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离坚白:刘水洋个展开幕现场
时间:2023.07.11 来源: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离坚白:刘水洋个展
策展人:吴鸿
出品人:胡介报
主办单位: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展览时间:2023年7月8日至8月8日
开放时间:10:00~17:00(周二至周日)
展览空间: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2、3层
场馆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宋庄艺术区美术馆路
 

 
离坚白:语义谬误逻辑下的观念重组
 
文/吴鸿
 
“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非三也?”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盛盈,其自藏奈何?”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坚、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已。”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兼,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以上是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在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坚白论)》中所表达的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公孙龙认为,一块坚硬的白色石头,用眼睛看不出它是否坚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用手摸感觉不到白色,只能感觉到它的坚硬。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看不到白时,感觉得到坚,看与不看,结果相离。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可并存,故相互分离。
 
关于公孙龙,传统儒家的政治伦理学体系对其评价历来不高,认为其学说无非只是诡辩之术,或是有名无实,仅仅是概念而并不能结合到本体实际的文字游戏。而其实,公孙龙的理论已经涉及到了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基本命题,他的那些看似违背了基本常识,而故意制造逻辑障碍和语言陷阱的逻辑推演过程,并不是为了给某种“歪理邪说”找到合法性,而是通过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追问,以及名(事物的名称、概念)与实(事物的本相、实体)之间准确的对应关系的拷问,进而使那些隐藏在“常识”或“知识合理性”之中的知识桎梏和伦理束缚显现出来。
 
而将语言学从概念分析和逻辑推理上升到意识形态分析的则是现代语言哲学,所以,伽达默尔在他的著作《真理与方法》中提出“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进而他说:“人是一种语言的存在”。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人的思考和交流,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但是,语言反过来也塑造和限制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人的行为反而被语言所奴役。也就是说,把具体的事物概念化以后,人的思维反过来又被概念所捆绑了。
 
作为逻辑学术语的“语义谬误”,其本意是指在运用语言符号的过程中,语言符号与其所指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谬误。如在确定的语言环境下,对同一语词在不同意义下使用(表达了不同概念)而引起的语词歧义的谬误。而在现代语言哲学中,为了打破语言惯势以及语言系统背后的意识形态对于人的思维的桎梏和束缚,故意使用语义谬误来作为逻辑手段,从而使看似正常的语言逻辑和价值体系出现裂痕,并进而通过语言来对语言以及由语言构成的意识形态整体进行反思。上述的公孙龙的逻辑推理过程就是大体如此。
 
而在观念艺术中,观念的植入也是通过将正常的语义逻辑进行颠覆、解构、撕裂后,使之出现逻辑断层和意义塌陷,也就是符号学理论中通常所说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随意性原理”,即“能指”无法被缩减为概念(即索绪尔所说的“所指”),而“所指”也不依附于一种特定的“能指”(即一个特定的语言单元)。对于摆脱了旧有的意指系统的束缚之后所留下的逻辑空洞,进行意义重组或观念植入,从而形成新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系统。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继2021年所展出的,同样借用了公孙龙的哲学命题“白马非马”而探讨的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材料的社会学意义范畴的展览之后,本次所展出的刘水洋的个展,可以视为在前次的“白马非马”展览之后的一种逻辑延续。
 
由本次个展的作品的观念逻辑,回溯刘水洋的创作过程,可以简单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石膏像”系列,通过将作为学院体系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石膏像的“无差别化”的再处理,来质疑艺术教育的趋同化以及文化价值体系的趋同化。另外,虽然在这个阶段中,他的作品的创作逻辑基本上还是通过外在的、作为人造物的“形象”来传达观念,但是,在其中已经昭示了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出现的“内”与“外”的语义关系。
 
在第二个创作阶段中,刘水洋通过有别于在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对人的骨骼形状和组合结构的影响之外,作为一种社会性的、隐形的力量在人体内部所留下的“印痕”的研究,进而将其外化为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社会分析和价值批判。
 
第三个创作阶段可以视为本次个展作品的“前传”。在此阶段中,刘水洋通过对于作品中的材料的物理性置换,从而实现了材料的社会学意义的转换,并进而使材料的批判性意义显现在材料的新的意指逻辑之中。这个阶段的作品,也即是他之前在本馆所展出的个展“物质不灭”中的部分作品。
 
