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

1955 生于内蒙古
1979 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居青岛,职业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个展
2018  “开门现山” ——赵文华《山门》系列油画展,墨非墨画廊,青岛,中国
2016  “有灵”  ——赵文华有灵山野系列油画作品展,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中国
2015  “接点.佛罗伦萨”——赵文华油画艺术作品展,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中国
2014  “浮尘”——赵文华油画艺术展,屏东美术馆,台湾,中国
2014  “视域”  ——赵文华城市题材油画展,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中国
2014  “心象”——  赵文华风景系列油画作品展,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中国
2014  “马与”  ——赵文华马系列油画展,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中国
2013  “精神.视界”  ——赵文华油画艺术作品展,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中国
2013  “归途”  ——赵文华油画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记忆.风景”,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唐山美术馆,唐山,中国
2002  “赵文华当代油画展”,格但斯克,波兰
2000  “赵文华超现实油画作品展”,天津奥林匹克大厦唐风艺术馆,天津,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画到绚烂时,灵境是归处——赵文
· 激情与理性的融会 现实与未来
· 精神图像的视觉呈现
· 关于“城市”—赵文华《城市影像
· 独行者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画到绚烂时,灵境是归处——赵文华油画略谈>>

能把画画到赵文华这样好的画家不多,那扎实的造型能力,奇幻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画面构成,游刃有余的笔触和肌理,尤其那精致得微妙得不露痕迹的虚幻之处,显着学养,浸着才气……; 而能像文华一样画画的画家就更是不多了,他将画画视为生之为人的使命,是仍在呼吸着的生命。画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灵魂的裸呈。他的全部精力,他每天的可工作时间完全投入在与画布的灵性对话之中!

现代艺术,准确点说是自毕加索以来的艺术,画家与艺术家在逐渐的分离。一般来讲读图时代逐渐式微的写实画家,取自世俗,奉献回报给世俗的是一份份或由衷或献媚的赞礼。它时常指向世界表象和世间万象,述说人间冷暖,却将自在的灵魂压抑或规避。而现代、后现代艺术家们将自身价值的体现,更多地指向精神层面,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并将传统艺术手法很难精准表达的灵性与思想,用更加不受限定的手段表达和处理,由此产生了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包装艺术…… 。

赵文华生当其时,这是一个架上绘画逐渐退缩,现代后现代艺术全面登台且多元并存的时代。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自身文化基因的智慧考量,他虽然在语言层面没有直接走向后现代,但学术准备却与其文脉相通,且具有契合的共时性,于是他在限定的架上绘画系统之内,借助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学养和思路,完成完善着后现代语境条件下的平面上可能挖掘出的潜能——那是一个并非宽广的时空!

当下中国的油画圈内,很热闹,很好看,也极具人气,几十年油画民族化的理想仍有不少同道在实践——且不计较民族化的初衷和可能的结局,“再写生”的口号一出,千军万马上高山,赴田园,项目的、公费的、帮派的、自组的、个体的……,认为如此至少接上了地气,且不管是基本功的补课或深化,还是借此调整或创立语言的样式,与此同步,理论建设也及时跟进,阐释了写生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权力话语也在全方位及时做为,利用媒体,商圈,互联网,美术馆等高规格的广阔平台,一批批大师诞生。
   

很遗憾,文华的漫漫艺途,并不在这些阵容里驻足,而是为了形而上的执着与梦想,有意地偏离这些与市场成功契合的套路和规矩。他起步于内蒙古草原,荒漠而边缘,这里有无垠的绿色,更是冷峻严酷的霜寒之地,使其自得的是这里有灵魂可自由驰骋的旷野和空气,在这里,他奠定了艺术理想的原始根基——那是一股狂野而真实的原始生命力!之后,辗转到了保定,且在河北与“八五思潮”邂逅。在冗杂而激烈的观念冲突中,将表现生活的初始愿景,调适上升为艺术本质的寻根和追索,在这一时段做出的学术成果是骄人的,使其有机会去北京发展,在文化中心更高级别的平台上可能有更多的机遇,但斟酌之后,发现北京的文化空气常裹挟着无法过滤的杂质,常常是风来风去,而他的理想不是在风口浪尖上风光的弄潮,而是渴望静穆庄严地面对内心,面对灵魂渴望的沉潜,那里应是一片可孤独自省的精神圣地。原创价值的艺术理想驱动着他,使其不能仅仅满足于与“八五思潮”保持零距离!或许,比之草原,城市的精神内容更丰富多样,他要画城市了,那里更融汇着现代人的心灵场域。于是他离开草原,放弃了进京,而去了青岛,并将根脉扎在了这里,且由此将灵魂与城市不停的纠缠与释放,画出了一系列关于城市的图景:喧嚣、吵杂、躁动而不安;其学术走向更为宽广而深邃,与时下的古典唯美或装饰味的写生拉开距离,并在偏寓一方的海域城市,创构着世界顶尖的艺术领地,确证且强化着架上绘画可能达到的表现力度,拓展着架上绘画的传统疆界,使其艺术形态与精神内核同步架构,且不断拓展延续。
    文华是睿智且自省的,他十分清楚这里虽适合他的艺术理想的实现,但这里却远离中心权力话语,边缘化的地域要做到艺术不被边缘,必须将作品成就为原创级别的震撼力作!为了艺术的崇高祈盼,他以诗意的激情决然无悔地走向远方,而将权力话语可能带来的实惠舍弃。或许他的志向是为架上绘画的当代价值提供有力的范本,并以其全部的精力投入和艺术质量,去建树他心中那满含悲壮崇高的话语:艺术价值的历史给定需要的是精神维度和原创力度的带着灵魂创痛的累积。这即是文华无可剥夺的话语权力!
 

