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元
1965 出生于黑龙江
1984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8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
现居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个展
2017 空气——李天元作品展,艺泰空间,呼和浩特,中国
2015 作为生活的摄影——2015丽水摄影节之李天元摄影作品展,丽水,中国
2012 自然的肖像——李天元作品展,天一阁博物馆,宁波,中国
2010 李天元摄影展,798四方空间,北京,中国
2009 世界的肌肤——李天元摄影展,雅昌艺术馆,深圳,中国
2008 月,798天元空间站,北京,中国
2008 世界的肌肤——李天元摄影展,爱普生影艺坊,上海,中国
2007 李天元画展,中国广场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2006 玄观,宋庄1号,北京,中国
2006 李天元画展,万玉堂画廊,香港,中国
2006 感官的冥想——李天元摄影个展,云天影像空间,北京,中国
2005 天元空间站——空气,万玉堂画廊,纽约、香港,美国、中国
主要联展
2017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三影堂 北京,中国
2017 有意味的形式,中国han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7 艺术天津——中国抽象艺术的新可能性,北宁公园,天津,中国      
2017 朋友你好吗,韩国光州美术馆北京创作中心,北京,中国
2017 哥们爷们,798马亚诺空间,北京,中国
2017 1089,1089空间,北京,中国
2017 脉动——中国当代艺术展,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巴西
2016 走出校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学院传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6 文明的回响——北京“太庙艺术馆”穿越敦煌艺术展,太庙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6 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贵州隆里古城,贵州,中国
2016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展——对话达芬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6 第二十一届米兰国际三年展,米兰设计博物馆,米兰,意大利
2016 第二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乌鲁木齐宏美术馆,新疆,中国
2016 北京•798诞生记(2002-2006)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2016国际具象和抽象展,九江美术馆,江西,中国
2015 首届内蒙古国际艺术双年展,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内蒙,中国
2015 流水席艺术展,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意大利
2015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绘画展,太庙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绘画,太庙艺术馆、上海美术馆,北京、上海,中国
2015 简单图像的奥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韩-中当代艺术展,韩国潭阳郡楠松美术馆,湖南,中国
2015 哥们 爷们——2015当代艺术展,ZOOMMART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爱慕——马耳山艺术计划,沈阳华府天地购物中心2层,辽宁,中国
2015 北京北京 艺术展,朱雀画廊,悉尼,澳大利亚
2015 守器-造物 艺术展,石家庄美术馆,河北,中国
2014 中国当代艺术展,南大河州政府,阿莱格里港,巴西
2014 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开放展,三影堂,北京,中国
2014 1199个人——龙美术馆收藏展,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4 素描——勇往直前,中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湘里湘外艺术展,藏福美术馆,湖南,中国
2013 味象-龙美术馆写实油画藏品展,上海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3 朝花夕拾——小幅油画邀请展,奥加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艺术前沿——当代艺术邀请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依于仁 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798白盒子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 慢活——当代艺术一种,荔空间,北京,中国
2012 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展,中国科技馆,北京,中国
2011 艺术中国,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1 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1 第三届世界终端双年展——人类中心学说,乌斯怀亚市,阿根廷
2011 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与多重主题,喜玛拉雅美术馆、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上海,中国
