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孔喜

1952 出生于河北固安
1977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
1982 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
1993 任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外国人研究员
现居北京,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我的写实观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汇总
· 历史记忆的诗化图像——刘孔喜《
· 画“麦田守望者”的人
· 饱含浓情与诗性的青春绝唱——写
· 在《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在《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刘孔喜先生作为我们50年代出生的一代艺术家,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非常不寻常的岁月。他们和中国社会一起经历了动荡、曲折、发展和前进,也经历了文艺思想的动荡、起伏和今天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一代人是在时代的大潮中生活,是在社会的变迁中追求艺术、研究艺术和走上创造的道路,因此对于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年艺术家的研究,应该说成为我们今天美术界一个新的,也是重要的课题。
   
    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并研究老前辈在整个20世纪美术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1950年代出生的一批艺术家身上,才能形成我们中国美术在20世纪延续到当代的整体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和书林、梁江副馆长并代表中国美术馆一起对孔喜先生的创作给予我们的认识,因为他当年从北京到边疆,又再度到学府最后在高校任教,他所走过的这样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始终是把自己的绘画的理想和自己所感怀的现实经历结合起来,因此,这个展览是有主题的,这个主题不是为这个展览而出的,而是他几十年的创作最终凝聚成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对刘孔喜先生来说真的是一种真诚的语言和真诚的命题。
   
    他这个人非常朴实,这些年来不断有各种作品参加各种专业的展览,但是这次集中起来很好的让我们认识他艺术道路的一个一个的脚印。与其说展览是青春的足迹,我觉得同样也是刘孔喜先生的足迹,这是我对他艺术的总的一个看法。
   
     刘孔喜的艺术在今天可能会提供我们探讨一些学术问题。我初步想了一下,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从他的艺术中来发现、来思考、来讨论。
   
     第一,绘画的叙事性与造型性的关系问题。孔喜的作品和史诗般的社会经历有关系,因此,也有相当的文学性。他早年做连环画、做版画都与文学有关系,这与他在作品中也含有很明显的叙述性的因素。但是,他是用造型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叙事与造型之间他处理得很好,同时他也做出了很成功的探索。
   
     第二,孔喜的艺术具有全景与主体的关系。我想这一代艺术家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从学画之初开始怀有比较大的理想,从孔喜一大批速写和素描,特别是素描中总有一种对于整个眼前现实的全景观照,这种观照实际上是那个时代赋予画家的一种文化的眼光。但是,孔喜又是在一个感受兵团生活、感受人生变迁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点,从而使这种全景式的观照最后落实到个体的形象的塑造上,通过个体形象形式的命运来揭示一代人的命运。
   
     第三,孔喜的作品很好的处理了语言和技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油画发展中,我们迫切的需要来解决油画的语言技巧和造型问题,而孔喜正是把坦培拉这种古典的西方技法和当代的表现结合上作出了逐步的探索。
   
     第四,是他很好的处理了创作与教学的关系。一方面他的作品有相当的数量,一方面又长期坚持下去,这种教学把创作的体会带进去,把创作中所获得的这种关于语言、造型和技巧的经验带进去,就使得他的教学是:教可以为道,授可以为技。所以,刘孔喜先生这样的艺术成就我觉得可以很好的为我们来探讨艺术家教授或者教授艺术家在我们今天美术中的作用。

   范迪安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