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刘國松1988年著筆長文,值中國畫之水墨藝術迭代正酣......(上)
时间:2024.09.28 来源:谷文达工作室

 


图片选自《文星》杂志,1988年3月第117期

 
编者按:国松先生伍月画会对现代水墨艺术之建树,却又以开放包容姿态,直面中国画之当代水墨艺术转型迭代之复兴,那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1988年改革开放大趋里艺术复兴之诞生,可谓檄文......时日我已移居纽约第贰个年头,刘先生自港来函,知会写长文介绍我的艺术并索取材料。记得我应之却也较为冷漠......今重温刘老先生《文星》贰拾页余长文,忽不由自主地自惭那时的我初出茅庐,颇非懂事。——谷文达
 
 
本文作者刘国松先生站在【静观的世界】前留影
1985年湖北武汉全国新国画邀请展 (图片选自原刊)
 
 
文/劉國松
 
⼤陸的藝術家被允許脫離「傳統」的思想軌道,可以⾃由地思想時,那種長久以來統⼀的定論:「藝術是階級⽃爭的⼯具,要爲社會主義的政治服務」開始受到衝擊,乃⾄背棄,每位藝術家(尤其是中青年)的頭腦都逐漸地活動起來,開始想⼈、⽣命、宇宙和藝術的問題,江蘇畫家楊志麟問道:「⼈類最⼤的謎莫過于⾃⾝······『我們是誰』?」(注1)藝術家們的這⼀反省,正如郎紹君在其「論新潮美術」⼀⽂中所說的:「基於對⽣命本體的思考,青年美術家們重新理解了理性與⾮理性、⼈與⾃然、欲望與理想、⾃然⼈與社會⼈、個性的⼈與類屬的⼈。他們不想爲了『永恒』的觀念⽽忘記⽣命的價值,他們要感覺著⾃⼰活⽣⽣的⽣命,要表現⽣命的律動與搏鬥,表現歡樂、痛苦、孤獨、冥想、呐喊······。」(注2)是的,他們重新認清了⼈的價值與⾃⼰應有的地位,不願再做政治的⼯具,要做⼀個真正的⼈。但是部分的中年⼈卻解脫不了那種曆史性的內⼼⽭盾,⾄於那些曾經被剝奪過做⼈的權利,並被打⼊⽜⿁蛇神之列的⼗⼋層地獄的前輩⼤師們,多數⼼存余悸,保持平穩。雖有⼀些⾼喊「救救傳統」的⼈將他們抬⾄⾼位,可惜其餘暉已遮蓋不住中青年書家所發出的光芒。其中光度最強⽽最刺眼的青年畫家要算浙江的⾕⽂達了。
 
 
谷文达与他的自画像(图片选自原刊)
 
(注1)見《中國美術報》一九八五年第二十三期「一萬個萬能」一文。
(注2)見《文藝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五期。
 
 
飽覽群籍 叛離傳統
 
我之所以說他是青年中發光最強最刺眼者,是因爲他的⾔⾏表現。由于他讀過很多書,包括詩、⼩說、美學、哲學乃⾄論理學、社會學和科學。他寫過⼀些藝術理論⽂章,也發表過⼀些筆記,在闡述他個⼈的藝術見解,建造他⾃⼰的理論架構時,曾對傳統的觀念與技法作過無情的批判,隨後更反對⼀味模仿西⽅現代派的作法,他⼀⾯批評延續型的當代⼤師,⼀⾯又向盲從型的青年⼈開炮。他曾很⾃負地說:「我的⼀切都是反傳統的。」隨後更狂妄地喊:「前幾年我是⽤西⽅現代派的觀念向傳統挑戰,但⼀段時間之後,我覺得傳統的東西在我⾝上已經⽡解了,我現在應該向西⽅現代派挑戰了。」並且還要「爲現代派藝術挖墳墓」呢!他的這種⾔論很像六⼗年代初我們在台灣所⾼唱的,⼤陸⽬前的情形也和「五⽉畫會」當時情況⼀樣。當年我把這種⾔論⽐作兩⾯開刃的劍,當這把鋒利的劍伸向創造之路時,左右兩邊的同⾏將同時受到傷害,跟著⽽來的將是受到兩⾯夾攻。⾕⽂達不但與「五⽉畫會」⾛著同樣艱苦的道路,⽽且步伐邁得更⼤,速度更快,距離更遠了。
 