2011 不期而遇——中韩日东亚当代艺术展,798四方空间,北京,中国
2010 改造历史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中国
2010 二十一世纪视觉艺术档案展,华夏环线空间,北京,中国
2010 穿越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展,智利国家美术馆,智利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是绘画的放任自流,还是对现实生
· 日常生活的诗意
·  李天元文章(07、3、18)
· 李天元
· 人,仍然是唯一的----论李天
· 静观玄览 以玄观玄——论李天元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日常生活的诗意>>

殷双喜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
-海德格尔
 
李天元每天穿过人潮拥挤的王府井大街,走进他的画室。一如五十多年前的蒙德里安,面对窗外巴黎的百货公司,用画笔和透明胶纸带,比划与测量这个世界,从喧嚣的生活中提炼生命的节律与诗意。
所不同的是,李天元作品中的诗意,不是飞翔和超越大地,从而逃脱和漂浮在生活之上。这是日常生活的诗意,是形象的诗意,其中不是幻想与环境,但更多的是我们熟悉的历史场景与文化图像,是当代生活的广泛空间。在天空下,大地上的万物闪光和开放,发出声响和芳香,上升并出现,但也隐去和枯萎,也呻吟与沉默,也苍白和暗淡,也欢乐与辉煌。这一切凝聚在画家的笔下,使我们听到微风与流水中生命的呼吸,依稀晤见前人远逝的行踪。
李天元从日常生活的大量视觉材料中收集素材,不仅从大众文化的消费偶像、广告、摄影、影视等传播媒介中,而且也从艺术和历史中提取意向。通过选择分离掺和等方法,借用或剥离图像与形象的原有意义,使之进入一个更自由的、非预定性的氛围在这种拒绝解释的(文学性叙事)混合装配中,反映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强烈的媒介支配和图像饱和的时代特征。我们不得不跟随他的方式,按照他设计的对比来观看这个似乎熟悉但又感陌生的世界。
其实李天元对自己笔下的图景也感到陌生,他想揭开图像的表层,把握真正的视觉真实。这世界变化太快,那充满强烈对比、喧哗、速度的紧张生活,那充满欲望与过剩精力、粗糙而又原始的底层社会,既有悲剧又有喜剧,那种永恒的、静止的田园“镜像”已经破碎,温情正被冷漠所取代。或许这导致了李天元走出了前期创作的和谐(如油画《来信》中所传达的宁静),在不确定的空间中去寻找生活的诗意,表达他对现代生活的强烈感受。
与他的生活态度,艺术追求相对应,李天元近期作品最明显的变化是空间的解体、错位与并置,由特写式的构图剪切所带来动荡与突兀。他运用透明胶纸带覆盖与剥离的手法,使分层描绘的画面交相叠压与编织,通过平面轮廓与几何硬边图形的对比,形成割裂与组合相接,深度与平面相推移的幻觉图像,制造了一个游离于透视方法之外却具有深度感的流动意象,使我们在对荒诞和崇高的意外接近中,突然窥见某一世界之窗的内景。习惯于细腻写实的古典风的观众,可能不习惯李天元作品的自由笔触与随意挥洒,这里没有精道的肌理制做,没有微妙的细节刻画,快速的用笔似乎有些“逸笔草草”。
事实上,李天元的画算不上西方出现过的“坏画”(bad painting )但他也并非要画出一幅“好画”,既具有高度写实技巧,有着另人迷恋的光色质感,让人不忍离去的古典名作。他认为罗丹的伟大在于整体的诗意,特别是他的后期作品,充满炙热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性,在无拘无束的形体扭动和光与色的颤抖中,揭示出大师内心对人的生命和命运的深切洞察与开怀。因此,李天元追求整体的诗意,质朴而自由的感受表达,我称之为“综合性的匀质化”,既任何局部都在整体的综合中起作用,脱离了整体的局部无精彩而言。一张画的成功与否,不在画的粗细、快慢。关键仍然是感觉表达的明确与力度。德拉克罗瓦画狮子和马,笔法如行云流水,充满着浪漫的自由。李天元努力用不同的画面去捕捉感受到的诗意,试图用流动的笔触与轮廓,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不在某一局部停留,而关注整体的意向意味和情绪。
我在李天元的作品中,看到了当代写实绘画的变化,这或许就是近年来所谓的“异样现实主义”。再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认为,李天元正在对传统写实绘画进行“平静的颠覆”,艺术语言的解体重构,正好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变化。也许毕加索为立体派所指出的路标过于偏激:“画吧!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抛弃无用的写实主义,运用仅与我的思想紧密联系的方法-不被客观现实所奴役。”但我却认为,面临当代的挑战,写实主义绘画如果不恪守陈规,就仍然具有充沛的活力,在李天元这一代青年画家眼中,写实与抽象、再现与表现、加上绘画与材料、拼贴、雕塑与装置等语言与媒介的差异,已经不是水火难容。新生的一代正在更为自由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切,并且将艺术探索的触角越过形式技巧的层面,深入到他们感兴趣的的生活领域之中,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绘画是寻找新形式的过程,正是不自觉地寻找新的内容,所以对每个时代来说,都有他自己的艺术自由的尺度与之相应和。
以这种平静的心态,或许我们能够思考和理解:为什么80年代以来,学院毕业的青年艺术家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中坚;为什么正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偏爱回顾那个狂热的年代。
文明的进化有赖于青年一代对历史的进化入,而历史的记忆只有在深入而独特的文化图像与符号再创中,才能鲜明的凸现。从这一意义角度来看李天元作品中的严肃与幽默、纷杂与一致、通俗与典雅,就不仅是他生命活力的体现,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充满活力的诗意的证明。
1993年3月北京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