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蕙

1954  出生于上海
1971  就职于上海工艺美术厂学习海派木雕艺术
1978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
1986  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现为清华美术学院)
1999  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班
现居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展览
2016  “诗性.介域”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
2016   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
2015   拙政雅集-苏州国际雕塑邀请展暨雕塑论坛展
2015   中国—芜湖第五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
2015   第四届中国青岛(即墨)国际雕塑艺术节邀请展
2014   福建平潭国际城市雕塑展
2013   第二届惠安“弃石”作品展
2013  “语言的飞扬”中国雕塑年鉴展
2012  “五行和声”当代雕塑作品展
2012   第三届哈尔滨国际木雕艺术节
2012   安徽铜陵第二届国际铜雕艺术展
2012   河北张家口国际雕塑创作营 
2012   中韩女艺术家雕塑作品交流展 
2012  “艺.境”国家大剧院藏品展      
201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国家博物馆
2011   第二届哈尔滨国际木雕艺术节
201    第二届“中国姿态”雕塑作品邀请展
2011   第三届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中韩女艺术家雕塑作品邀请展”
2011   国家大剧院“凝固的旋律” 雕塑作品邀请展
2011   第六届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大奖赛
2010   清华百年校庆国际雕塑大展
2010   心声木鸣——中国当代木雕艺术展
2010  “雕塑”十五周年特邀艺术家秋季展
2010   国粹雕塑艺术成就展暨雕塑杂志年度提名展
2010   中国女性艺术大展(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
2009   岸-月亮河 首届学院雕塑展
2009   中日韩“互动。倾向”当代国际金属艺术作品展
2008   北京奥林匹克国际雕塑作品展
2008   第二届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金属雕塑艺术邀请展
2008   中、韩、日当代艺术交流展
2007   韩国中央大学雕塑系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作品交流展
2007   首届全国职业雕塑家作品联展
2007   上海迎世博国际雕塑年度展
2006   国际城市主题雕塑邀请展
2006   国际园艺博览会主题雕塑展
2006   中俄女艺术家作品展
2006   清华美院校庆展暨“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2006  第二次个人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5  第四届“蓝色空间”北京海洋馆主题雕塑邀请展  
2004  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艺术展
2003  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雕塑精品展
2001 “西部•西部--与历史对话”大型景观雕塑邀请展
1999  首次个人作品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画廊
1998  北京“世纪女性艺术展”
1997  上海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
1994 “中国工艺美术家精品展”
1991  新加坡“中国当代装饰艺术展”
1990  香港“中国当代装饰艺术展”
1989  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86  北京“传统与现代雕塑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由木及陶
· 形式与叙事——王小蕙雕塑漫议
· 朴实无华 隽永深邃 ——观
· 女人的艺术与艺术中的女人——王
· 美的自由与自在——王小蕙雕塑的
· 静——说王小蕙的艺术特质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由木及陶>>
     一九九二年,经学友推介,小蕙去宜兴,开始做陶塑。

    第一件作品叫《山寨女》,四个彝族姑娘,同一姿势,呈站立状,远望去像一座层峦相叠的山。有一个时期,美术作品中少数民族少女总被描绘成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代美人,近二十年陆续有改变,但矫枉过正,竟一律呈原始苍凉、粗服滥衫的式样,过犹不及,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山寨女》贴近生活,有时代气息.开朗自信,望之可人。

    第一次接触陶泥,紫砂土润滑、细腻,与坚硬的木头不同,可捺可捏可贴可划,活脱通灵。廿余年做木雕,刀镌斧凿,艰苦倍尝、突然间变得十分隔膜,小蕙有解脱感,心荡神摇,痛快舒畅,《山寨女》中能透出那种激扬专注、一气呵成的心境。小蕙对陶土天生有悟性,乍然上手,即发现其指间审美的潜质,泥条盘铸,泥板铺敷这些通常隐于过程的痕迹,居然保留下来,且着意使之障显。这种方式,一而再,再而二地反复使用,不想竟锤炼而成小蕙陶塑的风格。小蕙不枉有木雕的经验,这使她对材料有敏感,材料可滋长并延伸品质,用材料去思考对于她不是概念而是习惯,因而,由木及陶,不是障碍,然而,即使天才也躲不过对经验的依赖,《山寨女》中仍不免生硬的印象。

