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忆龙是一位老邻居老朋友,以前只知道她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主要是搞绘画创作的,刻木刻,画油画,前些年,姚玳玫做“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展览时选了她一件木刻《自画像》,黑白的,刀法很凌厉,有一种愤愤于世俗之感。这次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的摄影作品,一下子对她好像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作为女性的艺术家,这里应该称女性摄影家,她对日常的生活,以及这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景观”、“图像”“细节”等,总有很多的发现和敏感。应该说,她的眼光和镜头总在有意无意间掠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或朋友的聚会中,无论是漫步在商场或街头小巷、公园山野,还是悠游于异国他乡的都市乡村等,总能够发现和捕捉到一些“景观”和“细节”,而成为了她自己一种不寻常的“图像”。在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中,所谓“景观”,其中突出含义之一是,一种被当下媒介社会有意无意放大和扭曲的现象包括景象。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光所及”往往是大量的寻常又不寻常的景象,甚至是奇观,当这样“随遇”的景象被“错置”,而成为一种“恍惚”的视觉和心理图像时,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不只是日常的物象和景象,还会看到被错置着的“景观”,而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了“恍惚”,看到了在这样的物象、景象和景观之上,艺术家所流露和表现出来的“观”的心理及情感的微妙变化,“取”的镜头和手感的“决定性瞬间”,还有,视觉美学修养在这样的瞬间所形成的“定格”及意义。其实,我更感兴趣和努力要去获得的可能是,在这样的日常所及的眼光和镜头中,作为女性艺术家的那些微妙的情感、细腻的趣味、闲适的品味和心理,以及模糊含混的意识与潜意识,这构成了蔡忆龙这些摄影作品解读的层层递进的路径。
因此,我比较欣赏蔡忆龙的这一摄影作品专集命名为“目光所及”,并在专集结构上分为“随遇”,“错置”,“恍惚”和“并置”四大版块,在作品的编排和呈现方面,既有随遇般的平实和趣味,也有错置和并置中的景观奇观,更有视觉、情绪、精神等的游离与恍惚。记得之前看过美国女摄影家萨利•曼拍摄家庭及身边生活的作品,最令我着迷的是在她的镜头里,家庭、儿童、身边人物及物象,无不有一种说不清的“恍惚”,是爱,是迷茫,是焦虑,是天真等等,女性的那种潜意识的情绪弥漫在她的目光所及之中•••
王璜生
2017/9/12于北京绿川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