的主题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是香港和珠三角,二是国内城市和东亚城市。通过双年展这个平台,让大家认识整个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和成就,并巧妙地引出亚洲城市发展模式,这样双年展的影响力就能得以进一步扩大。
  拓展持续影响力
  双年展提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让大众记住的东西?在孙振华看来,他心目中理想的双年展应该是两端深入。一个是高端,即学术研究方面的,如每届双年展的学术研究论文、出版物等;另一个则是让老百姓high起来,看没看懂没有关系,主要是想办法让大家参与。
  周红玫说,双年展最重要的、可持续性的保障,应该就是有一个完善的学术机制。这个机制必须是规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重,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和珠三角区域等城市问题。“这也是双年展的使命。作为双年展这样一个深圳最有价值的品牌,我们应该有学术研究部、双年展的文献展厅。我们还要向美术馆学习,将宣传、展览、学术研究、出版等四大功能并重,以此建立完整的学术机制。包括展览思想策略、学术价值的消化吸收和实践应用、媒体传播和出版、有形作品的收藏展示等。这样一个学术体系能确保双年展的态度和立场,并达到其对城市文化持续推动的作用。”

编辑:刘倩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小圈子化、课题断层被质疑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