⾕⽂達在⾔論上可以說是狂妄的,在創作表現上卻是「無法無天」的。他的畫對⼀般⼈(尤其是在⾃閉了三⼗多年後的⼤陸)來說,是太狂怪了。當我於⼀九⼋五年⼗⽉下旬在武昌舉⾏的「國畫新作邀請展」中,第⼀次看到他的原作時,我也甚爲吃驚,他的那幅題名爲「暢神」的⽔墨畫,有⼆⽶半⾼,五⽶寬。據他本⼈說,那只是他的「靜觀的世界」⼀畫中的⼀部分,全畫有⼗余⽶寬呢!我在⼤陸的旅店裡、飯館內或其他公共場所,也看到過⼀些⼤的國畫,多半是⼭⽔畫,但是這樣⼤的現代⽔墨畫,還是第⼀次見到,尤其還是出⾃⼀位青年⼈之⼿,這種⽆論在篇幅上或是對傳統的突破上,其氣魄之⼤,都是讓⼈驚歎的。
 
 
 
【静观的世界】遺失的王朝系列(1984)
 
 
在那次「國畫創新理論研究會」上,我雖然沒有機會與⾕⽂達多談,但是在第⼆年六⽉初,我應聘去杭州浙江美術學院講學時,我們再次見⾯,談得⾮常愉快。隨後又通了幾封信,對他有較深刻的了解。去年五⽉底,他應邀去加拿⼤舉⾏畫展,並與我相約聖誕節期間在舊⾦⼭相會,可是我因爲歐洲畫展要趕畫,未能成⾏,甚爲遺憾,現在他已去了紐約。
 
祖先被鬥 孤伶一生
 
⾕⽂達是⼀九五五年在上海出⽣的,⽗母親是銀⾏的職員,現已退休。本來是⼀⽂化氣氛很濃的家庭,但由於祖⽗是⾕劍塵⽽全家受到連累,整個變得不正常。當他談到他的祖⽗時說:「我⼀直都不知道我的祖⽗是幹什麽的,直到四⼈幫被粉碎,祖⽗被平反後,⽗親才告訴我祖⽗是個什麽樣的⼈,從事什麽⼯作,我這才知道他是⼀位著名戲劇家,曾是上海戲劇協社的領導⼈之⼀。我因爲年紀⼩,對他的印象很模糊,只記得他的眼睛很近視,整天地伏案寫作和閱讀,很少說話。·······」
 
提起⾕劍塵,研究戲劇的⼈⼤概都知道,在⾹港及⼤陸的有關辭典中都可查到。他是三、四⼗年代上海的著名戲劇家,曾任南京國⽴戲劇學院教授、中華戲劇協會理事、電通電影公司的編劇和導演、中國教育電影協會發起⼈,由於⽣活在上海沒有參加「左聯」,又是陳果夫先⽣的好友,所以⽴刻被中共打成「曆史反⾰命」,雖然⼀度被「平反」,很快又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化⼤⾰命⼀起,紅衛兵即去抄家,⾕⽼先⽣的許多劇本以及話劇和電影研究的⽂稿⼏乎全被焚毀,他那部巨著《話劇藝術研究》的下集⼿稿,⾄今下落不明,凶多吉少了。⽂⾰不久,他即⼀⼈回到紹興,住在上虞的⼀間破房⼦⾥,孤苦伶仃地⽣活著,廿多年沒有⼯作,沒有收⼊,全靠⾕⽂達的⽗母及姑姑們接濟。「記得我最後⼀次見到他」⾕⽂達說:「還是我哥哥結婚時,他到上海來住了兩天,回去後不久就臥病不起,幾天後就去世了,連⼀個親⼈都不在⾝旁。那時⽂⾰鬧得正兇,講究劃清界限,⽗親也爲了⾃保,沒敢去奔喪,只拜托爺爺的弟弟,我的叔祖代爲辦了後事。後來等我長⼤之後,由中國電影史、話劇等有關的書籍及⽂章中,才知道他對中國早期的話劇及電影有過很⼤的貢獻。」是的,過去許多對國家做出貢獻的⼈,都在反右鬥爭及⽂化⼤⾰命中受到了摧殘與迫害,甚⾄冤獄死亡。
 
