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围城中展望数字乌托邦
《无尽之海》数字艺术作品展
展评 | 张芳
与今年全面回归、备受瞩目的巴塞尔艺博会相比,首届「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Hong Kong Cultural Summit)」[1]虽在境内媒体上的曝光较少,但更体现了香港在布局文化艺术领域上的远见卓识与前沿视野。法国Centre Pompidou新媒体及亚太地区首席策展人Marcella Lista博士在参加峰会首场专题讨论“数码化的承诺(Promise of Digital)”,就主持人所提问的如何应对艺术界变幻的潮流一题时说道:“不能局限于数码化,更应该从媒介的历史来看整体的趋势。这很困难,因为淘汰的速度太快。我提议将数码化作为对持存的挑战,并重思其自身的不稳定性。(There's no such thing as starting with the digital, but rather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media. It’s difficult because of obsolescence. I would advocate for speaking about it as challenging to preserve, to thinking about it as unstable media.)”
无尽之海 Endless Ocean 展览现场
我以同样的观点来回应在101艺术潮玩中心正在进行的「无尽之海:程超 数字艺术作品展」。如果局限于是次呈现,未免因循技术和设备所能达到的视觉和操作体验而削弱了观念表达,且艺术家希望挖掘电子游戏的正向性,除了以脚本架构和互动设置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劝诫,更令人期待的是未来如何进一步激发该媒介独特的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2]特点;观展动线上无缝衔接的作品汇集了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思考和结合场域环境的在地连接,但摄影棚式的仿真场景搭建,无异于艺术灵韵(aura)失效的景观窠臼,数字与艺术陷入近乎楚门世界般悖谬的张力关系,让人不禁想到Thomas Hirschhorn新作《假作假时假亦假》(Fake it, Fake it-till you Fake it, 2023)中的吊诡景象。
无尽之海 Endless Ocean 展览现场
然而,若从一种历时性的视角,回溯艺术家从在校时的油画学习、毕业期及此后的行为和装置的探索、社会性项目和声音艺术的发展,直至此次跨界科技和多媒体的突破,仿佛映照出一个媒介进化史的侧写剪影,并透过展览的表像窥见艺术家的精神实质。
2017年 程超乌鲁木齐工作室
程超在创作媒介和技术上的前进姿态一反作品中面对现实和价值的虚无主义,不禁让人追忆上个世纪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中的一支另类——以创建了《全地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ue)》的Stewart Brand或《连线(Wired)》杂志的Louis Rossetto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意见领袖。他们“体现了以高科技的硅谷为圆心的新一代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男性表达文化反叛及反抗权威的方式——即将大型技术转换成小型的、个人化的工具,并利用它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其目的和功能主要是改变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而不是调动新技术服务于集体行动或者是改变社会结构。”[3]
此次展览虽然是对当下热门的数字媒体的积极拥抱,但艺术家的思考实质在《艺术可乐》对于商品化社会与艺术品拜物教的讽刺中可见一斑。
艺术可乐 Art Cola(局部)
艺术可乐 Art Cola,玻璃钢雕塑 0.8m(Φ)*1.5m(h)/ 3,2024
他将艺术品生产套路分解为可口可乐瓶身上的配料表,用两瓶巨大的假罐子打开展墙上的缺口。墙内的房间里投影着艺术家制作的互动程序。一罐艺术可乐漂浮在粉色的海洋中,绿色的背景上打出各种艺术品销售说辞的白色广告标语。这件作品中,外与内、显与隐、存在与定义、消费与价值、艺术与艺术品的二元关系,正如策展人冯少武在前言中提及艺术家反复引用的“以手指月”中的对子,构成了艺术家始终辩证着的核心,以及观看和解读此次展览必要的双重语境。
艺术可乐 Art Cola,UNITY 实时渲染影像 5min30s,2023
《艺术可乐》与位于展览起始处的《无尽之海》形成更深一层的互文,即可乐瓶与承托其浮沉的涌动流体。假若可乐能够提供短暂的刺激与虚假的欢愉,那么可乐瓶是被丢弃的消费剩余,是破坏环境的垃圾,恰似借展览契机形成的这些数字作品。展期过后,几乎难以在艺术品市场流转,最大的可能是被封存于硬盘中,等待着开展与闭幕的轮回。这种感受既来自程超此前的经历,且与大部分艺术家相通共鸣。被视为艺术品的创作成果,不仅没有相应流通机制,甚至制作所需的成本和后期存储成为许多创作者的枷锁负担。艺术家转向数字媒介的部分原因,亦是基于经济和效用考量。然而,之所以依然坚持艺术这一近乎无用的生命耗费,程超更希望向观众展示其给予创作者灵魂的自由与能量的满溢,宛若在自身内部发现一片可供逍遥遨游的汪洋。
