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隆
1984 生于天津
2003 毕业于天津美院附中同年考入中央美院造型学院
2007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壁画系,获学士学位
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美协会员,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协会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协会特聘专家,北京市花生科技有限公司艺术顾问
2019年被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授予“文化艺术使者”聘书
向右转的形状 2019 布面油画 75x100cm
向左转的形状 2019 布面油画 75x100cm
厚度 No.21 2018 布面油画 75x100cm
厚度 No.23 2018 布面油画 100x75cm
凝视深渊No.2 2017 布面油画 60x100cm
头顶的漩涡 2017 布面油画 60x50cm
无题 2016 布面油画 60x50cm
道路-向上向下同一 2016 布面油画 40x50cm
宇宙海螺 2016 布面油画 50x60cm
旋转向上 2016 布面油画 60x50cm
循环往复三 2016 布面油画 50x60cm
漂浮的五角星 2016 布面油画 60x40cm
真水无香——常隆油画新作品评
杨维民
人们常说“西学东渐”中,油画艺术就是其中一大项,所以又有西画称谓。油画从近现代到现当代又有“写实”和“表现”之说。常隆是生长在天津本土,成长在首都北京的当代油画家,他毕业中央美术学院。他的油画作品既不是特别细腻入微而腻之乏味的超写实油画,亦不是毫不讲究一味表现的纯表现作品。朴素有味、平淡有奇,这就他油画创作的高格之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隆生长在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经典融合之城的天津,又在中国最高等的美术学院完成了中西美术教育的系统培养。讲究传统、追求经典,无不体现在他的油画创作之中
说文解字中“淡”的意思是:薄味也,醲之反也。在西方语言中无法理解“淡”之味,往往将“淡味”译成“无味”。而在其文化中“无”的意思是“没有”,故“淡味”也就成了“没味”。中西文化本就不同,衍生出的中西艺术在表达内容和方式上也就不同,西洋画家对于物质的、肉体的、现实人生的表现是入乎其内的;而中国画家往往若即若离,淡然处之,沉醉于心灵的超脱,是出乎其外的。
西方的素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水墨画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摆脱了色彩的束缚,直接把握事物的轮廓、特征和精神。而自王维董源水墨渲染一派兴起,在画面中体现追求恬淡、朴质无华、清新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趣味成为一种新的美学观,并反对过分雕琢装饰,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平淡传达精神。绘画实则是自我的体现,在中国艺术中尤其证实了这点。中国画是画家们人格、价值选择的展现,这一表达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产物,是中国人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共同愿望。而油画虽然作为舶来品本不属于我国艺术门类,但将其带到中国这片大地上播种生根,由中国画家培养出来,自然就会有中华文化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常隆的画油亦是如此,他虽采用西方的绘画语言,但作为一个受中华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现代青年人,潜移默化的就带有了中国传统气质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对于中国传统美学观的流露可见一斑。从大象无形、大音无声到真水无香。常隆的画中也处处体现对“淡”的追求。构图相对稳定,画面精简凝练,对于空间的有意排斥,使其画面的平面化特征明显可见;颜料覆盖很薄,与画布接触紧密,笔触走动非常肯定明显,在作品中甚至可以看到整个作画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过程即结果”,是对其行为的记录;他的用色变化并不大,画面效果往往呈现出一种淡雅、朦胧,似像非像,似有似无的审美意象;在语言表现上则充满着形式意味,画中的内容大多也是由形式构成,用形式传递思想,将自己观察自然的视角转化成视觉形象进行展示,并试图感染、唤醒观众本性中“本有的那部分”,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可思考空间。
常隆认为“艺术家是用眼睛思考的人”。我们在平日里观察到的自然并非“自然”的本真,而是我们观看方式的显现。在他的作品中并不追求复杂或奇特,而是追求“常见,在日常的形态中找到个人观察角度加以呈现是他的目的。所谓“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朴素有味,淡语有致;朴素并非无味而是“它”味,亦只有在淡中才能尝“本”味、品“真”味。
2019年7月16日改于京城嘉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