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回

1963 生于苏州
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
现居苏州,任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黑白虚空之间——夏回之意义
· 我感到风减弱了几分:说说夏回的
· 眉目
· 读夏回
· 夏回绘画的意义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眉目>>

文 疏约

旧时但凡问起美人或者高士长相,一句“何等眉目”?“何等眉目”囊括了主情,主意,主味,主道的种种描刻。“眉目”的审美,“眉”形而上,“目”形而下,两者相参,“何等”的“等”呼之欲出。画自然也是有眉目的,有目无眉则画无气,有眉无目则画无神,过往赏家张骢玉、谢稚柳皆精于此道,所以望气成为可能,后世赏家文藻不谙,摄于绮丽幔词,眉目相混,朱紫同用,种种张冠李戴,难识画中真英雄豪杰。甫见夏回先生的画,笔墨中蚕眉孤目,峭然的态度,遂默记于心。

夏回先生的号叫眉父,父与甫通用,清末有奇才姚茫父,印人黄牧父,明时有《遵生八笺》的高深父,个个高人呐!今人却罕有以父为号的,很是疑惑,鲁莽之下烦请了绫子女士引荐,得见了先生真身。 用“何等眉目”来形容夏回先生的话,直是“锐气未全消,金针复又棉”,归拢而言就是名士的风标,人情世故的身,矛盾的很。画室里有得意之作,有应酬之作,也有探索之作,几乎囊括了这代艺术家的种种不容易,断裂,反复,取舍整整一大条弯路,可贵与否在于弯路行程中能否始终眉清目秀,而夏回先生,就是少数能在艺术上眉清目秀的人。

见过许多画家,其实不善于取斋号,也不知道中国文人为什么要取斋号,一味盲从,及见到“阳羡老藤花馆”,仙气溢出,与凡尘殊途。“斋”者往高处走是唯道集虚,哪怕落在红尘处也是“偏居一隅,独善其身”,是南宋之后文人的痛定思痛,才将寓所命名为各种斋号,其中的幽深,隐忍,蛰伏是文化上种种的不甘心,辅以性格、身世、喜好,身份形成的堂、斋、庵、楼、阁、廛、山房、精舍、仙馆……精微到斋号可以透露出你是个什么样的文人。现在的文人、画家鲜有对斋号了然于胸的,所以现在的文人画,几乎都是一种自说自话的笑话。而夏回先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先生(苏州称尊师为先生)是阳羡老藤花馆主人,这种文化修养将一脉相传。

回到笔墨,毕竟笔墨可见。说来好玩,笔墨与古琴有一点很相似,就是一开始追求手快,手快在音乐上容易瞬间爆发,现场演奏感极强,而绘画上手快容易成就点线的锋芒,吴昌硕就是手快的例子,胜负手其实是律动与呼应。(青年钢琴、古琴才子皆以此胜)但逐渐逐渐古琴和笔墨会变成慢的艺术,慢的其实不是手速,“慢”更是“快”的一种总结。从笔触而言,夏回先生慢不了,所谓“灵犀一指”,慢的不是“灵犀一指”的出手,而是“灵犀一指”的酝酿。

他的花鸟精彩处几乎都是中锋点划,筋骨一样。从花朵的形态而言,普通画家画的是花朵,而他画的是花的“骨朵”,突出一个“骨”字,对墨色的理解可谓高深,但晕染效果很少润和,似乎他也没有想要“润”的打算,黄宾虹其实就不大“润”,但也没什么好学的。文人画真的跟怎么画没关系,而是在你画之前已经是个文人了,中国人标榜的文人画其实应该有全称,大约如下:“有态度、品行高洁、学识渊博,心胸开阔的人所画的画”。我之所以把“有态度”放在第一位,因为青藤、八大至近代的李可染,石鲁他们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态度”。

夏回先生的书法也十分好,不知是否也有人提过。他的书法介于“行书”与“疾书”之间,有构字天赋,时而璧人,时而侠士,时而率真,让人想起米南宫,轻盈不轻浮,几乎可作法帖。有些感觉与疑问也一时不敢下定论,但大约这类书法的成型会与他的先生有关,可以不夸张地说,即使夏回先生不画画,也是一个一流的书法家。

拂过一身雪花,约是对人过中年的感慨,拂过一身雪花而还,辄是对感慨的咏叹。中国人可以靠感慨和咏叹成就诗歌与音乐,而中国人的绘画,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高度都以眉主意,目传情的方式在感慨与咏叹。不会用“眉”几乎是不会画画和看画的,如同一本古籍所注的“眉批”,建筑的瓯瓴,皆是一种提炼的人文精神,是小品花鸟也能画出豪杰般的眉目,是苏州画家夏回的真面目。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