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合
——作为观念艺术的“公共叙事”
艺术家:一鸿
“第三场”与“第四波”
(一)、世界民主运动“第四波”
“这场革命既无关乎伊斯兰教,也无关乎圣战,而是与自由和生计有关。”
西方媒体将这场2010年底从突尼斯开始、以民主为主要诉求的革命称之为——“阿拉伯之春”。春雷震动了中东其他几个阿拉伯国家,传统的集权统治应声土崩瓦解。北非政权的更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始出现“第四波”。
西方媒体把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预见 “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运动中,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社交媒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熟谙网络且对现状不满的、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年轻一代成为了这次运动中的主要角色。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过,一个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往往都要经历一个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高发期。巨变后的北非诸国能否顺利走向政治现代化,尚有待观察,但专制独裁再无可能复辟了。
(二)、中国民主运动“第三场”
2011年8月27日,笔者在微博@一鸿yihong中写道: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入“第三场”——社会。
这是名副其实从上个世纪初“辛亥、五四”以来、继八十年代“新潮”之后的“第三场”。她不是一种信念的终结,而是历史的延续与跨越!
(三)、“第三场”概念是以下三层含义的聚合:
一、2011年5月1日,拙作《吾国与吾民——关于当代艺术“公共性”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在朝廷和家庭这“两庭(廷)”之间广阔的公共领域——“社会”,即“第三场域”。这不同于刘再复先生提出的知识分子需要的独立做学问的“第三空间”。
二、2012年6月4日发表的博文《公共序——“公共叙事”序言》中进一步阐释了“第三场”这一概念:即中国近现代民主运动自上个世纪初“辛亥、五四”启蒙以来、继八十年代“新潮再启蒙”之后的“第三场”——“公共叙事”——自我启蒙。
三、中国民主运动“第三场”——自我启蒙,在“公共叙事”的时代、在“第三场域”——“社会场”壮大并与世界民主运动“第四波”聚合。
资中筠先生说,启蒙的对立面是蒙昧。正因为我们经历了一个蒙昧的时代,被剥夺了了解真相的权力——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需要启蒙,恢复用自己的头脑按常识和逻辑来思考问题。“启蒙”,并非高深莫测,也不是一部分人高高在上对另一部分人说教,可以互相启蒙,也可以自我启蒙。第一步需要了解真相。微博,改变一切!
微博,这个诞生于新世纪之初的互联网科技,被我盛赞为“天赐中华之宝物”!微博,就是微播!就是微搏!
1949年“共和国”建政至今,由于国内外政治环境迥异,言论自由程度不同,让中国的微博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如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大相径庭。在中国,微博几乎成为能看到、听到、知道真实新闻和历史真相唯一媒体通道。纵然当局架构深严的防火高墙,也挡不住渴望自由勇敢的心翻墙盗火!中国历史(尤其是被改写的近现代史)的碎片正在看似虚拟、实则比眼见的现实还要现实的网络世界一点点艰难地聚合,中国现实的图景也正在一张张惨烈地涂抹。历史与现实,从来没有如当下切肤般痛楚和欢欣鼓舞!一个接一个独裁专制政权在我们注目之下土崩瓦解;一个又一个新生民主制度在我们的期许中建构。一个大时代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不断有声音在叩问:还能“坚持”几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心想着,在我们有生之年,在我们的下一代成年之前,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一定的!
2012年之初,海峡对岸的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通过网络微博全程直播,深深吸引大陆同胞的注目,“恢复中华,民国当归”思潮汹涌;申领中华民国护照更成为民心向背的注脚。六月至今,香港“平反六四”大游行、反“国民教育”的学子们在“公民广场”给大陆十三亿同胞补了一堂真正的“公民教育”课。
我们再也不愿回到《新闻联播》中国特色的“和谐盛世”之中!
台北、香港、乌坎、什邡、启东、莺歌海、宁波……
世界的“第四波”与中国的“第三场”正在“公共叙事”的时代聚合……
一鸿于 2012年10月29日北京朝阳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