至此,刘水洋的创作逻辑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作品的语义要素也是一个由“大”而到“小”的过程。而作为他的第四个创作阶段的本次个展的作品,在上述的第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又重新回溯到由“内”而“外”的过程。而作为作品观念传达要素的语素构成也同样回溯到由“小”而“大”的过程。就像惠施所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篇)》)
 
在此过程中,“石蜡”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材料,同时也是一个中间的意义“转译”语汇。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人造物”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关于“现代化”的意志外显方式之一的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材料——螺纹钢,其材料特征和加工方式都是为了作为混凝土的骨骼而满足其对于强度和拉力的需要。将螺纹钢经过石蜡的材料置换之后,又通过日光、气温等“自然力”的作用之后,石蜡材质的“螺纹钢”必然会发生软化、熔变、坍塌和变形。再经过作为“社会力”的拍打、碾压和撞击,其留下的痕迹其实是一种带有集体无意识的社会性情绪的外化过程。最后再将这些已经改变了外在形式的石蜡材质的“螺纹钢”恢复到金属的材料。这个时候,就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逻辑悖论,也就像公孙龙在《坚白论》中所谈到的那个悖论一样:我们用手触摸到的“螺纹钢”的内在材质是坚硬的;但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螺纹钢”的外在形式又是瘫软的。这个逻辑悖论实际上通过“石蜡”作为中介材料或中介语汇,故意制造出来的语义谬误。至此,“螺纹钢”的能指和所指已经发生了意指逻辑上的语义断裂。如果仅仅是在传统雕塑的材料置换的语境下,作品的意义延展将到此为止。但是,在观念艺术的语境,由语义谬误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悖论只是接下来的观念转译的起点。
 
将材料的能指回溯到最初的意义所指之后,螺纹钢作为人的“关于‘现代化’的意志外显方式之一”,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反思命题。它是一个“现代化”的知识常识,同时也是一个体现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基础。当这个看似正确的“常识”重新回到最终所呈现出来的经过语义谬误制造出来的逻辑悖论的语境中之后,刘水洋的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对于意识形态化的“现代性”的批判,以及对于作为大众文化心理的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批判,包括对于制度化的社会性暴力手段的批判,其观念便逐渐从这个看似是意义废墟的意指场域中显现并明晰化起来。
 
2023年6月16日凌晨 于北京
(吴鸿:批评家、策展人,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

 
 
开幕现场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吴鸿发言
 
艺术家祁志龙发言
 
艺术家邢俊勤发言
 
批评家许向群发言
 
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发言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长胡介报发言
 
 
批评家闻松发言
 
艺术家刘水洋发言
 
 
左起: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执行馆长吴鸿、艺术家邢俊勤、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馆长胡介报
北京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批评家廖雯、批评家闻松、批评家许向群、艺术家黄小宁、艺术家刘水洋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
 
说明:本次展览所有作品编号自1至31号,材质为铸铁、石蜡、砖头,创作年代自2019年至2023年
 
 
 
 
 
 
 
 
 
 
 

艺术家简介
 
 
 
刘水洋,1974年生于山东临沂,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在生活工作于北京,他的作品涵盖雕塑、装置、视频、行为等多种媒介。创作材料既有传统的青铜和大理石材料,也有建筑废料和各种火灾以后熔化的金属,如2013年开始有拆迁后留下的混凝土创作装置作品。刘水洋的作品常涉及当今禁忌的话题,如伤害,灾难和有关生命生存的社会问题。他的作品曾在纽约、科隆、光州等地展览如穆伦堡大学马丁美术馆、科隆Museum Zündorfer Wehrturm,在北京、上海等地也参加群展。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媛来——姚媛艺术展”南京开幕· 王浩铭|他者之园
· “闪动的海平线”——吕洪樑作品展6月10...· 巾帼艺杰·文人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隆重开幕
·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 AFIH2023 Spring即将开幕!...
· 别处——张新军个展· 聚合能量,助力艺术梦想启航 第三届大学...
· 第三届大艺博(武汉)即将于3月21日开幕...· 跑滩匠——邓上东个展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