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毅

1969 出生于杭州
1995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居杭州,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浙江省雕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主要个展
2023 不物于物,香地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21 趣计划:看不见的跷跷板,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20 关照与移情:平衡中的世界——沈烈毅满塘里装置艺术展,安吉蔓塘里自然村,安吉,中国
2020 风中之风,运河外滩美术馆 ,无锡,中国
2019 看不见的跷跷板,上海腾飞大厦,上海,中国
2019 沈勤、沈烈毅双个展,瀚阳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8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
2018 日常之上——谭勋、沈烈毅双个展,瀚阳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7 沈烈毅2017作品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6 以水为徒,Art Front Gallery,东京,日本
主要联展
2018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杭州,中国
2018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7 釜山海洋艺术节,釜山,韩国
2017 武汉新轴线——2017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武汉山体公园,武汉,中国
2016 宁波·杭州湾首届国际雕塑艺术展,宁波杭州湾新区,浙江,中国
2016 湖·上肆人展,瀚阳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6 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
2016 通 空间艺术邀请展,南通中心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6 同行——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棉三创意街区, 天津,中国
2015 首届国际城市雕塑作品大展,敦煌,中国
2015 生态·人文,长白山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长白山,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艺术设计展,西安当代美术馆,陕西,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大分亚洲雕刻展,大分,日本
2014 首届平潭国际城市雕塑展,平潭雕塑园,福建,中国
2014 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浙江美术馆,杭州,中国
2014 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山东美术馆,济南,中国
2014 第二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苏州工业园,苏州,中国
2014 迹·TRACES2014新天地当代公共艺术展,上海新天地时尚,上海,中国
2013 中国·芜湖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芜湖雕塑公园,浙江,中国
2013 德国北方艺术第13届国际艺术展,德国
2013 延伸·2013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阳美术馆,大同,中国
2013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3 海纳百川——中国·东营雕塑艺术展,东营,中国
2013 解构与建构――中国抽象雕塑艺术展,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3 中国雕塑学会20年优秀作品回顾展,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深圳,中国
2013 邂逅·艺术直面公众作品展,沈阳新一城,辽宁,中国
2013 问石——中国当深圳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代国际石雕艺术邀请展,鼎立艺术馆,深圳,中国
2012 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浙江,中国
2012 雕塑当代——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展,青岛,中国
2012 德国——中国文化年“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
2012 舟 共振计划: 第一站 “共振汉堡”中国当代雕塑展,德国
2012 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2 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2012 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李公堤三期风尚步行街区,苏州,中国
2011 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温州会展中心,浙江,中国
2011 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清华美术学院,北京,中国
2011 首尔国际雕塑节,首尔,韩国
2011 中国青年雕塑家作品展,长春雕塑公园,吉林,中国,
2011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第十届大分亚洲雕塑展,大分,日本
2010 中国台州国际城市雕塑展,台州经济开发区,浙江,中国
2009 全国十一届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第七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济南,中国
2009 第六届浙江省体育美展,黄龙体育中心,杭州,中国
2009 浙江省十二届美展,杭州,浙江,中国
2009 全国雕塑百家联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城市雕塑展,乌鲁木齐,中国
2008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钱江新城,杭州,中国
2008 澳门与奥运同行体育雕塑展,澳门,中国
2008 浙江省雕塑名家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
2007  独乐·众乐——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中日友好会馆公,东京,日本
2007 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年度奖获铜奖,美术大观,沈阳,中国
2006  远大杯——北京双年展被选资格展,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06 沈阳国际雕塑作品展, 沈阳,辽宁,中国
2005 雕塑百年展,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5 第五届浙江省体育美展,浙江,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沈烈毅:水波、涟漪、铁壳船…都
· 沈烈毅:天地之大,自然为根
· 沈烈毅:大理石上泛起的涟漪,是
· 时代 | 沈烈毅:诗意是不被说
· 当我们谈论雕塑时,我们在谈论什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沈烈毅:水波、涟漪、铁壳船…都是我对大千世界的敬畏>>

2017-12-29 房卫 雅昌艺术网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沈烈毅近些年一直在对水的样态进行思考与创作,这源于一段童年记忆:

沈烈毅回忆说:“小时候我家住在运河边,有一天玩水不小心掉到河里差点淹死。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掉在驳船那里,在水中挣扎着看到船底黑乎乎的阴影在头上搅动,我翻身抓到船帮却怎么也翻不上去,后来正好有其他的船路过才给我捞了上来。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掉到水里的那种恐惧和绝望。哪一天,我差点被水淹死,那一天,也正是毛主席追悼会的同一天,人们哭得死去活来。”

从此,对自然的敬畏让他着迷于客观世界与人的命题: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已为人类敲响警钟,人应当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自然?改造自然是否也扭曲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原本的信任与情感沟通日益僵滞化,什么才是天人和谐的共生之道?

