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黄药:南京艺术生态正濒临死亡
时间:2012.06.02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南京药艺术馆馆长 黄药

    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难以适应的焦虑、压力、紧张,逼得人们急功近利,丢弃了精神信仰,丧失了道德底线,引发了人们各种不同程度上的精神问题和心理疾病。而艺术是一种良药,各类人都容易接受它,喜爱它,并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实验将艺术元素转化为自我治疗,用来抵御各种精神方面的侵袭和危害。药艺术馆馆长黄药说:“如何才能让“药艺术”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人性本能无休止的欲望,化解精神问题留下的后遗症?这就是我提出的一个希望与大家共同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南京有一类艺术家,他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玩前卫艺术(那时还没有当代艺术的概念),几经浮沉,忧世伤怀。30年后,仍然对艺术抱有一种滥漫的、脱离俗世气息的玩耍之情——你可以称之为“精神纨绔”。”资深传媒人胡赳赳对南京艺术家这样描述。
    早在,1986年,黄药就和一群南京的艺术青年们搞起了“晒太阳”的艺术活动。“晒太阳”艺术活动是中国当代第一个大型户外艺术派对。所谓“晒太阳”,就是艺术家们可以将自己的各类作品在阳光下晒出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参与。是相对于当时作品不能正常展示,不得不在户外郊区的一种方案。可以说“晒太阳”为今天的艺术策展开了先河。
    2002年,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中国人对拜物教的膜拜已经取代了对“精神”、“主义”的追求,是20年前极度精神化向极度物化的转向。当年参与“晒太阳”的艺术家朋友们重提往事,2002年的“晒太阳”得到了南京艺术家的集体响应。大家已经意识到“理想主义”即将从我们身边消逝。郭海平当时评价说:“这既是一次理想主义的绝唱,同时也是南京艺术家为自己信奉的理想主义的一次送行。”
    2007年,当“晒太阳”发起人之一郭海平和海归刚回来的黄药碰在一起的时候,“晒太阳”让两个男人彻夜畅谈。屡屡抑制不住内心的感伤和感动。当时北京正处于当代艺术市场逐渐达到他的高潮阶段,各种泡沫随之而来。而南京此时一如既往的保持着“理想主义”特质的安静,郭海平和黄药意识到一场很大的艺术泡沫即将席卷而来,随即启动编撰了《晒太阳》艺术文献。
    那么,如今的南京艺术生态又是如何呢?
    南京艺术生态
    记者:南京从80年代以来就有很多艺术家介入到当代艺术中来,包括新文人画的一批艺术家,南京的当代艺术创作是很活跃的。您作为南京本地的艺术家策展人,如何介入到当代艺术创作和药艺术馆的运营的?
    黄药:我在南京从80年代以来就一直介入到当代艺术中来,“晒太阳”是我们南京艺术家坚持到2002年,我还编著了”晒太阳“跨越20年的艺术”。 晒太阳从1986年第一次在南京举办,一直一来坚守自己的信念。自1986年举办第一次“晒太阳”艺术活动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个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各种艺术流派和价值观的更迭与挑战。二十年前,我们信奉的是各式各样的“思想”和“主义”,今天,我们却轻而易举地将他们都统统抛在了脑后。此时此刻,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做出谁是谁非的评判,也更不知道到底该不该信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或“主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知所措的现象,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既不能肯定过去的信仰,同时,我们也无法接受眼前忘掉信仰的现实。
    记者:当时南京的艺术生态环境是怎样的?
    黄药:生活在南京的艺术家,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的沉淀太深,传统围墙太高,当代艺术家们感觉内心活的很重。艺术界是为精英和名利修建的殿堂,而大多数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被冷落和边缘化,市场规则总是在企业家和明家,精英之间的游戏。当代艺术家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已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艺术的原创动力和精神纯粹性正濒临死亡。药艺术-南京药艺术馆的治疗试验是为了发出一个声音,呼吁社会来挽救现实状态和保护艺术家的现实生存和原创发展。
    “晒太阳”艺术项目
    记者:您的艺术实践的历程是怎样的?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创建之初参与到药艺术馆的艺术实验中来的艺术家有哪些?晒太阳这个艺术项目是怎样的?
