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高孝午威尼斯2024“寻找陌生人”艺术行为顺利实施
时间:2024.05.15 来源:艺术头条

 

2024年4月19日至4月25日,艺术家高孝午在意大利威尼斯成功实施“寻找陌生人”艺术行为,并由此开启“寻找陌生人”全球计划。

 
 
 
据介绍,艺术家这一行为,有着长达20年的创作脉络和背景。对全球公众而言,并没有太多人听过「高孝午」的名字,但高孝午于 2004 年发布的作品《标准时代》的“鞠躬人”,在过去二十年里,被全世界盗版,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形成历经二十年仍在被不断“演绎”的现象级跨文化艺术事件。海量的山寨,根本无法完全追溯侵权的盗版者,那些劣质的仿冒品对高孝午而言都是“陌生人”。
 
 
 
 
4月2日,高孝午在北京凤凰中心“穿梭时空:第三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上海 新闻发布会做预告分享
 
今年第 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以“处处都是外人(Stranieri Ovunque – Foreigners Everywhere)”为主题。据双年展官方介绍,意大利语中的straniero、葡萄牙语中的estrangeiro、法语中的étranger、西班牙语中的extranjero,在词源上都分别与strano,  estranho,  étrange有关,而这正是“陌生人”的意思。
 
高孝午索性将“标准时代”系列有关探寻不同时空下人类生存意义的本质联系,反思生命价值的创作理念持续推进的2024年新作《陌生人(未来标准)》,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全球首发,并实施“寻找陌生人”艺术行为。艺术家以一个从外太空来的“外星人”造型的“鞠躬人”雕塑来对应,并先后进行船载大运河巡游和陆地巡游。在威尼斯进行高孝午对地球人中边缘人群的关注,例如:流亡者、难民、移民、原住民和酷儿群体等,高孝午的行为艺术也是他对到处都是其原作仿冒品的一种无言的表达。
 
 
《陌生人(未来标准)》威尼斯陆地巡游 现场
 
 
《陌生人(未来标准)》与马可•波罗故居相望
 
 
《陌生人(未来标准)》理念
 
以一个看似“外星人”造型的鞠躬人雕塑,来表达对地球人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反思。
 
人类的文明进程,总是伴随着各种标准化现象产生的过程。而这些标准化现象正是威胁人性自由的根本原因。从工业时代到当下互联网主导中的时代,普遍人类行为正在自我颠覆,不断自我刷新着各种标准,唯独拷问我们的生命意义始终是我们的永恒话题。
 
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未来,将会产生哪些新的标准,这些标准又是由谁决定的,是人、机器还是外星人…
 
——高孝午  2024
 
 
艺术家高孝午抵达威尼斯
 
 
高孝午于4月16日抵达威尼斯。前三天,艺术家进行作品准备和调试,并先期用特制可以投影项目二维码的手电,不分白天黑夜,行走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实施打着手电“寻找陌生人”的艺术行为,吸引了众多威尼斯民众和各国游客的好奇和互动。该打手电行为,灵感来自古希腊哲学家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前323),他曾经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着灯笼在大街小巷寻找诚实的人的典故,以警醒世人。高孝午用打手电的方式“寻找陌生人”,并由此发问,在今天,人,何以为人?寻找陌生人,寻找的是什么?
 
 
 
艺术家高孝午做前期准备
 
 
 
专属二维码扫码进入官网项目页面
 
 
 
 
“打手电寻找陌生人”行为
 
 
 
 
高孝午 “打手电寻找陌生人”理念
 
4月19—20日,4月21—25日,高孝午先后实施了《陌生人》作品水上巡游和陆地巡游艺术行为,成功邀约大量公众参与和互动,并得到了积极和丰富的反馈。
 
 
《陌生人(未来标准)》组装现场
 
 
《陌生人(未来标准)》水上巡游从马可•波罗故居出发
 
 
《陌生人(未来标准)》水上巡游
 
 
《陌生人(未来标准)》陆上巡游现场  与策展人傅森、艺术家葛蔓
 
 
 
《陌生人(未来标准)》陆上巡游现场
 
 
与此同时,一组纪实性跟踪报道的《寻找陌生人》话题短视频也引发了在全球网络的传播和热议。身在国内的网友也踊跃地通过转发和评论参与了“寻找陌生人”相关话题,进而创造了全球同步,24小时持续互动的艺术热度。
 
 
 
 
资深媒体人程圣中 简评
 
 
 
 
著名策展人、艺评家、整策师 陆蓉之 简评

中央美院教授、博导;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评论:
 
高孝午创造的这个“陌生人”系列,具有一种思辨性的考量,它形为机器人,但又看似是机械组合,外观借鉴了诸多当代的AI造型元素,创作出非常具身化的作品。它的创造极具象征意味,高孝午的计划是以它来实施一系列活动,将之置于现实的公共空间里,来凸显“陌生人”与人类的关系——它是人类的取代吗?抑或是人类的新的辅助?这些都是未知答案的疑问。《陌生人》像是一种视觉在场,提醒着我们谨言慎行,“陌生人”是敌是友尚未可知,如果这个被创造的陌生的人完全掌握了自我复制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人类的前景堪忧,这是世界上相当多的思考者所担心的一面。
 
