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特新闻 |
|
|
专访艺术家柏谢尔-玛库:作品含强烈政治宣言 |
时间:2012.04.14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吴琦 吴超 |
祖母的故事被记录在1997年的展览“共生”中,展出了他在贝鲁特拍下的墙上的弹孔、门上的裂痕—一切赤裸裸的战争的伤疤,也包括祖母年轻和年老时的照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足够把一个美丽的巴勒斯坦姑娘,变成一位染上黎巴嫩口音的老太。
“我把她的录音带都保存下来,但是直到她去世,我一直没有好好地听完它们,因为每次我听的时候,那悲伤的声音都会让我流泪。这便是很个人化的时刻,我甚至都不敢听我自己祖母的故事。当这种情感变得很深,我就会让经验学术化、普遍化,让其他人也能进入这种情感,并感到其中的价值。”
从2007年的展览“在冲突中返回”开始,玛库尝试用更为直白的方式,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情感。在那次展览中,他也使用了透镜,让巴勒斯坦过去和现在的影像交叠。玛库希望自己的现代艺术作品和巴勒斯坦的传统艺术区别开来,摆脱那些“说教的、图文并茂的形象,或者抒情的诗意的民族主义”,因为“这些形式都太固定太死板,容易被对手利用”。他很反感印在以色列明信片上的阿拉伯人形象原始的游牧民,住在帐篷里,跟着骆驼,随时都可以被移动,而非土地的主人。
对于眼下的巴以局势,他并不乐观,和平看起来遥不可及。但他说:“只要巴勒斯坦人始终存在,就会不断谈起他们的家乡。”
B=《外滩画报》
M=柏谢尔·玛库(Bashir Makhoul)
B:“身份\认同”是你艺术创作的一个主题,你如何破题?
M:认同不是一个容易定义的概念,在我看来,认同是持续变化、发展的,人一直在追赶自己的认同想要成为某人,但它从来不会被抵达、被完成,而是在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新的人、新的环境、新的语言、新的文化、新的经验,不断增加认同的复杂程度。与此同时,认同也有非常危险的一面仇外,沉迷于自我,而对其他人心怀仇恨,凸显自己的特殊性。认同其实就是不同。
B:你何时决定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创作?
M:人们常说,只有当认同陷入危机的时候,它才成了问题。不幸的是,从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占领开始,那里的人们就忧虑自己的认同会被夺走,我把这叫做“身份的盗用”(identity theft)。B:但你现在生活在英国,已经远离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危险。M:这个主题并不会消失,不是我所选择,而是人们正在经历。也不一定是私人性的,更多的是理论性的。这个概念十分吸引我,因为其中含有叙事的元素。最好的表达认同的途径就是叙事,如果艺术作品能够包含这种叙事,就像我的新展览,就能以一种更加清楚明白的方式来讨论这个问题。
B:你也很喜欢用return(回归)这个词。那是什么意思?你要回去哪里?
M:从哲学上来讲,回去是不可能的,从来不会发生。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告诉我们,已经过去的,便不再回来,就像时间一样,流逝了就流逝了,所以回归是一种不可能,是一种幻想,是全世界都沉浸其中的一种幻觉。我所做的和回归相关的作品,看起来是巴以和平进程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巴勒斯坦难民要回到家乡去,听上去很浪漫,在民族国家的逻辑上也很通顺,让他们回到最初被人赶走的地方,显得相当公正。但尽管如此,在理论上也是不可能的,这里并不是指政治或社会意义。回归在哲学意义上的不可能,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B:所以你的作品是一个强烈的政治宣言?
M:是的。是社会政治性的,也是哲学性的,这就是艺术在当下的意义,不再是美丽的画作。这种美学是为了吸引观众的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
B:这样是否给你的艺术创作带来政治风险?
M:我会把风险控制在边缘地带,在那里,我刚刚好是合法的。没有人可以因为我制作纸箱而逮捕我吧,但是如果我给军事基地拍照片,他们一定会把我抓起来。我可以告诉大家那里发生了什么,但并不需要直接展示它们。
B:我可以说艺术是你抵抗的武器吗?
M:我很容易就可以回答,是的,这的确是我抵抗的武器。可是抵抗什么呢?我现在住在英国,我并不认为我能够宣称我是在抵抗,在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才是在进行抵抗,而我不是,我个人并没有被占领,反而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我并不假装我在反抗,在这个问题上,我必须诚实。但我的艺术作品的确使得巴勒斯坦的问题变得普遍化,让它变得可以被看见。我的艺术作品是关于参与的,参与到思考的过程,让每个来看展览的人思考,这是我的关键,因为我怀疑很多来到这里的人并不会动脑子。我不希望他们是来欣赏颜色,像我们欣赏传统雕塑那样的美,而是欣赏一种经历,这比陈规惯例的美学要更深刻。
B:作为一个主要在西方世界做展览的艺术家,你是否有目标观众?你最想影响谁?
M:艺术并不会改变世界,否则就是一种幼稚的观点。艺术就像写一本小说,迄今为止并没有哪本小说改变了世界。小说更容易写,也更容易获得,又不贵,现在网上甚至可以免费读。所以艺术从来都不曾改变世界。它可以激发讨论、提出问题、使人参与,探索、研究相关的处境,但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改观。
B:这是一种悲观主义的心态?
M:我想这是现实主义。我从事艺术创作很久了,我知道它并不能做太多的事情。艺术不能改变世界,政治才是。
B:当你在东西方展出自己的作品,包括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观众的反应是否有区别?
M:当然。我更多地吸引的是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群,他们共享一套思维体系,比如自由、公正等基本观念。当然,也存在一些受民族主义驱动来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比如美国。事实上,美国的画廊就很少展出我的作品,对他们来讲,这很危险,所以我主要在欧洲做展览。在这一点上,欧洲人的思维比美国人更加自由主义,这也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他们更愿意去讨论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如果必要的话,去批判。所以那里也产生了有关巴以问题的更丰富的探讨。
B:你反复提到“参与”(engagement)。为什么强调它?是否觉得当今的人们还没有足够认识和参与到他们的生存处境中去?
M:我和你来自不同的世代,我在中国看到了一些年轻的学生一代,他们被物质世界深深地吸引。物质主义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一件新鲜事,但在西方的历史中却存在已久。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再往前进一步,想想别的,看看是否可以超越物质性,而去获得某种经历,使之成为你的记忆、思想,从中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借重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不一定只从报纸中获取知识,这就是我做这些作品的初衷。
B:在全球资本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背景下,你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政治位置在哪里?
M:很明显,我更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立场,反对全球资本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代,毫无疑问,将使这个世界更加脆弱。至于新殖民主义,是我们首先认定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已经在上个世纪基本结束了,因为身体上的控制已经被解除。但在我看来,并不存在新殖民主义,而是殖民主义变换了形式,一直存在着,其后果和影响远未消散,甚至不会自动停止。比如,以色列的犹太复国运动就是一种殖民主义的新形式,所谓新殖民主义只是殖民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从夺取控制权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球资本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着相同的性质。玩笑一点说,有钱的国家已经可以买下那些贫困的国家了。
B:你试图用艺术作品的形式来讨论这些吗?
M:并不尽然,对于这次展览来说,这些主题都太过宏大了。展览只能激发问题,当你置身其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讨论。至少在你看展览的十分钟里,你必须置身其中,面对它。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