    黄药:艺术是一种药,它通过艺术创造和实验将艺术元素转化为自我治疗,用来抵御各种精神方面的侵袭和危害,现在每个生活在围城里的人都需要吃点艺术的药。这是艺术界第一部将艺术观念和实践活动转化为可提供当下城市人心理与精神治疗参考的艺术图书;这是一部南京疗伤系艺术家群体用最新的艺术实践活动研制出来的“精神之药”,它针对性对当下城市人心理与精神危机的深度修正与治疗,艺术将是解决城市人日常心理与精神问题疗效最好的“药”;这是南京当代艺术前沿最具标志性的发生部位——药艺术馆交出的一份极具艺术与生活跨界创新实践的成果……
    罗隶、郭海平、陈勇、孙大量、刘绍隽等等,自1986年举办第一次“晒太阳”艺术活动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所谓“晒太阳”,就是艺术家们可以将自己的各类作品在阳光下晒出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参与。是相对于当时作品不能正常展示,不得不在户外郊区的一种方案。可以说“晒太阳”为今天的艺术策展来了先河。
    记者:自1986年举办第一次“晒太阳”艺术活动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这中间有大量的艺术作品诞生,作品的收藏情况如何?
    黄药:“晒太阳”二十年来至今象大浪淘沙...剩下的人不多了,还在坚持着。这些的艺术家的作品从没被关注过,没被收藏,我们做的作品大多是行为,观念,装置。这些的艺术家的作品都比较个性化,故也不会被市场关心。
    南京的艺术家群体与艺术活动
    记者:参与的艺术家都是南京本地的吗?有哪些艺术活动?
    黄药:有其它城市的,也有国外的,每次活动只要信息发出,兴奋的总归会兴奋,都会踊跃参加,这叫趣味相投。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有时圈外的人比艺术家更有感觉,激情和潜能。例如:《激素》、《“药”国际当代艺术展》、《抗生素》......《失重》在背后折射了转型社会面临价值链的整体坍塌。这个社会系统的“失重”触目惊心:传统、精神、信仰、文化、心理、道德、价值观、生态、环境、教育、社会公平、个人价值观、信息化、集体、城市化、东西方……等等都已“失重”;在路上充满行者式精神的“流动药房”展览,它展示了艺术家群体寻找并见证社会各个阶层对城市人精神与心理障碍的解决之答案,100份答卷的背后实际上显示了当下国人精神之困的严重现实;以传统婚礼为媒介的“昏礼” 展览,揭开并观照当下社会现实生活与关系结构中每个人身心、情感、精神、信仰、人际关系、人生态度等深处受到或被隐匿的各种“伤”痛。艺术家们通过这个通道以此反观今日人生的诸多变化,直指当下中国社会离婚率之高等让人触目惊心的典型性现象,由此引起对产生的社会众多现实性问题的源头性反思……
    南京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记者:如果说艺术上的趣味相投可以创作作品,那么平时的日常生活会有那些爱好?南京的人文环境、市井生活对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黄药:我所的趣味是指:勇于去追求独立,自由,反抗,牺牲精神的一帮人......南京的人文环境、市井生活对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帮助......有的只会有负面影响,但正是负面影响才更能激发我们去揭开这虚假背后的真实。去撕开这虚假,伪装文明的外衣内裤。在西方人性的基本问题解决了,艺术就没挑战对手......在国内有的是对手。我们要的就是击倒对手。回归真面目。当代艺术的资源来自社会现实的问题,没有这个背景,也就失去了批评的对象,这个社会背景下的南京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资源是很多的。平时的日常生活的爱好就是艺术家在一起聊。
    记者:当代艺术的资源来自社会现实的问题,没有这个背景,也就失去了批评的对象,这个社会背景下的南京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资源是很多的。而且艺术家也要把现实资源转化为艺术的语言,表达的也不仅仅是社会学范畴的内容。
    黄药:是的,今天社会现实的问题不是南京有南京的,而是所有城市都相同。是的,今天社会现实的问题不是南京有南京的,而是所有城市都相同。反过来说今天的每个城市已失去了特色。到处都一样,所以城市就叫城市1、城市2、城市3......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表达对现实,对社会,自我,精神的一种看法,表达,宣泄。 艺术是一种精神之药。
    记者:南京这个城市是否还有保留着一些它的特点?
    黄药:现在历史原有痕迹没有了,到处开发的有一样,没有任何特点,有的全是垃圾开发建设。南京是最适合疗伤的城市,相比北京和上海的快节奏,南京更适合人们生活,艺术家们在这里能进行很好的思考,不会有过度的紧张感。

    责任编辑:刘倩

编辑:阿特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几天后的五一,这几位年轻艺术家你该认识一下!
·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 多维2023当代艺术作品展在贵点艺术空间...·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
· 孙珂:概念与视觉 — 艺术奇幻之旅·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