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秦慧:苏州版画收藏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8.14 来源:顾志军版画工作室 作者:秦慧
 
各位老师下午好,非常感谢顾老师的邀请,我能有这个机会跟所有的老师去学习。我今天的交流的题目是“苏州版画收藏中的几点思考”,因为我本身是做一点版画的收藏,但我自己不做版画。
 
谈到姑苏版画,就先从我所找的文献当中去找一个原点,那就是《日本美术工艺》,这个杂志在1958年和1959年出了连续的两期,当时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冈田伊三次郎的回忆》,作者是三隅贞吉,从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关于黑田源次的事情,包括后来的这些苏州版画是怎么出现的。
 
在1924年的时候,黑田源次首先出版了一本书,就是《受西洋画影响的日本画》,该书的出版对于日本和欧洲来讲影响非常大。在这一年的夏天,三隅贞吉就拜访了黑田源次,在他家里看到了两幅中国版画,第一幅就是“姑苏万年桥”,当时是问别人借的,问谁借的呢?那个人叫做永见德太郎,他是一位长崎版画的研究学者,同时也是日本美术史学家。
 
 
《姑苏万年桥》
 
 
黑田源次很得意地向三隅贞吉介绍,这幅《姑苏万年桥》的版画中的西洋风格的位置在哪里,这是对于浮世绘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他家里还有一幅画也是借来的,是问京都的一个佛学家,也是版画的研究者,叫做秃氏祐祥借来的,下面这幅,这次海杜美术馆展览出来,叫做《双美乘船图》,那么他就又向三隅贞吉介绍这个画,说它的风格跟《姑苏万年桥》不大一样,它偏向于中国绘画的语言了,但这张画也是难得的佳作。另外他告诉三隅贞吉,秃氏祐祥非常炫耀自己花了五十钱买到那张非常宝贵的画。由这次拜访黑田源次,三隅贞吉开启了他对于这一类版画的一个认识和收藏,也就从1924年开始了。
 
 
《 双美乘船图》
 
 
同时在1924年的时候,黑田源次要去德国去读书,要去留学两年。三隅贞吉就说可以在黑田老师留学期间,帮助他陆续在日本搜集这类版画,并问他能不能借两三百块钱。黑田源次没有同意三隅贞吉的请求,觉得他有一些零钱,收藏也不需要花太多钱,就拒绝了,然后就去德国留学了。然后在黑田源次留学这个期间,三隅贞吉还是去搜集这一类的版画。
 
1926年的一天,三隅贞吉在大阪旁边的一个城市叫做堺市,在钥匙庄的古道具店里面,看到了右边的这张画,万历二十五年的寿星,因为上面写着“萬曆念伍年”。但我觉得这张画未必是万历年的东西。三隅贞吉看到画非常激动,也没有太多的钱,把他做生意的吊袜卖掉了,卖了两块五十钱。但是那幅画要五块钱。
 
 
《寿星图》
 
 
我没有研究过这个五块钱跟当时的收入是一个什么比例。三隅贞吉觉得太贵了,最后还价九折买下,四块五十钱,把这个画买下来了。然后这件事被当时的大阪一个富豪,也是一个收藏家的冈田伊三次郎知道了,他就过去看这个画,觉得太好了。于是三隅贞吉就说他这个画买了很贵的,花了很多钱买了,花了五块五十钱买的,但是出售的话需要五倍的价格才行,也就是二十五块钱左右,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当然冈田先生很有钱,就把这张版画买走了。
 
由此三隅贞吉就跟冈田伊三次郎建立了一个联系,他后来就将陆续收集这类版画都卖给了冈田,因为冈田是个大的收藏家。但是这一系列的事儿就被秃氏祐祥告诉了在德国留学的黑田源次,1926年黑田源次留学回国,三隅贞吉就去神户接黑田源次,但是黑田没有理睬他。
 
后来黑田源次跟冈田伊三次郎之间如何联系或认识的这一段,我暂时没有研究,没有找到资料。黑田源次没有太多的资金,他其实是一个学医的,后来逐渐他得到冈田的支持。就是冈田不断地提供他所搜集来的苏州版画,给黑田去研究,希望黑田源次的研究能够出更大的成果。
 
但是很可惜,1930年的时候冈田伊三次郎这位收藏家去世了,在他的第二年,1931年的11月份,在东京上野帝国美术院附属研究院里面举办了轰动的“中国古版画展”,它的原名是“故冈田伊三次郎氏收藏中国版画陈列展”。第二年,1932年的时候,《中国古版画图录》出版。其中万历的寿星图,应该在海杜美术馆这次“苏州版画的光芒”特展的第二回展出。这张画影响了很多人。
 