    自此而后,陶土对小蕙不再只是快活,她开始依恋陶土,并对陶土寄于期待,时辍时续,创作了“吹箫”、“山茶”、“闺秀”等一系列作品。依旧用紫砂,依旧在宜兴,但此时之小蕙非昔日之小蕙,她对陶土已娴熟有余,木雕创作时呕心沥血刻意经营的简约、洗练、清丽、委婉的风格

     一路维系下来。材料不过材料而已,风格的创造者是人,材料不同无碍风格的一致。小蕙发现泥板的厚薄关联着审美,细节处理可提升和丰富格调,《闺秀》将披肩略施纹理,轻描淡写、尽得风法;《秋韵》之前胸、衣摆、袖口点缀一二,裙间轻著划痕,有意无意平添繁多妩媚,其华美精致与《闺秀》无二致。毕竟是女性,眼明、心细、手巧,非女性而不可及的天赋。这组作品均呈青黄色,明澈空灵,紫砂而非紫色,自有别样的韵致。

     《歌女)、《憩》、《贵妇人》等作品是小蕙的近作,至此,小蕙于陶塑已呈自在之境,由形似而神似,其中《贵妇人》尤其荡气回肠,耐水寻味。青云微卷,两袖轻迭,长裙摇弋,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尤其前胸中空,无胜于有。由素朴反至雍容,虽平实而近险夷,气派大度,不妄贵妇人之谓也。

     紫砂之外,小蕙曾赴景德镇,尝试青花白釉、釉色多一分,期待多一分。青花白釉,享誉天下,历数百年而不殆,小蕙选用这种形式,是有见识的抉择。惟形式的变幻,亦非易事,由陶及瓷,隔一层釉色,竟如同相距千山万壑,需要另一番功力。

    小蕙还曾试作黑陶,陶与瓷塑,火与土的结晶,其形其色,变化诡谲,蕴籍无穷,予小蕙亦将有无穷无尽的快活。

     中国陶塑,始自新石器时代,初为祭祀用,供殉葬,仿人与动物,又称“刍灵”,以代替人或动物等生灵,依今日仍得以窥视之遗物言之,其时之形制尚嫌粗敝;由战国至秦汉,渐成风范。秦兵马俑,恢宏威仪,不可一世;汉乐舞杂伎及男女俑人,状亟人间百象。秦汉陶塑皆“塑容绘质”,又称“妆銮”,如今日所谓彩塑,惟胎质古今有别;隋唐是极盛期,改彩绘为施釉,唐三彩是其极致,典丽华美,叹为观止;有宋而后,风习迁移,白瓷为上,多为释道人物,素面清影,景象迥异,元因梵式浸掠,或有异样情调;明以后复归汉风,清代亦然,惟明清两代陶与瓷塑,以用之于建筑者为多;近代以来,则将此为袖间案头把玩之物,无复有汉唐时之雄浑。

     本世纪七十年代始,世界各国,风行陶艺,迄今风气不衰,愈演愈烈。中国自八十年代初露端倪,及至今日亦呈燎原之势.广东、福建、江西、河北、甘肃、辽宁、山东、云南、北京、上海等均有矢志于此者,展览接踵不绝,报刊、电视屡屡绍介,更以私窟旺盛可喜,蕴酿着中华陶瓷之复兴。今日之陶艺,已是纯粹的艺术,观念、形式均与艺术的时代追

     求亦步亦趋,念及于此,开篇所谓小蕙由木及陶,说偶然实非偶然,乃大势之所趋使。

     国运隆兴,任何奇迹都可发生,不仅有小蕙改作陶与瓷塑,然木雕亦非陶与瓷塑可以取代,小蕙日后是否会重操旧业,或陶与木兼而为之,则是小蕙心中的秘密,至于陶与瓷不仅止于快活,怕亦只有小蕙心里了然了。
 
作者:杜大恺
                                                                1998.11.20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美术>主编)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