无尽之海 Endless Ocean,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2023
《无尽之海》由两个部分组成。主显示器上,涟漪漫过草丛与大树,有如末日灾难之后的平静,树下的电脑和座椅,暗示着这是程超对自己创作场景的再想象。浩渺之中,两个醒目的方形界面互为对照,一个跳动着绿色文字的屏幕,一个隔绝着黑暗现实的窗框。晖月被借到室内,温柔地注视着与莹波一起荡漾的翩跹蝶群。这般美好的景象容易使人忽视仍处于开机运行状态的电脑,“无尽之海,今天过得好吗?”/“宇宙最终走向何方?”/“意识到底是什么?”/“人类如何得以延续?”/“如果有一天你能看见,请告诉我,再见,我爱你,请忘记我?”,闪烁的句子透露出艺术家孤独地面对电脑创作时,似乎如陷困局,却不失思考的力量与对艺术的信仰。视角转动拉伸,方知此处并非地球,而是太阳系中一块宇宙碎片。
作品阐述中艺术家所引用的“庄周梦蝶”的典故,在这个极客幻想版本里,被嵌入一个更大的时空背景。一旁较小的箱式播放器上的数字佛陀,或许即是赛博庄子的化身。三维网状拓扑结构在由@组成的符号方阵平面上,浮现出连续幻变的宝相。
无尽之海 Endless Ocean,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2023
道与禅,作为《无尽之海》、《一天》、《欲望之路》、《海岸线》等诸件作品的内在主旨,揭示了程超在从艺历程中不断转化媒介的轨迹之下的草蛇灰线,对自由的追求伏隐贯穿始终。
一天 One Day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2023
上:欲望之路 Path of desire UNITY 实时渲染三频影像 2023
下:欲望之路 Path of desire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海岸线 Seaboard,新媒体游戏交互,尺寸可变,2023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Fred Turner博士曾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型电脑和迷幻剂、瑜伽、冥想等反文化运动中的流行工具属于一个类别,那就是协助将个体的思维与精神转换到另一个世界的技术手段,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理想的世界。而这种转换取消了人们通过集体行动来改变现实世界的意义与价值。人们只要拥有和使用某种新技术,便立即获得了解放。”[4]无论介质何为,对程超而言都只是拓宽感知边界的“众妙之门”。他在生活中亦通过摩托骑行、徒步、冥想、观禅等方式行思体会。生命经验凝结为艺术的灵魂,在相应媒介上显灵。
“媒介是人的延伸”,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和技术的所有延伸都创造了环境。每一种技术对人的感知模式重组,实际上造就了一种新环境”[5]。Régis Debray传承(transmission)发展出的媒介学主张其研究目标是“关系,而非物体”[6]。就此而言,艺术家此次数字化的尝试除了生成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技术物”的作品,无形之中,展示与观看的屏幕也成为观照当下存在境遇、推演未来危机的重要媒介[7]。
《窥视》所暴露的用以监控管制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上:窥视 Peek At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3
下:窥视 Peek At 实时监控 尺寸可变 2024
下沉为《海岸标本》和《巴别塔》中呼吁对人类世界的环境危机和自动化社会进行反思的采样和建模操作系统。被权利和资本垄断的技术暗箱与“自由的转喻和服务个体的时尚消费品”[8]的普遍媒介关系,是隐含于屏幕下的一体两面。
海岸标本 Coastal specimen
新媒体游戏交互、声音装置、现成品、摄影
2021-2024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历史轨迹表明,技术并没有固定永恒的本质,资本和权力也没有一劳永逸决定新技术的社会使用的绝对力量。参与历史进程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景,注入对新技术的研发、使用与普及之中,在信息技术进化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浪漫主义与资本协商、合作、博弈的痕迹。”[9]
巴别塔 Babel Tower,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作品局部)2023
巴别塔 Babel Tower,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2023
这次展览不啻于对技术的创造性与个人化利用,更潜藏着对数字民主、技术平等与知识共享的期许,在2021年与艺术家傅志刚合作的《F星计划——车间生产日志》时就已初见端倪。两位艺术家分别将自己的创作开源,傅志刚的科幻主题的平面综合材料作品,经过程超的理解和设计,被转化以游戏程序为载体的数字艺术,其版权为二人共享。突破原有的行动尺度和社会功能,技术在个体有目的、有意识的是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新的交往方式和关系网络。