然而,这一切的疑虑和讨论都需要在具体的AI实践中落实,防患于未然是人类的智慧所在,我们被可能的“陌生人”包围时会做出积极的反应和行动。因此,高孝午开始实施“陌生人”行动计划:4月19日和20日在威尼斯,把《陌生人》放在小船上巡游,引发观众的观览与反应。然后在21日、22日和25日再到陆地上巡游,25日之后回到“元宇宙”展场,由艺术家或观众手持手电筒来进行“寻找陌生人”的行为活动。这样,《陌生人》以视觉在场的形象昭示着我们必然是积极的行动者,而非观望者。《陌生人》诞生之后在世界上的游走、展示就是表达人类的积极思考。
 
可以说,高孝午用这组《陌生人》揭示了当我们面对AI世界,必须用行动警示我们不能放弃思考和行动;当我们以更加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思维来迎接AI世界的时候,虽然它陌生,但必定在人类的掌握之中。或曰,凡有所为,用艺术介入社会来开启之。
 
——王春辰 《一种严肃的契合——关于高孝午的新作》(节选) 2024
 
艺术史学者赵斯亮在威尼斯参与了高孝午的艺术行为,并与之探讨:
 
2024年,中国当代艺术家高孝午在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展出了他的最新作品《未来标准》(又名:陌生人),延续高孝午“标准时代”系列雕塑作品的脉络,此次展出还融入了他更多元的先锋性艺术实践活动。《未来标准》不仅是高孝午对20年来“标准时代”系列演绎升华的总结,也恰好成为了中国当代具象雕塑呼应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1980年,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 (Georg Baselitz)就曾带着其举起单臂的木质雕塑参加第39届威尼斯双年展,其事件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在经历过以抽象为潮流的雕塑运动后对具象雕塑的复苏。因此,适逢其会,对高孝午的“标准时代”系列作品进行回顾和梳理,继而将其艺术观念置于多维的文化时空视角进行审视和思辨显得格外重要。…高孝午用解构标准的方式,践行了一种新的艺术“标准”——凡人艺术。之前的“标准时代”系列的作品主要关注的是反朴还淳的“凡人”在社会中的困惑,此次的《未来时代(陌生人)》更多关注的则是天穹寰宇中“凡人”的命运问题——在未来科技冲击下的世界,人类是否将集体被“陌生化”。正如上文所提及,在“标准时代”系列的作品演进中,高孝午对此问题的思辨一直都是带有禅宗意味的,“凡人艺术”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辨也具有 “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特点,展现了事物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在人机一体的未来是值得憧憬还是需要引起警醒的,这个就是高孝午所提出的问题。
 
——赵斯亮 《非标时代的“标准化”思辨——高孝午的“凡人艺术”面面观》(节选) 2024
 
对于艺术家高孝午而言,“标准时代”系列是他为身边的人做的‘写生’。“社会越来越进步,可是人类却进入了程式化的泥沼。表面看上去越发先进,实际上受到了更多的标准化束缚。《标准时代》作品应该是在2003年开始创作,然后2004年做我的个展,在北京的建外Soho。当然它有个特殊现象是后来被盗版等各种现象,导致它在全球上面的一个传播,这个我觉得是一个不是自己能想象的这种现状。当然也带给我也很多的思考,确实有很多人反馈这种信息,还觉得蛮有意思的。”在《标准时代》(2004)、《后标准时代》(2013)、《英式标准》(2013)作品之后,2024年,高孝午以《陌生人(未来标准)》,来探讨AIGC时代的人类生存意义的本质联系,反思生命价值。同时以“寻找陌生人”的艺术行为,打破雕塑常规静态展陈方式,《陌生人(未来标准)》从一种雕塑作品、成为了一件在地艺术作品,又变成了一件可以游历的装置艺术作品,再演进到辅以将“陌生人”在世界具有陌生感的地方巡游、用手电筒寻找“陌生人”等行为艺术的参与式社会活动,这个历程不但是“凡人艺术”的升华,也是其回归,高孝午将“凡人艺术”再次搁置到公共社会语境中产生新的价值诉求。
 
 
 
 
第三界 元宇宙艺术年度展 现场
 
 
与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创始人及总监陆蓉之
 
 
在艺术行为成功实施后,《陌生人(未来标准)》作品继续在威尼斯第三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Weaving Trough Time & Space》展览所在空间展出。据悉,高孝午计划下半年会在欧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继续进行艺术行为,同时亦透露,9月前后,《标准时代》发布20周年之际,在北京将有《标准时代》系列相关艺术活动。高孝午始终在实践“凡人艺术”的道路上进行时代性与社会性反思。威尼斯是“寻找陌生人”计划的开启,也是高孝午对人类社会“标准”持续20年探讨的再出发。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千年万念: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将于上...· 田学森艺术巡回展“元境”于宝龙美术馆呈现
· Prada基金会威尼斯会址呈现Chris...· 吴为山:乡关何处水云间——为黄铁山水彩艺...
·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谁说了算?· 诗蓝个展“聆听水之梦”将于威尼斯东方艺术...
· 艺术疗愈大火,是艺术从业者就可以做吗?· 巫鸿:从神山到仙山
· 陈世英(Wallace Chan)新展于...· 欧阳巨波的水墨艺术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