⾕⽂達的外公是⼀位精通德語的資本家,寫過幾部有關佛教的書,也就因此,在⽂⾰中遭到許多不幸的折磨。
 
 
 
人民日报海外版选文纪念谷剑尘
 
 
書香世家 射藝雙全
 
他的⽗母都是愛好藝術的知識分⼦,⽗親愛好古詩詞、書法,還每天逼著幼⼩的⾕⽂達練習寫字。母親是上海合唱團的成員,姐姐從⼩受到她的薰陶考進了上海⾳樂學院,學習演奏⼤提琴。所以常常媽媽唱歌,姐姐伴奏,⼀家⼈過得⾮常愉快。姐姐的同學也常常來家練習演奏樂曲,過年過節尤其熱鬧,因爲他們全家⼈都是熱情好客的。谷文達哥哥在學校的成績同姐姐一樣的好,都是優等生。誰都知道,上海的複旦大學附屬中學是尖子學校,他哥哥在讀到二年級時,物理已經免休了。姐姐連續被評爲上海市的優秀學生。可是只有谷文達常常被家人罵沒出息,貪玩!他的確在家中是最頑皮的一個,從小就顯露出他的反叛性格。
 
他的哥哥除了功課優異之外,在體育和美術上亦有出色的表現,他曾是上海四個區的少年體操全能冠軍,一個區的青少年美術比賽第三名。可是文革期間熱血沸騰,跑到貴州去插隊落戶。後來在那邊考大學分數考得最高,因爲家庭成分不好,沒有錄取。談到這件事時,谷文達感歎地說:「那時招生工農兵大學生,被當官的開了後門。我哥哥失去了最後的升學機會,對他來說,文革毀了他。他本是一個好學進取,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受此打擊之後,心灰意冷,只好跟隨潮流做工人了。目前就是在上海一家工廠裡工作。」他的姐姐仍然從事音樂的研究,現在在上海音樂院任教,研究西洋音樂史。
 
談到他哥哥也喜歡畫畫時,谷文達想起了一段哭笑不得的往事說:「我小學三年級時,學校開始停課鬧革命,我們那時對毛主席都非常崇拜,簡直把他當神一樣的膜拜。我哥哥於是用水彩畫了一張毛澤東的像,我用色彩紙剪了兩面國旗,一起挂在家裡正中的牆上。誰知紅衛兵來抄家時,這卻變成了我倆的罪狀。原因是,哥哥用的顔色不夠,調色技巧又差,所以只用了一種顔色畫了張近似素描的毛澤東像,紅衛兵說不行。我的罪名是:國旗剪的比例不對,有辱國的嫌疑。這些統統推論到一點上,因爲我的祖父是右派。其實那時候,我們早已遵照了街坊會和裏弄幹部的命令,滿屋子都貼滿了我們全家人批判祖父的小字報,我們一家大小當時的狼狽情形,你可想而知了。」
 
 
1957年谷文达家庭照片(孩童时期的谷文达坐在母亲怀里)
 
 
 
