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尤伦斯的,题目是《尤伦斯带走的但愿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奶瓶》。现在,又看了几篇相关的文章,写的是西方收藏家集体撤离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于是引发了中国当代艺术持有还是清盘的议论,感触颇深。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热火朝天的景象中,当代艺术的处境似乎是不温不火,甚至可以用落寞一词来形容。其实,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转型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市场,一直在面对向何处去的选择。特别是今年国内春拍刚落幕,各大拍卖公司的数据就显示出2012年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当然,这除了大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入调整期。有一个现象也许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被有些媒体称为西方收藏家集体撤离的现象。
首先是2011年4月尤伦斯夫妇抛售手中的当代艺术藏品,成为当年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件大事。其次是对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大量收藏王广义、张晓刚、周铁海、方力钧、谷文达、徐冰、岳敏君、曾梵志等作品、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藏家”乌利-希克的关注与争议,他向筹备中的香港M+视觉博物馆捐出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据称价值13亿港元。据“部分捐赠、部 分收购”协议,M+视觉博物馆又向希克购入47件藏品,价值达1.77亿港元。尤伦斯、乌利-希克的一个看似是极商业的举动,却刺激了人们本来就很敏感的 神经。
尤伦斯的举动之所以牵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神经,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尤伦斯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市场发育的过程中,曾经发挥着重要的标示性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标准的建立与话语权的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很多时候起到了市场风向标的效应。二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及市场发育阶段,在并不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规模中,尤伦斯及其关联力量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谓是举足轻重,从购买力向度看,很多时候具备了左右市场的力量与能力。三是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市场尚未摆脱对尤伦斯们的依赖,起码在精神上尚未断奶,对尤伦斯的抽身感到失落与绝望,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市场就要失去支撑,面临崩盘的境地。
凡此种种,反映了尤伦斯在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市场中的深刻影响力。但是,在利益的牵动下,谁也难以阻止艺术资本前行的步伐,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谁也拦不住。中国当代艺术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机构身上。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及其市场的发展依靠的还是中国文化精神与文化立场,依靠的是扎根于本民族文化的购买力及支持力量。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尤伦斯抽身,带走的是资本及利益,而不是标准与话语权,因为标准和话语权才是中国当代艺术及 其市场永续发展的基石与动力。因此,就像以前我们欢迎尤伦斯的来,如同今天我们也欢迎尤伦斯的抽身,只是我们带着一种敬意,因为,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 西,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当代艺术如果是被西方的资本及审美的取向牵引得久了,就有可能存有远离母体文化之忧,甚至在断奶后回望之际,文化上的陌生断裂及市场上的悬空之 感油然而生。也许,中国当代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形而上的反思,可能更需要的是一种源自绘画本体及文化价值取向的追寻与发现。因为,该走的正在走开,该离开的也都会离开,留下的我们毕竟还需要更好的生存,更好的生活。这时,奶嘴就可能成为一种记忆,奶瓶就成为一种历史。
我想,中国当代艺术要想长大,首先要学会不用奶嘴,既然奶嘴别人带走了,奶瓶也就不重要了,学会大口喝奶也未尚不可;其次要学会不喝奶,吃粮食。一个强大的民族一定会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让世界仰止的灿烂的文化与艺术。当然这种创造不是关起门来自我欣赏,而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平台上,放眼世界,认识自己,用智慧去整合资源,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在促进文化相互包容进化中用创造的姿态去展现民族的文化艺术精神。这时,有没有奶瓶真的并不重 要,奶嘴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是,切记一点,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不可能游离于中国艺术发展的进程之外,更不可能成为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进程。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搅局者,而应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建设者与推进者,要为中国艺术及中国艺术品市场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只有认识了,我们才能推动其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中国当代 艺术会慢慢长大,只是一定要有点耐心,不能急功近利,不要太过于着急,更不能气急败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