有时,画家、艺术家抱怨缺少真正贵族气质的买家藏家,其实自省其身,即使狭义为精神贵族也差着不少距离。奉献和担当是贵族精神的重要方面,财富数量倒在其次。成了名成了腕儿的大师们,除了以技术与个性特点(品牌标识)追逐在名利场中场外,而将对社会的奉献与担当视为己任的,又有多少人可无愧的自诩?
 

数码时代到来,成就了无数风光摄影家,拍摄出千万张朝霞与夕阳的糖水片,为业内不屑,比照这些多少带有反讽意味的油画家们,油画腕儿们那些甜俗的,习惯色构成的,化了妆的糖水画就一定是艺术?仅仅由于是技术的复杂,仅仅是由于勤劳的手绘?
 

文华观此现象,私下告诉我,中国有五个画家是真正的写生高手(为免得罪同道,好歹名字得保密),于是我在网上找来一一印证,还真得敬佩文华的好眼力!其实也没什么,画到文华这样的通透,即使写生,没了灵魂的还能叫画吗?可见其苛刻的挑剔!
 

玄侃了半天题外话,还是看看文华的画吧!无论《世纪园》、《城市影像》系列,还是连续铺展的《天桥》与《宽景》,其精神旨归,都是指向当下,而将诗意留给了远方,社会的混沌,价值观的扭曲,人性的冗杂,精神的亢奋或萎靡,芸芸众生,众生云云,理不出有章法的乐章,悲悯与颓废齐呈,欢歌与沮丧并举,世界到底怎么了?其情境其感悟与徐冰的"天书"(指《析世鉴-世纪末卷》,大型装置艺术)同宗异曲。在架上绘画范畴内成功地表达了他梦中的悸动和灵魂的期许,而这样的表达,在后现代思路上则需使用更宽泛、更多样的媒介和媒体。或许,这里有着表现主义的内在激情,也有着未来主义运动中的秩序,但更接近真实的可能是,他在后现代语境的参比中,觉得只要能把想要的表达出来,没必要如史学般究其风格文脉的渊源和学理。后现代艺术这样做了,不择手段或叫择一切手段,择一切可能,文华在架上也如是做了,择了平面上的各种可能,而这各种可能的集成,竟画出了雄强有力的新样式,新语系,为架上绘画的单向度形态,创构出新的图式,并以作品强悍的表现力证明,杰出的架上绘画的表现力,绝不逊色于装置艺术等现代、后现代的范本和媒体。
 

再往画的技术层面的内里略略进入,我们会惊叹于技巧层面展现的丰厚魅力,平面上的张力竟能幻化出如此的境界:
 

构成是复杂多变的,如梦如幻如意识流,从整体架构上给人一种复数的、变异的视觉冲击,似量子力学中描述的模糊逻辑,张扬着平面上的三维以至四维时空的非常态的诡异。
 

色彩是节约的,在几近单色系的窄色域范围,以微差的立体序列展演着看似单调的内在丰富性,且由于纯度的降低,更凸显了形的价值,将造型的力度提升,锐度强化,这对精神性的呈现更为有利。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列第一位的当然是"形",文华笔下的形来源于视觉,凝炼于心灵,这里的形不是视觉的惯常映象,也不是那些廉价装饰趣味的变形,这是一组组一个个来自心灵的"心象集成",生动为一个个灵魂的奇幻瞬间,亦梦亦幻,混沌而朦胧,似乎以艺术形态为意识的物质性提供着模糊而有效的旁证。
 

"造型,造型,造出来的型!"
 

至于笔触、肌理,或粗砺或平滑,或放纵或内敛,恣肆而精道,一切自然于手,自成于心,效果在画布上展现,或用笔、或用刀、或厚砌、或薄染或用……,不择手段,却选择了各种平面上的可能。
 

这一切形成的画面节奏和韵味,是玄奥诡异,繁复而莫测的,有着后现代艺术的多种语言特征,而仔细品味贯穿于画作的审美趣味,却是古典的,庄严的,洋溢着贵气和崇高,看似不安分的画面呈现的是灵魂深层的,有如涅槃般的沉寂和人文关怀的终极情境。
 

在这样的画作面前,文字是苍白的,逻辑论述是失效的,也许,文华直觉创作的动机所指曾是单纯而清晰的,但经其心灵物化际遇的涂抹之后,所指已变成了完全"空"的场域,能指在完全空的状态下寻求意义的归旨,那是一个何等诱人的审美过程!
 

真真应该感谢文华,在架上绘画式微的大背景下,他还能不停的拿出一批批令人震撼的力作,且与读图时代的多媒体,丰富且冗杂得无法概述的后现代艺术,共同构成着当下文明社会的艺术图景。文华在不停地追索与希冀中,似乎在向人们证明,架上绘画还未衰老,还有着无可限量的生命!作为人类情感表达的理想符号,未来仍有着令人期待的可能,感谢文华为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和指向心灵的启蒙。
 

或许,文华在艺术道路的艰辛跋涉中,早已悟道:
 

画到绚烂时,灵境是归处。
 

吴厚斌
2017年3月于呼伦贝尔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