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个关于文物收藏界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请原故宫
(微博)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估价24亿元,以此欺骗银行贷款。新闻背后,文物鉴定江湖的潜规则、民间收藏市场的混乱都成了关注的焦点,有人疑惑,为什么5位顶级专家会狂顶一件赝品,有人质疑,学院派的专家只见其真、不见其假,是不是还可配得上自己的头衔。
其实,收藏市场就像一个江湖,各路人士行走其间,内部的门道和规矩甚多。本报记者多方联系,采访到一位身处江湖之中的业内人士,他所经历和见识过的一波波收藏界的轶事,足以令我们这些外行啧啧称奇。
进强,曾任杂志主编,出版过诗集。1980年师从当代书画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潜心书画研究,进入收藏江湖约三十年,目力渐增,先后为国内10家博物馆审定藏品316件,受各级法院委托涉案司法鉴定100余例,为各美术馆、展览馆及收藏机构等鉴定书画作品七千余件。为民间鉴定书画作品不胜数。
57岁的任进强,看起来一点不老,他收集的紫砂壶摆满了他身后的整面墙。“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聊起这个话题,任进强不紧不慢地沏了一壶15年的普洱茶,娓娓道来。
走眼:
任何专家都得交学费
“专家从来不用自己的钱买藏品,得不到真正的教训”
专家都能把赝品鉴定成真品,那么专家是不是也经常走眼呢?
“的确,一般博物馆的专家都是终身研究的,保管员出身为多,其管理范围内的东西一般看得很准,但是他们从来不用自己的钱买藏品,不是通过自己的钱被迫研究出来的。只有花了自己的钱,才能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也才能死心塌地地钻进去研究,也就是说,任何专家都得交学费。”任进强说了自己走眼的故事。
1993年,任进强师从杨仁恺学习书画鉴定已经十多年,有了一些积累,自觉颇有功力。那年,他在北京得到了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当时越看越喜欢,喜欢到一闭眼就能梦见那幅画,怎么看怎么舒服”,于是下了决心要入手。
当时任进强工作还不错,写诗赚稿费,有一定积蓄,另外家里有些祖传的名画,手头倒还算宽裕。整整三天,他和卖画的这个朋友讨价还价,最后26万成交。那个时代,26万折合到现在,估计也得几百上千万了,他分别借了7家的钱,一周后终于凑齐26万给人家拿去,这幅画到手。
拿回家以后,任进强每天对着画至少看两个小时,还特意找资料,对照着画研究欣赏,看了大概两个月之后,任进强渐渐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最开始发现的问题是马鬃,因为徐悲鸿的画,有两到三层的笔墨,虽然都是黑色,但有不同的层次,从淡黑到浓黑到焦黑,看着眼前这幅画,任进强越看越觉得马鬃和马尾部分,画法与所写的创作特色有差异,并不是多层次的,而是一层描出来的。
再接着看,看到5个月的时候,任进强发现马的骨骼也不对,支撑点有问题,比例不协调,马身子短了;再研究,腿的衔接也不对,怎么看都像假肢。
半年以后,这幅看起来漏洞百出的画,被彻底认定为赝品。任进强很上火,北京卖画的朋友本也不知是赝品,听说之后特意要给退货,任进强再三犹豫,还是决定把画留下来,他在画上写着“赝品教学用”,就为给自己买个教训。1993年后,任进强陆陆续续大约买了有86.4万元的赝品。“这也让我下大决心,好好研究书画的鉴定。”任进强说。
贴士:喜欢收藏的人,都有一种占有欲,势在必得的心理,一件东西我喜欢上了我就得拥有,而别人就不能再有了。如果眼力不够,很可能被一瞬间的感觉迷惑了。按照江湖规矩,双方买卖时可以协商,是“买定离手、出门不退”,还是约定买后七天或一个月内可以退货。
鉴定:
需要艺术良心
“4万元买的假画,可以花8万卖出去,只需要一张专家开出的证书”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5位专家都能把赝品鉴定成真品,有报道说是因为鉴定过程草草,融入了经济利益的原因。
收藏品的鉴定,行业内部的混乱也是存在的,任进强向记者讲了自己所见的事情。
有一回,从丹东来了一个朋友,他花了4万买了一幅吴湖帆的画。
那是2002年的时候,按价值画已经值十万了,而这个朋友花4万购得,显然占了点便宜。当时任进强一看便知是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