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策展人
Raqs媒体小组
艺术家做策展人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一种常态,但艺术家能把策展人做的那么出色,Raqs媒体小组可谓是其中的最佳人选。对于Raqs媒体小组,想来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他们正是2016年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1992年,吉比什·巴什(JeebeshBagchi,1965)、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1965)、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ShuddhabrataSengupta,1968)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了Raqs媒体小组。“Raqs”是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的一词,意指反复修行的苦行僧进入轮回时的状态。Raqs媒体小组遵循着“运动中冥想”的宣言,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师、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他们这十年来的一系列追问试图为“作品/艺术/展览”找到存在哲学、日常生活和生命政治的根基。而日常生活对Raqs们来说,不只是琐屑而抽象的,它具体地落实在一些社会现实的脉络连接之中:在巴马科与贝鲁特之间,金沙萨与开罗之间,马普托与昌迪加尔之间,或许,也在义乌、马德里与雅典之间,德里、墨西哥城与上海之间……。
作为艺术家的Raqs媒体小组,其作品曾参加卡塞尔文献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5、2015)、上海双年展(2010)等国际重要展览。作为策展人的Raqs媒体小组,曾担任在博尔扎诺举办的第七届欧洲宣言展——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2008)以及在德里举办的INSERT2014的联合策展人。
艺术评论家
代表人物:陈丹青
陈丹青可谓是艺术评论界的激进份子,而他最早进入公众视线的是其艺术家的身份。1980年,陈丹青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1983年,陈丹青在美国举办首个个人画展,这也是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之后,他在美国取得了属于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成就。
不过,如今大家常见的陈丹青更多的是以评论家的身份出现。虽然颇多争议,但其言行却吸引了一众粉丝。他对中西艺术及社会现象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思考。他做过很多演讲、访谈,对教育、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社会诸多现象有独到见解,并以其率性与机智给予公众心智与感受力的冲击,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是敢于公开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并大声疾呼的艺术激进者;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一位现代中国以自由主义精神深刻思考的坚定先行者。
作为批评家的同时,陈丹青还是一位作家,出版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退步集》等十几部书。内容涉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文学、人物、历史、音乐、建筑、两性、城市等等方面。其中2005年出版的《退步集》售出10万册,至今已第19次印刷;《多余的素材》在北京三联书店上柜仅一周,便以近千册的销量登上排行榜;陈丹青的书都是畅销书的头几名,香港2008年最受欢迎50本书,第一个就是他的《荒废集》,而且台湾也将出版他的书。写作是他于绘画、演讲之外的又一巨大影响。
陈丹青曾问读者,“为什么喜欢读我的文章呢?”有人答:“大约我们压抑太久了吧。”还有人答:“看你的文字很爽。”陈丹青文字的魅力,部分源自性情、器识;另一部分则和他的画一样,建基于强大的写实功力。他有捕捉并且再现细节的天赋。人性的深浅、文化的歧变,在他眼里不过是有质感的日常细节。
艺术收藏家
杰夫·昆斯
众所周知,杰夫·昆斯是拍卖场上作品最值钱的在世艺术家,其作品被众多知名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收藏。然而这样一位艺术家也是艺术收藏的积极参与者。
杰夫·昆斯认为,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借鉴其他艺术家,所以他在卧室里悬挂各种作品。有尼古拉斯·普珊(Nicolas Poussin)17世纪的《朱庇特和安提俄珀或维纳斯和萨梯》(Jupiter and Antiope or Venus and Satyr);爱德华·马奈的《四个苹果》(Quatre Pommes),1882;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两个人》(Deux Personnages),1934;《妻子的头》(Tête de Femme),1941;勒内·马格里特(René Magritte)的《清晰的想法》(Les idées claires),1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