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让乌利·希克的收藏显得如此突出的,是中国公立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收藏的单薄。
广东美术馆是收集中国当代艺术相对比较全面的博物馆,1996年至2009年,现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广东美术馆期间,将其馆内收藏从16件提升到上万件。“我2002年跟这些艺术家谈的时候,我是以博物馆的身份谈的,当时市场也没有起来。”王璜生在接受《艺术评论》采访时提及曾梵志一幅作品,博物馆收藏仅花了2万多元,与现在膨胀的市场上的价格不能同日而语。他认为公立美术馆收藏不力源于主观意愿问题,“真正好的美术馆不管艺术市场多火爆,总有自己的方式获得作品,包括社会捐赠、艺术家支持、相关机构的支持。不是用钱去跟艺术市场拼的。”
对于希克以中国大陆美术馆“没有做好准备”为由将藏品捐赠给了香港的博物馆,《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原因之一是美术馆和收藏家对于艺术品价值的判断并不完全一致,“希克担心部分藏品若交给中国内地博物馆可能会受到非议或毁坏,因此他对于将藏品赠予内地的想法持谨慎态度。”与此同时,管理和运作上的重重问题也让希克不能放心,“希克说,他也不会考虑将藏品交给上海正在建的一些博物馆,因为他对那些博物馆长期保护并贮藏这些作品的能力感到不放心。”
王璜生说:“乌利·希克可能还是带有个人性质的收藏。但是,有这一批东西做基础,它(M+视觉艺术博物馆)可以进行不断完善。”
但也有评论界人士认为,希克收藏品当然有个别有价值的作品,但不少收藏品其实是些垃圾。
希克所主导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也曾备受质疑,一些艺术评论人认为要警惕“中国当代艺术奖”,“中国文化艺术长期受到专制强权的压制,现在又要面临国际资本的任意强暴。”希克也感受到了质疑,而这样的质疑在几十年来从未远离,但他表示:“我希望我的藏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来映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而言,希克本身,或许同样是一面镜子。人们对他的所有质疑,同样是指向中国当代艺术本身。
西方藏家:从套现、割仓、甩卖到“捐卖结合”
“现在市场上60%的艺术品是消费品。”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消费艺术品你可以赚钱,做短线还可以……”2004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急速攀升,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其中包括国内的收藏家,也有国外的收藏家,人们重视其投资价值有时更甚于艺术价值。
2008年,当金融危机辐射全球,欧美藏家纷纷因为寻求“套现”而浮出水面。美国人霍华德·法伯在2007年菲利普斯的“法伯专场”拍卖会上拿出“所藏中国当代艺术品之冰山一角”44幅作品“割仓”;2008年4月,迈克尔·高德尤斯的“埃斯特拉收藏”在经过短期的海外巡展和画册包装后通过苏富比拍卖行高调曝光,200件作品在香港苏富比大甩卖,这一甩卖似乎赶上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最火热的时候,让高德尤斯及合作者阿奎维拉画廊赚了个盆满钵满;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热的情况下,艺术市场老狐狸、曾经成功打造英国YBA一代的查尔斯·萨奇也耐不住寂寞,在2008年推出“革命在继续:中国新艺术”展,然而紧接着遇到的金融危机,让萨奇不得不在2009年香港“萨奇专场”上将180件作品低调出手。
让中国人感到最为意外的或许是曾经深深植根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来自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他们在北京开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对中国当代艺术不遗余力进行收藏、梳理和呈现。2011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上,105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以总价4.27亿港元成交,尤伦斯夫妇开始“处理”自己的收藏。当时的作品分别被来自欧美、中国国内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资本瓜分,系统性收藏毁于一旦。这不仅对于尤伦斯夫妇来说是一个遗憾,更让中国艺术界中曾经因学术理想支持过尤伦斯的人们感到失望。最后,所有的一切全部化为资本的获利。
张颂仁是尤伦斯进入中国的引介人,尤伦斯购买的第一幅作品就是通过他购买的。他告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尤伦斯本来是想把他的作品留在中国,他希望卖给一个机构,但没有谈成。他的艺术中心因为消耗蛮大的,他希望把机构连同收藏打包给中国的机构来做,没谈成,就只能在拍卖场上卖出去。”
“当时很多艺术家为了把收藏放到尤伦斯,都是很低价卖给他的。”张颂仁向记者表示,“上了拍卖场就出现不同的倾向了,因为这中间可能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利益。”
资本的逐利本没有是非之分,而借学术平台,享获利之实,才是人们争论和质疑的焦点。
希克的捐赠——真的价值13亿港元?
西方大牌收藏家纷纷以炒作者的姿态粉墨登场,尤伦斯在当代艺术领域精心耕耘后草草离场,在各种前车之鉴的铺垫下,乌利·希克那所谓价值13亿港元的捐赠也似乎变得可疑起来。
据透露,希克的收藏品不仅有世人熟悉的当代艺术F4(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以及周铁海、张洹、谷文达、黄永砯、曾梵志等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也包括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上世纪80年代星星画会、无名画会的作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市场评论人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达了对希克捐赠艺术品13亿港元价值的疑问,“苏富比对希克1463件作品的保守估价为13亿港元,这真是在打肿脸充胖子。业内人士都知道,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数量不及希克,但藏品的质量绝对在希克之上。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秋两季拍出了尤伦斯188件当代艺术藏品,总成交额为5.6亿港元。假设希克捐赠的1463件作品中,有163件也能拍得5.6亿港元,那么剩余1300件作品的单件价值都在57万港元左右。对艺术市场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般性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并不是很值钱,好的能卖到十万或二十万港元,平平之作也就值几万港元。可想而知,13亿港元估价之中存有多少水分。”
艺术批评家朱其也认为“国人对希克的藏品的含金量已经有些夸大了”,“从他那本收藏画册《麻将》看,好东西并不是太多。希克骨子里显然把自己当救世主,他的藏品里有不少就是垃圾。”
另一方面,艺术市场评论人江因风认为,“希克捐赠自己收藏一半的作品给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最终目的是为了他剩下的另外一半收藏品能卖个好价钱。”况且本次捐赠同样也是半捐半卖的形式,“第一批卖给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的47件藏品估价1.77亿港元。”
捐是为了卖?艺术市场的暴利行情,让这样一种有点极端而荒谬的揣测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