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鉴定如法官断案,一切以客观真实为准,掺不得半点个人好恶然而鉴定无情人有情,一件往事透露出九庵先生深厚的情怀。香港著名收藏家刘作筹有一幅清石涛的《长干风塔图》大轴,裱边有李瑞清等人题识,后经九庵先生目鉴,确认此图乃张大千仿作。科室作筹先生于众多藏品中独爱此轴,屡言抗战期间不顾家产,唯携此画避难,旦夕不离左右。九庵知情,不忍当面揭破,直到93年作筹过世,先生方言:此可用之于今后文章矣。说到大千,这里面还有一段颇具传奇性的因缘。30年代初,18岁的九庵先生去北京前门西河沿演台旅馆拜唔自南方北上的大千居士,居士为作一幅《白描观音像》,九庵珍爱非常。“文革”期间此像不幸散失,虽多方查找,一直也没音讯,直到80年代九庵参与查验一起以权谋私案的书画物品,偶然找到了这幅画,令先生大生感慨,以为神护,此事亦让闻者为之动容,真如古人所云:“物之聚散,岂偶然哉!”
九庵先生起身为我续茶,我笑问道:“您屋里收拾得这么整洁,看来您是很细心的人,这是不是与您多年的鉴定工作有点关系呢?”他微微一笑,“我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我搞鉴定几十年,接手过上万件文物,没有损伤过一件。”老人神态凝重安详,我没有再问,因为我被这淡淡的一句话给震动了,九庵先生进博物馆那年正是出生那年,40年来他默默地在国宝堆里左顾右盼、挑三拣四,不知多少次从“待处理品”中捡回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结果最终使自己也成了“国宝”80年代九庵先生与几位老专家在全国进行古书画大普查,时人誉为“国宝”鉴定“国宝”。
千百年来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书画作品,建国后这些作品大多数散落在各地公私,且其中真伪相参,鱼龙混杂,30年间谁也说不清这个家底到底怎样。80年代初由文化部、中宣部牵头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凯、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7位专家组成,着手筹备全国(除台湾)范围的古书画藏品大普查。普查自83年开始,历史8年,专家们足迹遍布25个省市自治区,鉴定了208个单位及个人收藏的61000余件作品,辨别真伪,评定品级、分别入账入库,陆续出版了多卷本《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此卷普查是中国文物收藏史上的一项历史工程,也标志着九庵先生的鉴定生涯进入了高峰期。如今,先生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委,成为中国古书画鉴定方面的权威人士。年过80,精神尚健,每周仍到院里上班,培养后学,还去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鉴定作品、参加学术交流,尽管一条腿在一个雪天跌伤,至今出门仍需借助手杖。
时间像个赶路的后生匆匆而过,屋内的光线已经有些朦胧,我抛出了临时想到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问题:“如果多年以后,有人鉴定出您曾确认是真迹的作品恰是伪作,您会怎么想?”我问得突然,先生略微一顿,接着说道:“这是正常的,只要后人提出比我们更充分可靠的证据,有人说我们是专家,专家在某些方面可能很精,但不会面面都精,一个人不可能每件作品都看得那么准,所以搞鉴定首先要学好辩证法,不断否定自己才能进步,我也有看错的时候呀!”话到此,我们竟开怀大笑起来。
先生提到自己的出生地时曾说那里是三国古战场,这倒让我想起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地一句歌词:“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此不正可为先生一生之写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