F星计划:车间生产日志 Project F Planet-Manufacturing Shop Journal
新媒体游戏交互 尺寸可变
2021
(注:与艺术家傅志刚合作作品)
此番,101艺术潮玩中心及所依托的网龙科技作为技术保管员[10],为艺术家实现作品创意和展示效果提供专业帮助与设备支持,可见其开放创新精神与浪漫主义。数字教育小镇不是一个充斥着控制论、系统论、数学模型、机器语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封闭的世界,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数字文明乌托邦或将在此建成。
注释:
1、2024年3月24-26日,作为香港艺术周的开幕序曲,「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Hong Kong Cultural Summit)」在戏曲中心举办。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管理局)与全球21间顶尖艺文机构签署合作意向书。这些具影响力的长远协作项目,彰显管理局致力支持香港发展成国际艺术及文化枢纽,以及其致力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愿景。同时,全球12个国家及地区超过20间顶尖文化艺术机构的重量级嘉宾讲者,包括全球最重要的文化区和顶尖艺文机构领袖,就文化区及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相关热点议题分享交流。由来自美国纽约的文化策略顾问和写作者András Szántó博士主持的首场专题讨论“数码化的承诺(Promise of Digital)”就文化领域对迅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的回应、如何以新兴技术改变博物馆和艺术实践,以及新创作和叙事形式带来的可能性等议题展开讨论,参与嘉宾包括美国/土耳其新媒体艺术家Refik Anadol、美国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馆长 Thomas P. Campbell博士、日本TAKANAWA GATEWAY CITY文化创新中心项目主管Maholo Uchida,以及法国Centre Pompidou新媒体及亚太地区首席策展人Marcella Lista博士。
2、《游戏作为DAO媒介:数字文明时代社会的“再组织”方式——兼论媒介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演进》,刘彧晗 喻国明,2022
3、《计算机如何从控制工具,成为反叛文化与硅谷新经济宠儿?》,吴靖,2020
4、《从反文化到赛博文化:斯图尔特·布兰德,全球网络和数字乌托邦主义的兴起》(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Steward Brand, The Whole Earth Network and the Rise of Digital Utopianism, Fred Turner, 2006)
5、《景观社会》(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Guy-Ernest Debord, 1967)
6、《媒介学引论》(Introduction à la médiology, Régis Debray, 2000)
8、《走向一种屏幕人类学》(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Screens: Showing and Hiding, Exposing and Protecting, Mauro Carbone, Graziano Lingua, 2023)
9、《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The Net Effect: Romanticism, Capitalism, and the Internet, Thomas Streeter, 2010)
10、改变自curator的原意,艺术品的“保管者”。
关于展评人
▼
张芳
Zhang Fang
策展人、桂湖美术馆艺术总监
1989年生于福建福州
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关于展览
▼
《无尽之海》程超 数字艺术作品展
展期 | Duration 2024年03月16日- 06月16日
地点 | Venue 101艺术潮玩中心
出品人 | Producer 林通 Lin Tong
艺术家 | Artist 程超 Cheng Chao
策展人 | Curator 冯少武 Feng Shaowu
展览总监 | Exhibition Director 杨少梦 Yang Shaomeng
媒体统筹 | Media Coordinator 洪思荔 Hong Sili
展览统筹 | Exhibition Coordinator 鞠鸿飞 Ju Hongfei
主办方 | Organizer 101艺术潮玩中心、数字教育小镇
设备支持 | Device support HUAWEI Pocket 2(X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