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嘉慧 (《艺术客》杂志)
徐松波,1971年生于河南南阳,2002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研究生,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在徐松波案前放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关于唐代遗存和考古资料的书籍,随手翻阅已成为他的习惯。在研读唐代壁画和文物的时候,徐松波越来越感到一种没有时空隔阂的亲和力,那是一系列关于我们这个族群需要小心整合的DNA碎片,也是一种确定不移的来自传统的精神和气度,这给了他很多思考和创作灵感。
与很多迫不及待地达成当代艺术面目的艺术家不同,徐松波的绘画语言根植于中国传统,他既不断溯古寻源以重建一个古典和理想的存在,又适时地吸纳了现实行走中的感悟,至关重要的是他还通过借鉴“考据学”“训诂学”等学术理念与手法,切入到现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精神的探寻和体验,从而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特的交汇口,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资源都被容纳在了“唐风”独一无二的向度中,并使得他的绘画具有一种生动的视觉文化典籍的价值维度。
在“唐风”系列创作之前,徐松波曾有长达八年的“道问”系列创作过程,从“道问”到“唐风”,既是艺术家自我心路历程的提升和超越,也是艺术家向传统和前人致敬的一种方式,这种致敬从学习甚至是触摸开始,通过对一系列碎片和无序的整合,渐趋重构完整和宏大,并最终完成精神世界的构建,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构建回到虚无的过程,艺术家说通过这个过程将最终认知自己的自性。
循着“唐风”的纬度和线索,徐松波曾多次独自西行考察,甚至跨越国界,远赴东瀛,用徐松波的话说,“唐风”没有边际和国界,它在文字里、在博物馆里,在西部的黄沙和戈壁里,也在京都和奈良的现实存在里,在不同人们的记忆碎片里,它代表着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情怀……
这种情怀,在画面上总能幻化出一种打动人心的气度和力量,它从容优雅、睿智豁达、沉静包容并气势恢宏,它最终超越国界和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生态中接受度越来越高的一种品质和精神。
这种内在气质使徐松波作品的共鸣呈现“国际化”趋势并不断受邀参加各种展事活动,2017年2月14日,徐松波携“唐风”作品参加法国巴黎大皇宫对比沙龙展,西方的绘画技艺与来自东方的文化内核、精神诉求,在徐松波的作品里融合共生,相映成辉,它跨越时空,与西方画卷里的骑士精神相遇,受到法国观众的瞩目并同样被视为珍宝。3月18日,徐松波唐风系列作品个展“雪霁”又在香港第十届亚洲当代艺术节亮相,这是又一次为世界观众呈现别样的“东方精神”——“唐风”的向度。
通过一个精神原点,不断成长“破壳”并超越自我,徐松波很喜欢这种“生长”的状态,从东方走向西方,在西方回望东方、感受整个世界,体验不同的转换,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随时放下,这难道不是一种修行?徐松波最终渴望的是通过独立思考和不断的行走来靠近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在时空的穿越和游走中达到某种认知的贯通。
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