矢志畫壇 命途乖舛
 
谷文達開始喜歡畫是在進入初中的時候,那時是一九六九年,文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他開始時是畫革命樣版戲中的光輝英雄人物,他畫李玉和、楊子榮等。也就因爲他會畫這些人物,就在學校裡當上了紅衛兵的宣傳幹事,在大批判專欄上畫報頭和寫美術字。那時大家一窩蜂地鬧革命,只覺得好玩,還可以不上課,只見學校整天鬧哄哄的,至於到底在做些甚麽,毫無所知。那時學校的美術老師叫杜春林,是他教谷文達學習繪畫的,是真正的啓蒙老師。杜老師有一位同學好友叫許根榮,山水畫畫得很出色,吸引住了谷文達,於是又跟許老師畫起山水畫來。從此以後,他不停地畫,愈來愈醉心於繪畫了,同時也下了決心,將來一定要做一名畫家。
 
 
文革时期的谷文达
 
他曾下放到農村工作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即考進上海工藝美術學校,但卻被分派到傳統木雕班去。其實他的興趣是畫而不是雕刻。上了一段課之後,木雕不但沒有喚起他的興趣,反而越來越厭惡它了,於是他開始逃課,時常在木雕專業課時,跑回宿舍裡偷偷畫畫。這樣常常被老師叫去駕,批評他是走「白專道路」,「只專不紅」在當時是要受到人民大衆批判的,是「臭老九」的行爲。該教師一再揚言,留校名額不足,更不會要他這樣的人。所以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木雕廠,在設計組當一名設計員。美其名設計,其實就是抄襲傳統工藝的那一套,毫無意義,他實在討厭那死氣沈沈的工作。于是他利用這先後三年的工作時間,去充實自己,自學了許多課程,同時也跟廠裏的一位畫家曹簡樓學習書法和篆刻。沒想到,在這三年裡所學的書法與篆刻,會對他後來在創作上,起了如此大的影響與作用,這點他自己也感覺到驚訝。
 
終於在一九七九他二十四歲的那年,考取了浙江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算是真正開始研究中國畫了。當他談到他的感受時這樣說:「在考進浙江美院之前,我畫山水畫主要是學李可染的風格。但進了美院之後,我的藝術觀徹底地改變了。我感到過去我的畫都沒有摸到門路,是瞎畫,算不上藝術。我⼀直熱愛傳統藝術和詩詞,但使我真正領會到傳統精華的是我的導師陸俨少先⽣,他是⼀位啓發性的好師長,也是當今⼭⽔畫壇中傑出的畫家。」
 
 
1983年陸俨少个展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右三为谷文达
 
 
開拓新域 歸返真我
 
⾕⽂達可以說是個好⾼骛遠、不安於現實的青年⼈。也就由於他這種個性,使他勇往直前,爲尋求與建⽴⼀種新的知識結構、⼀種新的藝術觀念⽽努⼒。在⼤陸,許多中青年都在追求眼前物質利益的時候,他卻沈緬于精神價值的開掘。在他進⼊浙江美院之後,這種個性已顯露無余,他⾃⼰也這樣說:「我極愛曆代⼤師們的作品,但是我學習他們時,不喜歡直接臨摹。學校課程安排是要求對著古畫臨摹的,⽽且從宋元⼊⼿⽽⾄明清各⼤家,⼤概由於我的性格關系,我臨了⼀塊⽯頭就覺沒有意思,再換⼀張紙,臨了⼀點,還是臨不下去。在兩年的學習中除了王蒙的『青卞隱居圖』之外,沒有完整地臨過⼀張畫。只是⼤量地看書,洗腦筋,所以這兩年⾥好像完全變了⼀個⼈。」是的,他⾃覺完全變了⼀個⼈,其實,他才真正地找回了⾃⼰。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
 
