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在艺术创造中对抗技巧的始作俑行为,可以追溯到1917年杜尚在小便池上签上大名而成的“泉”。观念艺术在英国从来没有集中发生过,更像是每个艺术家各自的“口袋运动”,可这股风潮也刮遍了英国各地,并传到柏林、米兰、罗马和纽约。
这次展出的21位艺术家的70多部作品,大多是直白的单色。1967年,阿奈特开始制作他命名为“情景”的作品——用摄影的方式记录室内和自然景观中的物体和人物。艺术家和艺术家的行为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题材。在《自我埋葬”(电视信号干扰节目)》(1969)中,阿奈特呈现了自己慢慢被埋到地里的景象。所以当这些画面按顺序播放时,仿佛是地面逐渐吞噬了他一样。他说:“最开始做这个作品是想来评论‘艺术客体的消失’的这个说法。”这个节目于1969年在德国科隆WDR电视台播出,那个时候,每晚不知什么原因电视信号会中断两秒钟,这时就播出阿奈特的作品。
Keith Arnatt, Self-Burial
特纳奖历史上惟一获得过4次提名的理查德·隆,以“大地艺术”作品著称。其中的经典名为《走出的线》(A Line Made By Walking,1967)。一组摄影中,艺术家自己在一块地里来回地走,因为连续踩倒地上的草而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套作品中包括了理查德·隆将来户外作品中的一切元素:一个观念作为作品的基础、形式上实行极简主义,在作品完成后还可以归复自然、以图片为载体的记录。
Richard Long, A Line Made by Walking
去年曾做过中国巡展的英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迈克尔?克雷格-马丁(Michael Craig-Martin),从六十年代末就开始实践观念艺术。他的创作主张对盖里?休姆、莎拉?卢卡斯、达明安?赫斯特等“青年英国艺术家”(YBA)代表人物产生过深远影响。1974年,克雷格-马丁展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一棵橡树》(An Oak Tree)(1973):一个盛着水的玻璃杯被高高地放在展厅搁板上。在作品旁边的附文中,克雷格-马丁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宣称,不论外观如何,他已经把这杯水变成了一棵茂盛的橡树。这是一次对某种既成观念的破坏:艺术作品的物质组成没那么重要,作品背后的意义才是支撑艺术的关键。好玩的是,克雷格-马丁某次带作品到澳洲展出入关时,海关人员以“植物名列违禁品”为由禁止作品入关,艺术家不得不解释“那其实只是一杯水。”
Michael Craig-Martin,An Oak Tree
已故艺术家贝瑞·弗拉纳根,如今最为人知的作品是一系列造型活泼的大野兔雕塑。但回到1966年去看看,弗拉纳根也曾经无比“概念”过:他的艺术装置“ringn’66”,需要地板上倾注50公斤黄沙,然后由四只手各自在沙堆顶端抓一把沙子,让沙顺着四个方向的外沿缓缓滑下,以便趋势一个“沙雕”自然塑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