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中专毕业后进厂工作到1992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离开厂矿,在那里工作近四年时间,这个厂也是我母亲的工作单位,实际上从7岁到高中毕业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所以是典型的“厂矿子弟”,同时也见证了这个厂矿的兴衰……
乐山地区是60年代“三线建设”厂矿较为集中的地方,附近有不少以数字代号为名的单位:308、605、585、525、739……等,长达二十年的建设改变了这里的环境,也塑造了一个特殊群体-厂矿人,因当初建厂受中央统一指示“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因,大部分单位都在靠山偏僻之地;我从高中毕业后有了要离开那里的强烈愿望,直到考入美术学院有了彻底逃离的喜悦,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曾经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然十年后又决然选择回家乡生活,而父母仍旧在老厂家属区生活 、逃了近二十年之后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一切,虽然已物是人非,再次面对时还是有了一种逃离无望后的无奈与平静,绘画也变成了日常自我表达的表达。
这个系列已画了七八年了,人与景相处由来已久,有记忆和情绪的风景对我是有莫名的诱惑,当面对这些习以为常的景致时,与其说是对绘画的痴迷不如说是对景色和记忆的沉浸与对话,反复的涂抹与修正像是在提醒白己的来处,这种短暂而自娱的乐趣对他人并不讨喜,但每一幅寄托着当时的情绪和执着,它们是被反复否定重塑的风景和心境,正是有与自己以及父辈记忆情感相关而不易忘却的东西,才让这些画具有了某种 意义,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这也是作为艺术家独立个体的底色,仅管呈现出来还是风景画的样子,但它已承载了自己的过往生活和碎片化的个人史,通过这批作品也是企图呈现出自己对过去的重构和回望。
李拥军
2023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