在2017年平安夜,沈烈毅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了2015年——2017年期间创作的18件/组雕塑、装置,观念、影像作品,以动与静、重与轻、拙与巧的对立方式交互展示。

《雨》系列作品于静石之上泛起涟漪:石与水、与风协奏,在坚硬质感上展现出亦动亦静的效果,呈现了坦然自若的自然之境。波光中满溢出的自然情怀夹杂着静默无声的动态,实际上传达出了现代人对自然和安宁的追忆,使观者卸下了生活于都市丛林间的疲惫和惘然,回归朴实平和的心境。此刻,它便成为了观者得以静思的载体,引发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体悟、对生活的探索与追忆以及对自我的观照与反省。

作品《铁壳船》用古朴的木桌表达传统的印记,曲折的木纹由自然细心雕刻;铁壳船意味工业的来临,其上的斑驳铁锈是刻画着工业与现代生产的尖锐符号。淡淡漪澜,时间与空间聚集其间。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工在强烈的视觉反差中,随着铁壳船静默前行得以碰撞与融合,蕴含着特殊的意味,引人深思。

《囿》是个很值得体味的汉字——方方正正的四堵墙内是一个极富存在感的“有”字;可同时又有些无奈——即使拥有、存在,却受困于藩篱之间,动弹不得;或者也可理解为——因为过度的“有”的欲望,才最终作茧自缚。人在世间行走,往往都要被纷繁浮华、变幻莫测的现象所迷惑,不愿放弃自身的各种欲望,不甘心安于当下,以智慧之眼、平和之心洞察事物的本质。

雅昌艺术网:《雨》系列、《舟》、《西湖之水》等与水有关的作品,你都采用了黑色花岗岩,为什么偏爱这一材料?

沈烈毅:我喜欢用黑色花岗岩,恰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一种勾连,巧合的是,它就像是水墨,仅仅呈现黑白,不需要其他颜色来表达。黑色花岗岩磨成镜面之后,能够倒映周围的环境光。自身的颜色越少,对对周边颜色的反映就越丰富。这些石头也是中国特产,是被称为山西黑的石材。

雅昌艺术网:《雨》系列将上部打磨得镜面如光滑,但四周却又像地面突兀生长出来的石头,保持着石材的天然纹理和粗糙感。

沈烈毅:我需要建立一种对比关系,将最柔软与最坚硬的东西并置,将柔软的水和坚硬的石头进行对比。中国古代哲学中阐述了至柔、至刚的转化关系,当坚硬之物坚硬到极致则柔,水滴石穿,看似柔弱的东西却有一种内在的坚强力量。另一方面,我是杭州人,受到杭州文化的影响,就想要去做具有中国美学理念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所以还创作了《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这样的作品,既是雕塑意味的作品,有审美功能,同时还是桌子、椅子,可以实用。

沈烈毅:我想去做一件即能用来坐,又能反映杭州文化的作品。杭州的丝绸非常有名,所以我把长凳设计成梭子的形状,呈现静谧的湖。设计《长堤一痕》前,我已经想到要设计一个小亭子,后来读到明末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我觉得张岱的词,正好符合我需要表达的意境,读到“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正是我需要把握的点。所以说,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自己有心去看呢?我想还是后者。


雅昌艺术网:提起张岱,你向往古代文人的卧游状态吗?

沈烈毅:向往。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作品就是来“渡”自己的。我对某些事情很急躁,但是做作品时候,心能沉得下来,可以不吃饭,不休息。在做《雨》的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打搅到我,就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时间与追求的理想是分不开的,时间投入进去才有结果,我希望自己也能通过作品沉静下来。

雅昌艺术网:你的作品中也带有一种东方性的精神,例如《囿》,可以看做是现代的盆景艺术。

沈烈毅:我爸是工人,在上班的闲暇,他还不忘生活中的审美。我记得他自己用水泥做盆,或者去花鸟市场买几个陶盆,捡几块石头,就做出了各种盆景。所以,《囿》系列也是这样延伸而来的。

此次在南艺美术馆展出的是用钢筋混凝土做的,还有用锈蚀的铁板做的,也有用反光材料做的。这些工业品给人很拘谨、冷厉、粗暴、僵硬的感觉。


雅昌艺术网:在传统的观念中,盆栽是人与自然的连接,芥子纳须弥,从微观世界观想山川、湖泊。应该是一种卧游的、澄怀观道的愉快体验。你是如何把这两种心理感受进行并置的?

