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远烘
1993年的时候,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黄少鹏入驻了当时流浪画家的圣地——圆明园画家村,虽然那时他因为大学时出色的艺术感觉而得以留在首府成为体制内(广西群众艺术馆)的画家,但出于对艺术梦想的狂热追寻,使他如当年革命青年投奔延安一样投奔了圆明园。在那里,他与丁方等人成为了朋友,画出的作品也有外国友人购买,并在《中国油画》上发表。那时,他作品的风格基本上是延续他大学时凡高式的艺术梦寻。
1995年夏,圆明村画家村被取谛,方力钧等人搬到了宋庄,出于爱情、事业等方面的考虑,黄少鹏选择回来广西南宁,并开始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这一时期,除了上课时与学生一起画些习作外,他热衷于“手”系列的大幅创作,仍然延续圆明园时期的风格,总想批判点什么。
由于热衷批判的社会责任感,90年代后半期黄少鹏还一度狂热地搞起了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参加王林策划的“都市与人格”画展,与石向东等朋友做了“1频道”当代艺术展,与金锋一起总策划了由苏旅学术主持的世纪末斜阳岛“当代的几种生活方式”行为艺术展,最为著名的,是以金粉喷菜地的《建设我们的家园》的行为作品被收入了温普林的《中国行动》行为艺术纪录片。
2003年,苏旅开始策划“南方的风景”,广西的画家大都聚到了这面旗下。作为朋友,黄少鹏也参加了当年的“南方的风景”首次展览。他画了几幅当时他在白沙村工作室周围的风景,那几幅作品老辣的用笔、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成为当时展览的惊艳之一。
不知是否受此鼓励,从此黄少鹏不再搞行为艺术了,而是一头扎进了古董赏玩之中,慢慢地收藏了不少紫砂壶、玉器、老家具。那时他常随身背一包,包里装的是放大镜、手电筒和厚厚的玉器画册。据说他还买了一套琢玉工具,自己动手琢玉。此后近十年,他基本上是随着漓江画派进行风景写生,作品追求玉的清润之感。
把自己所热爱的古玩搬到画面上,恐怕已是2010年之后了。除了对那些东西的真心喜爱,直接的诱因恐怕是他随漓江画派、广西书画院到河南、甘肃等地写生,通过直接对那些地方留存下来的古代佛像的写生,他彻底折服于古代艺术工匠所创造出的拙而诚的艺术魅力,并开始在自己的画面着意追求这种艺术品格。
这一艺术的转变,或许还有他投入段正渠门下相关,因为也是恰好在这一时期,他先是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表现性油画工作室段正渠的门下进修,进而考取了他的艺术硕士。这是黄少鹏的第二次北漂,现上次相比,这时的黄少鹏不再是漫无目标寻梦的艺术青年,而是有了许多艺术经历和艺术经验的成熟画家了。远离了广西秀美的山水,他把画笔更多的指向自己的内心,于是他选择了那些具有文化气息和文人意味的古玩来入画,画面也更为厚重,呈现出一种时空的悠远和意味的深沉。
如果说第一次北漂黄少鹏是去汲取营养的,那么这一次,黄少鹏是到北京就是去开花结果的。2012年,他的作品《临梁楷出山释迦》获“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优秀奖;2013年,他与黄庆在雍和艺术馆举办了“二黄慢板——禅思与幽思”油画作品联展;2014年他的作品《西泠风景》获“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优秀奖;同年,他的多幅作品入选了 2014“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这一重要学术展览(中国美术馆)。2013年他还出版了个人作品集《黄少鹏》(广西美术出版社),这本由著名出版家姚震西亲自操刀做装帧设计的画册,全书如中国画册页般打开,不管作品还是装帧,都是极为精美的一本画册。
黄少鹏虽然曾入驻过圆明园画家村,但他从未像那些画家一样有过所谓的风格标签,他从不屑于如此去做,而是一直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用真诚的画笔去表达自己对社会、文化、生活、生命的感受。我觉得他就像是被放置在角落里的一饼红茶,经过漫长的时间发酵,化尽生活的苦涩,而变成入口淡淡的芳香,继而让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