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冬日的寒风凌冽,记者在济南市英雄山文化市场同样感受到阵阵寒意。记者随机与一位专卖玉器和手串的老板攀谈,老板嗟叹,“从今年9月份开始,整个市场就特别不景气,上个月他们才卖了两万元,除去房租和员工工资,基本上是在赔本赚吆喝,与去年火爆的状态相比,今年的寒冬来得更早。”
拍卖品市场也是同样景象。在6日举办的2015全球艺术品高峰论坛上,除了一些大腕收藏家参加外,其他参与者为数寥寥。“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许多中高收入人群财富缩水,直接削弱了艺术品市场的需求。虽然今年艺术品拍卖会不少,但在市场寒流冲击下,拍卖成交额、成交率、上拍品等不同程度出现下降,一些中小拍卖行陷入倒闭的泥潭。”法国埃菲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办事处副主任齐呦鸣对导报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艺术品行业明显感受到“寒流”阵阵,国外艺术品市场也因为中国买家的减少而受到影响。
市场忽冷忽热
一名从事艺术品拍卖工作的朋友近日发短信告知导报记者,准备离开拍卖行,请导报记者为他留意一下合适的工作。通过电话后,导报记者了解到,他所在的拍卖行虽然勉强支撑,但也已经是如履薄冰,目前每个月都在倒贴员工工资和基础运营费用,更不用说盈利了。
中拍协综合业务部赵晶副主任在此前的“中拍协媒体通气会”上曾表示,今年上半年,拍卖成交总额为180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3%。其中,在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去年上半年的成交额为160亿元,今年上半年的成交额却为136.16亿元,较去年相比下降了14.9%。
“艺术品市场一个较为可怕的现象就是什么品类炒作的热,价格就虚高上去,一旦风潮过去了,价格就立刻下跌,这样忽冷忽热的现象,让艺术品的很多品类都遭受了不公正的境遇。”济南大风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峰对导报记者说,他们之前经营的品类比较杂,也是跟风,后来发现,跟到最后,货都砸在自己手里,真正盈利的是那些“核心圈”玩概念的大咖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炒作的水分太大,真正的艺术家每年创作的作品都是个位数,但是市场上不知真假的作品都挂在店里,但凡一幅画作、一件摆件都是至少四五位数,平常的消费者基本上不会消费这些高端艺术品,最终是否买到真品也都很难说。”赵峰认为,疯狂的市场环境让目前整个艺术品市场呈现了病态,病态之后肯定是调整期,现在遇冷的市场就是在调整。
齐呦鸣说,“艺术品市场遇冷,拍卖是最先显现出的行业之一。目前艺术品的拍卖成交价相对较低,一些卖家持惜售态度。例如随着爆炒,还出现了诸如假拍、作秀、三角债等一些不规矩的操作行为,这对于该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拍卖行的供需情况来看,拍卖行面临较大困境,其亟须进行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
目前拍卖会的价格是行业内估值的一个参考,如果拍卖会价格被炒高,同类型产品也会升值,这样一来就可以拉动此类艺术品的整体价格,炒作也开始了。齐呦鸣提醒国内艺术品市场需要冷静下来自省。
被“玩坏”的微拍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艺术品市场也搭上这班车。网络巨鳄们并肩携手,闯入了微信艺术品拍卖领域。短短一年来,微拍遍地开花,似乎成了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以淘金的圣地。
“现在打开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在做微商,做艺术品的朋友也在做微拍。”赵峰说,艺术微拍的迅速普及使艺术品让每个人都唾手可得,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消费过艺术品的朋友,也通过微拍了解艺术品交易过程,更有买家通过微拍买到了人生的第一件艺术品。“微拍其实为二、三城市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他们可以用微拍平台销售自己的作品,省去了原本通过画廊或者画展销售的环节。”赵峰告诉导报记者,微拍撼动了低端画廊的“奶酪”,艺术品原本就不应该高高在上,然而这一新兴渠道,因为乱象丛生,又被艺术圈“玩坏了”。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艺术品微拍圈也不再纯净,恶意抬价、托价、相互挖买家、挖艺术家、争夺资源之事层出不穷,看似表面的繁冗其实暗藏的是竞争。“以前的买家也自己开始做微拍了,艺术家也开始做微拍了,就连卖画材的老板也打算做微拍了。”赵峰说,今年生意不好做,很多老板都紧盯互联网,但是在微拍野蛮生长背后,也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危机。赵峰认为,互联网是否能够救赎艺术圈是个伪命题。互联网是一种手段,但如果艺术品市场本身存在大量问题,互联网的介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分析说,目前大量的拍群没有做长期发展的规划,容易被复制的属性以及微拍管理涣散使得乱象丛生,让人们难以产生信赖感,而品牌化的发展则需要买家和参加者对微拍群有信赖感,这一矛盾正日益加剧。互联网加入艺术品市场只是多了一种渠道,但是问题和矛盾依旧。”
“在艺术品市场表象的背后,这次寒冬将关乎存亡,淘汰、倒闭、转型、洗牌都将一一上演。市场份额在紧缩,如何在此次寒冬中生存下来已经成为了文化市场内很多商家都在思考的头等大事。赵峰说,他已经预料到此次寒冬会波及到明年的艺术品市场,他准备在经营艺术品的同时入股一家超市,毕竟只有生存下来才能有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