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被称作当代水墨元年,但真正的水墨大动作却发生在2013年。
2013年艺术界的第一个轰动事件,就是“再水墨”展览。共有61位当代艺术家以“水墨”为媒材的100余件作品参展,先是在湖北美术馆展出100天,又移至今日美术馆半个月,规模可谓“巨大”。一个插曲是,该展览因湖北观众的吐槽,当代水墨第一次进入了公众讨论。
田黎明作品
相较于2012年对当代水墨的试探性摸索,2013年一开年,各美术馆、画廊就旗帜鲜明地打出水墨大旗。蜂巢当代艺术中代、索卡艺术中心等轮番推出水墨展览。细察北京地区画廊的年度展览计划,绝大多数都有水墨安排。另外一个细节是,除了当代水墨,不少传统水墨作品也出现在各大艺术空间里。
毫无疑问,探索了三十多年的当代水墨正迎来自己的“牛市”。
梳理背后的动因,其一,在学术上我们的确面临着自身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难题,尤其是在中国走过了追随、模仿西方的阶段之后,“主体”的自觉意识开始觉醒。当代水墨的探索恰好回答了当前最困难的思想文化境遇,并发展了早期林风眠等人的努力。无论呈现出的作品实践如何,在思想文化的推演上,当代水墨有其必然性。
其二离不开市场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在2008年左右一夜暴富,更多的是出现油画领域,经过几年的幕后炒作与泡沫繁荣之后,投资商的口袋自然要另寻新的目标,而水墨具有基因上的先天优势。
无法预测当代水墨的热浪能持续多久,在学术与市场的推动下,理顺二者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不至于出现第二次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