 
在研究班的兩年中,他⼀⾯攻讀中國傳統繪畫,同時又熱衷西洋現代藝術理論。在他那正是形成個⼈意識的美好年華,遇上了開放時期。他可以在宿舍或圖書館裡讀羅素、讀柏格森、 讀維根斯坦和尼采、讀弗洛伊德和叔本華,在課堂外談哲學、談美學、談詩和⼩說。他臨畫時是「我把古畫放在⼀邊,我⾃⼰隨意畫去, 哪裡能借⽤就從哪裡⽤⼀點」。他看書又如何呢?他說:「我看書和臨畫差不多,是『不求甚解』,我是幾本書⼀齊看,亂看。總之我不是搞理論的,興趣⽐較⼴,看的書也⽐較雜。」當我問到誰對他的影響最⼤時,他毫不猶疑地說:「尼采!」接著他解釋道:「對我影響最⼤的還是尼⾤的哲學。科學哲學、分析哲學和⼈總是隔了⼀層,但尼采哲學是⼀種⼈本主義,對⼈本⾝有強⼤的衝擊⼒。所以我的畫⾥有擴張性。」
 
 
谷文达与他的早期山水画
 
 
⼀點也不錯,他說的這種擴張性,就是他⼀九⼋⼀年的畢業創作展覽中表現出來,同時引起了很⼤的反響,毀譽參半。雖然當時的《富春江畫報》在介紹那次畢業展覽時,所有畢業⽣的畫都刊登,唯有拒絕他的作品,但是浙江美院卻仍將他留院任教,給了他莫⼤的⿎勵,同時也維持了國⽴杭州藝專以來的⼀貫校風,堅持七九年以後的開放政策,這種現象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
 
 
 
 
 
【日】、【夜】、【风雨到来之前】李斯特钢琴协奏曲(1980-1981)
 
 
艺术家自我解读
 
理性和感性在我身上是反差很大的两个极端⚔️存在。这个系列是我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的毕业创作,它有很多的理性存在,因为是要跟音乐做一个互动。这与蒙德里安🟥🟦🟨、康定斯基对音乐的探讨有近似的地方,不同的是我以中国画的形式做了一个衔接,试图将音乐感🎶与绘画性做一些比较,当时在国画系是比较独特的,曾经陆俨少老师就跟我提出他看不懂。因为它与传统的教学,与中国画主题创作、传统水墨的现状有太大的距离。当时这系列三张画参加展览,学校就说过“不允许媒体报道”。
 
⾕⽂達真正全⼒從事於創作是在⼋⼀年畢業以後的事。他先是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去研究梵谷、塞尚、培根和杜襄,畫了許多油畫。由他們那裡學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尤其杜襄對他的影響最⼤,他⾮常崇拜杜襄。他在前兩年時曾說:「在西⽅現代藝術中,我認爲M·杜襄是最偉⼤的。他是現代藝術的掘墓⼈。我現在想要做的事,就是把中國如此悠久的傳統繪畫藝術推到某個極端,使它無法再向前去了,那時我也許就不再畫畫了。」(注3)接著又說:「他把藝術推到了⼀個極端,所以很難打倒他。許多西⽅藝術家都想打倒他,實際上是在重複他,爲他唱了讚歌。」
 
(注3)見《美術》雜誌一九八六年第七期範景中的「沈默和超越」一文。
 
 
【静观】布面油画 (1983)
 
 
艺术家自我解读
 
【静观】1983年,篆体“静”结构,通过david的眼睛and surrealistic arrangement是“观”,黑白⚫️⚪️oil on canvas採自文人画之“素朴”。整幅画布留白,以为“惜墨如金”之美学金律,亦可视为“知黑守白”and“计白当黑”。
 
 
 
【世界文明史】布面油画 (1983)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4 第29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诚...· 徐震:为何是水墨?“包浆”是什么?哪儿有...
· 成都(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 参展申请现已开启· 蓝骑士艺术呈现征件展"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 朱毅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艺术家· 张炜·心维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艺术家
· 刘微微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艺术家· 董慧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艺术家
· 贺飞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艺术家· 曹展云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参展艺术家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瓷韵风华——何志隆&王...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