像这一类的寿星版画,它的四周会绕几圈的不同字样的寿字字体,像这样类型的版画,后来影响到了苏州版画中其它寿星类的版画,一直到清末。包括左边的就是木拓片,清代中期的版画,它的四周也是有一圈一圈绕行的寿字;中间和右边是苏州本地的纸马,也就是在祭祀的时候会使用到的,中间是一幅是彩色漏印的纸马,脸部会有一个笔绘,右边是祝寿的时候用的寿星纸马,到六十岁的时候,还有小朋友满月的时候会把它拿出来供奉,但不会烧掉,一幅巨大的寿星纸马高度有一米多。这些都是苏州的版画,这种题材的中寿星文化,是苏州版画里面是一大特点,时间原因我不去讲了。
 
 
寿星图 (左)木拓片,(中和右)苏州纸马
 
 
 
刚才说到了《中国古版画图录》的出版,里面有两篇文章出现了。这个时候有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民俗学家傅芸子先生把黑田源次的文章翻译出来了,《中国古版画图录》是1932年出版,1938年傅芸子把其中两篇文章翻译出来,并且刊登在了《东方文化月刊》上面。黑田源次的两篇文章被翻译成《中国版画史概观》和《姑苏板》,注意它的板是用木字旁的板,不是我们现在的一般用的片字旁的版,这两篇文章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后来的研究版画的国内的学者,阿英老师、王树村先生等。
 
阿英老师撰写的《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年出版。这里有个时间差,通过傅云子的弟弟傅惜华的关系,将这类的古版画图片给了阿英做参考。然后他在《中国年画发展史略》大量的引用,其实主要都是来源于《中国古版画图录》里面的日本藏品。这时,国内的研究学者才开始看到这样的一些版画作品,包括我谈到1956年郑振铎先生的《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的出版,里面也收入了几幅苏州版画,也对于苏州版画做了大篇幅的阐述。
 
黑田源次在《中国古版画图录》这本书里边第一次提到了“姑苏板”和“苏州板”两个词,很多学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包括现在国内的学者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他的文章原话:所谓“姑苏板”,又称“苏州板”,即华南江苏首府苏州所印者,就中以苏州桃花坞—苏州城内以北之地,阊门内之一区域—所出为多。而且文中基本以“苏州板”一词阐述。
 
所谓“姑苏板”和“苏州板”,这里的概念其实是一个等号的概念,两个之间并没有一个差异性。因为我们知道苏州又称姑苏,所以其实理解上就是“苏州版画”的概念在里面了。
 
文章又着重的分析了他所认为的“姑苏板”,又称“苏州板”这一类版画的一个特征,里面所收录的版画上标注的时代,是从雍正到道光初年。综合起来判断,他认为这类版画的区间或者说“苏州版画的光芒”是从康熙末一直延续到到道光中期。
 
另外他阐述了的这一类版画的特征:首先是巨幅版画,幅面比较大。
 
第二是刷色的特征,其一是墨折或傅彩。他提及的“墨折”就是墨版,纯粹的墨版,或者是用笔去敷彩。那么纯墨板之外它还有一些灰套色,此外包括手工的手绘上色,到后面还有套版上色;其二是刷色的方法,是受到西洋版画的影响,一个是透视,一个是光影,就是投影的方法;此外,这类版画使用西洋的一些颜料,但这一点他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这里他提及了“姑苏板”的概念,并没有特指是那种西洋风格的版画,他这里其实没有下等号,因为看他分析的这类版画时间跨度是很大的。
 
刚才谈到阿英所引用《中国古版画图录》和他所看到的日本书籍里的一些版画图,把它发放到五十年代初《中国年画发展史略》书中。左边这张图是引用了当时阿英老师的这本书里面,右边的是我收藏的这张图。我拿过来看这张究竟是不是苏州的东西,因为阿英老师觉得是苏州的版画。
 
 
(长崎版画 翻刻 苏州版画)(左图)阿英老师引用,(右图)秦慧老师藏  
 
 
但是下面这一幅可以看到苏州的原来这张画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童子手里面拿着是一个螳螂。然后我去找一找究竟谁说的对,当时阿英判断也是苏州的版画,后来我在海杜美术馆的官网找到了这张图,它标注的是“长崎版画”,在长崎流行的版画,是日本人制作的版画了。那么上方的两张画就是长崎地区的日本人对于苏州版画的理解和翻刻,当然没有姑苏版画那么精巧。这就是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出现对于苏州版画的翻刻现象,当然不止一这幅。海杜美术馆的展览当中还有和合二仙,我们会看到“万事吉兆图”不同版本的翻刻在里面。 
 
