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里希特巴黎个展横跨60年 收官之作《剥离》探讨传统绘画在数字文化中的重构
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当今世界上作品最畅销的在世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2012年6月4日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办最大的个展“Panorama(全景图)”,展出作品横跨其六十年纷繁芜杂的创作生涯,囊括其以纳粹历史为主题的画作、抽象油画以及最新的数字艺术。个展的名称“全景图”取自展馆中央的玻璃雕塑,该作品以6面落地窗玻璃构筑了一个“视镜”,让人们透过作品,在蓬皮杜中心这个经典地标上以全新的维度打量巴黎。
里希特以抨击纳粹闻名
展出的作品“蔓延”过蓬皮杜中心里足足六层楼,141幅“弥漫”在10个房间里,从1960年代的几何抽象作品到2011年的数字画作。里希特本人对蓬皮杜艺术馆别出心裁的布置和慷慨“捐地”表示感谢。
曾看见过一张里希特的特写照片,他的穿衣风格是,西装套夹克,夹克套衬衣,衬衣里面还有一件棉质打底衫。而其创作风格也和其穿衣风格一样野心勃勃,什么主题都要涉及。
里希特1932年出生于德国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在二战中被同盟军俘虏囚禁于美国,直至战争结束才获释。母亲兄长战死,姨妈饿死在精神病院。战争之苦、父亲的长期缺席、家人的悲惨遭遇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尽管里希特当初在艺术界起家,打的是“欧洲回应美国波普艺术”的旗号以及有关文化消费见解,然而经历过二战的里希特,却是以他对纳粹历史的抨击闻名。从1964年的空袭摄影到2000年的行为艺术“鲁迪叔叔(Uncle Rudi)”,皆以纳粹作为表现主题,在“鲁迪叔叔中”,里希特穿戴纳粹军服打扮成自己的叔叔。
灵感来自历史和家人
阴沉氤氲之感也时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比如精神脆弱的亲人,孩提记忆,还有德军的杀戮。他的黑白作品同样彰显出这种抑郁氛围。里希特曾在一则批评中写道:“黑白是一种颜色,万色之王,它表达了言语的缺失,什么都没有,非此、非彼。” 而这些作品都产自他未成名以及并不怎么快乐的人生阶段。
和这个创作阶段截然相反的是,他的“诠释抽象”系列作品,在这里,里希特为他忧郁的意象和明亮的油画找到了一个宣泄色彩的途径。他的《格伦》和《六月》两幅作品正是如此,画面上那些涌动的红黄蓝三色分别创作于不同时间,位于不同的涂层,里希特将其称之为“一种高度设计的自然”。而观者能尽情感受到这种短暂快速喷薄出的兴奋之情,艺术中心的管理员卡梅勒·莫西罗(Camille Morineau)称这个系列是她的最爱,“因为这是愉悦之感的真正迸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喜悦之情。”
里希特的另一份喜悦还来自于他对父亲的诠释。他在作品“S.和孩子(S. With Child)”里描绘了他的妻子和他们刚出生的孩子,与玻璃雕塑和数字作品相比,这更加感人,在这种充满感情色彩的作品中,艺术家只能完全摒弃他们一度强调的所谓中立态度。里希特说:“我经常描绘我的家人,因为他们是对我影响最深的部分。”除了历史和家人,周遭世界也是里希特所关注的,他的收官之作“《剥离》(strips)”探讨了传统绘画在数字文化中的重构。
责任编辑: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