 
《螳螂三童图》乾隆二十五年(1760),姑苏版,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那么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收藏苏州版画当中的一些思考。看图说话,下方右边是我收藏的,左边是高福明老师收藏的一张画。当我收藏这张画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跟高福明老师在桃花坞年画藏品集成卷里面的这张封面图。因为在英国的冯德保先生收藏了大量的苏州版画,大概有400张,海杜美术馆据称有200张,又说有400张,然后又说有700张不清楚。然后我学着冯德保先生的几张这样的类型,琴棋书画的连续,它其实是像一个通屏一样的概念,做了一个尝试的排版。右边我这张跟高福明老师这张,它其实是4张当中的2张,就是琴棋书画的2张,但是流行的时代跟我后面会发的图片可能有一些偏差,可能会偏晚一点。乾隆晚一点时代的状态,因为它的西洋风格会减弱了,它的背景也开始减弱了,地面刻画开始减弱了。
 
 
 
 
中间两幅是冯德保先生的藏品,左右两幅是我的藏品。会发现其实同一类的题材的话,这个内容,包括细节方面都已经开始减弱了,减弱的问题我跟一些版画的朋友讨论过,究竟这两种类型的画,左右两张画是在做西洋风格版画实验研究之前的试稿?还是说在西洋风格开始衰败的时候,乾隆往后衰败的时候出现的作品?我跟他还有没有完全达到一个一致性的判断。
 
 
 
 
下面我谈谈苏州版画的一些细节。右边是我朋友的一个藏品,左右边是冯德保先生的藏品。右边藏品他拿到的时候很惊讶发给我看,为什么那么惊讶,因为我看到了原色,就像没有受过光线温度影响的,颜色是那么的艳丽,它的蓝色、黄色是非常艳,左边看到冯德保的画,它的颜色其实是褪色的。
 
 
 
 
我的理解就是,当你需要去复刻一个作品的时候,你应该最好能看到最原始的一个状态的颜色,包括其他的一些细节,这样可能对那个时代人选择的这种风格喜好或者配色的方式,有一个理解。那么对于复刻来讲,其实也能够达到那个时代的基本的状态高度,当然包括细节,包括后面的细分的垂直线条,包括他衣服上的一些斜纹的阴影的线条,其实都是通过原作和高清图片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对于那个时代,苏州版画光芒时期的版画的学习,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般来讲,看一些很小的图是看不到的,需要通过更大的高清的,甚至实物去理解这样的东西。对我的研究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出现了不同版本。后面还会有开脸的不同的版本的细节分析。
 
 
 
 
 
左边这两张都是我朋友的,他最近收了十几张画,是从一个大屏风上拆下来的画,我问他要了一些图,也会看到对于一些丝绸的表现,对于这种晕染的表现,在早期的版画中会非常的强调这种东西,强调质感。也就是说对苏州的匠人来讲,他们的技术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从晚明开始一直到清早期,直至清晚期技术不是问题,画也不是问题,创作也不是问题,所以无限的想象力无限的可能性就出现了苏州,所以为什么叫做“苏州版画的光芒”,它的影响力太大了。放眼北方没有这样的一个产地可以这样做到这一点,会去影响到日本,影响到西方的审美的作品出现。
 
右边的画会看到很多艳丽的黄色跟橙色的使用,包括细节的使用,我们看到这样的细节的时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一些花卉的表现。从这个版印到晕染到手绘几个步骤的组合,形成一些比较大幅的一米高的作品。
 
 
 
 
这是我这次搜集到的三幅,会看到右边这张,其实是直接贴在类似于麻布上或者帆布上的,很难揭裱下来,它并不是贴在一个纸背上或者木板上,当然也有贴在木板上和木盒子里,所以拿到的时候它其实是很脆弱的。甚至因为它贴在麻布上受到气温的影响,屏风上的画会崩开来,第一张就是崩开来了。这样的一个状态其实是只能保持原状,暂时有的还不大能揭裱下来重新做一个,但这样的原始的实物会看到原来200年前的东西。没有光线的影响,或者即使有气温的影响,它也能保持颜色不变,基本的颜色不会变掉。但如果长期裸露朝向光线的话,它会褪色。刚才我们看到几张是朋友的画,它的颜色就像昨天刚印完,或者只放了一个礼拜的感觉一样,并没有说放了200年的感觉。
 
当然在这些版画当中,使我或者其他学习者来讲,还学到一些东西,包括对于空间的理解,对于那个时代,清代的园林建筑的理解。包括假山的一些理解,都是可以从这些版块当中得到一些启发的。
 
 
 
 
再从细节的放大当中可以看到他们染色的一些方式,手工晕染的方式,用一些比较大的刷子或者一些比较窄的刷子。有一点就是对于服装的质感的晕染,或者叫做渐变,这种运用特别的多,一直从清早期用到的清末,都在用这样的渐变的一个刷色方式。当然这三张我个人觉得他已经西风已经减弱了,但它还保留了一点点,它的背景已经是空背景,不会用实背景。
 
在乾隆时代来讲,除了这些类型的东西,在我的收藏当中又会出现一类就是灰套。在海杜美术馆有十六张画,但是我收集到了十六张之外的第十七张,就是《三教九流图》这幅。此外一些私人藏家也有此类灰套藏品,画面中都是用苏州的俗语来讲的,其实就是苏州话。它的时代是乾隆的中期,应该是在乾隆二十六年左右的一批画。很有意思,这些画中谈到了生活,谈到了苏州上方山的一些祭祀,谈到了苏州过年时候的一些活动,十六张画,包括我左边的第十七张画。原来在这个时代的东西不单单是彩色,它有灰套的概念。因为有人会问灰套不是没有画完的东西,是不是它还得上色。这要打一个大问号,我认为纯灰套它可以成为一个流行的东西,它未必一定要完全上彩。当然对于大幅面的风景来讲,也存在一个纯灰套的概念,就是没有上彩就是灰套样式。这个东西能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画作挂在家里,或者成为一个市场的需要。我认为可以。这几幅俗语版画都是三裁,很小的画面。
 
 
 
 
这些版画,它是反映生活的,无论是底层人民的生活,还是富人那种奢华的生活,它其实都是有表现的。也就是说“苏州版画的光芒”是辐射整个苏州所有阶层的百姓生活的。
 
 
 
 
在它的细节当中会看到很多的笔绘的开相,包括眉毛的开相、脸部的晕染、右上角可能看不清楚的一些裙子、局部的天仙送子里面的一些晕染,它也是笔绘的晕染。这种方式影响了什么地方,影响了山东高密的年画。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山东的年画,会被误认为是苏州的东西。左下角是虎丘,就是山塘到虎丘地区的半印半绘的年画,中间这个是朋友的一张画,会看到早期的画的一些开脸细节,但脸画的并不细致,其实还是蛮快速的一个勾勒。右下应该是德国的,去年做的展览中的一张画,会看到清早期的画也会用晕染。晕染用从早期到晚期,从大幅到局部到都用到这样的一种方式。
 
同样我刚才谈到了苏州版画其实是不单单是跟学绘画的人,可能对于学建筑的人,甚至学其他方面的人都会有影响。比如说左上角会看到清早期的园林特征,包括山石布局。左下角是一个太湖石,可以思考那个时代的,他们流行什么样的审美,如何把太湖石的审美应用在版画当中。
 
 
 
 
 
右边是我后来在无意当中,在十几张日本画当中发现的夹着的两张苏州版画,很开心被我在网上拍下来了。画有两幅,其实是一对了。这幅母子图手中的扇子,我就想到苏州有很多人研究这类扇面,这里可以看到乾嘉庆时代苏扇的形态,那么苏扇的研究来讲,我觉得也是一个帮助。
 
此外在这张画当中会有小孩子的服装,格子纹样。想到了水田衣一样格子服装,又叫做百纳服,这种服饰是保佑小孩能够健康成长。这些对于服饰的研究提供很多的帮助,原来这种东西都会呈现在版画当中。因为版画就是反映生活,右边会看到乾隆时代的人物,会看到已婚女性的发型,她的服饰跟未婚的少女的服饰是不一样的,发型也不一样。这些会对那个时代的服饰文化研究有所帮助,版画也会帮助这一类人去得到更多的启发。
 
 
 
 
 
最后一张,右边是这次海杜美术馆展出的一个“张仙射天狗”,左边是2017年拍卖当中出现的一张,腿部是补笔的。有了这次展览的这幅,就会可以知道左边那张的补笔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因为这两幅是一对。这次海杜美术馆的展览会出现出很多未公开的苏州版画,因为时间原因,我就没有放上来。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原来苏州的版画是那么的绚烂多彩,那么的多元化,比我们想象更加的丰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新样式的出现,去对比其它东西,得到更多的帮助。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MoMA馆藏中的那些中国当代艺术· 杜宸喧:“浪漫色彩童话虚幻的场景” 一位...
·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21-2023...· 25件实力艺术家原作,收藏潜力十足
·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2021》征稿函· 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文献资料征集
· 张海涛:中国九十年代当代艺术思潮与生态简...· 对话藏家汤子嘉:我希望,艺术可以真正融入生活
· 王中军、颜明:从艺术收藏中感受快乐· 伦勃朗为什么是先驱?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