沈烈毅:其实中国人的盆景创作也是病态的审美,为了模仿大自然造物的清奇古怪,对植物用铁丝捆绑,或者刀削斧砍、进行扭曲。《囿》这样的作品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钢板、水泥板的生硬、粗暴、强势暗喻了人力之强大,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干涉树的长势。

另一方面,树是树,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我总是寄托于通过某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导致被欲望所束缚,心为形役,最后被物化。祖先造字是有道理的,“囿”这个字也非常有意思,当我们想拥有得越多,就越被困住。

雅昌艺术网:钢板、石板中间是打穿的,植物从中生长出来,这寓意着生命有挣脱这种束缚的可能吗?

沈烈毅:我们自以为战胜了自然,可是真的战胜自然了吗?到底战胜了多少?

我的作品《俑》用类似现代电子元件的结构塑造轮廓,表现兵马俑的外形,兵马俑是原来的它,还是我们现代人赋予的它?电路图内部“空”的状态就是表达一种对未来的不可知状态。

现在,我们对机器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焦虑已经逼近。早在2005年,我开始创作《俑》这件作品时内心就有这样的隐忧。类似还有作品《桥》,桥梁是智慧的象征,但我做的桥是扭曲的,人是走不过去的,假如人走过去,经过这番扭曲,人还是自己吗?

雅昌艺术网:你这几件作品都透露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沈烈毅:我很喜欢看宇宙星辰、广袤大地的纪录片,之后就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就会思考生命到底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

我小时候有过差点被淹死的经历,所以对自然的未知有一种恐慌,我明白自然的力量是大于我们本身的。所以从小不敢做危险的事儿,总是小心翼翼。

雅昌艺术网:那么作品铁壳船也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评?

沈烈毅:这些作品都和我对自然的敬畏都有关系,锈迹斑斑的一艘船在传统的条案里行驶,穿行,我通过塑造水痕、涟漪产生的波动,让两者发生了关联。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倾向性,所以把铁壳船做得锈迹斑斑,冒出浓烟,运用沉重的铁,而不是做得崭新、漂亮。


雅昌艺术网:所以你内心对机械文明还是保持着一种抵抗,或者说是焦虑?

沈烈毅:我少年时看过一部电影叫《未来世界》,由詹姆斯·弗兰科执导的电影,说的是人被机器人替代。当我晚上醒来,一个人面对黑夜时,就有一种恐惧。

在这一系列中,本来是做木头的锯子,却直接插进桌子本身,更有冲击力,锯子是工具,是人类文明符号化的象征。那么木头和锯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寻求的是内心如何安定,如何自处既然活着,说明有一种东西支撑着人。我们还没有到杞人忧天的地步。


雅昌艺术网:《静水流石》和《雨》都是和水有关,但《静水流石》运用的是木头。

沈烈毅:我想做出一种水从石头上流过的感觉,做完之后又有了另一种想法,

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禅师傅翕写过一首禅诗:“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表达人所体悟的与观察相悖的禅理。 到底是水在流,还是石头在动呢?

雅昌艺术网:你把海浪拍过沙的形象也做成了装置作品。

沈烈毅:沙的作品一直想做,但必须要想办法呈现,于是去实验了一下。首先在沙里挖了个坑,把木盒子埋进去,等几个海浪打过,就形成了水的纹路,再把木盒子挖出来。

这完全是大自然的效果,当我们有心,就会观察出很多东西。每个浪头过来形成的痕迹都是不一样的,自然的痕迹用人工是很难书写的,这到底是沙的痕迹还是水的痕迹?

所以我极力在模仿自然,拍一张照片还是二维的,但是水拍过沙留下的痕迹是三维的、立体的。一平米不到的沙,记录了时间性,不是一个浪,是好几个浪的叠加。在海滩上,这样的痕迹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抬高80cm,放进美术馆让大家更近距离观察。我只是自然的搬运工。


雅昌艺术网:天空系列在铁板、铝板、以及很多日常品上剪出建筑的剪影,它是怎么诞生的?

沈烈毅:我想把建筑的轮廓镂空,在钢板、纸板上呈现,其背后的天是庞大的。我们遇事儿会惊呼“我的天啊!”在孩子的印象中,如来佛、孙悟空都住在天上。天是一种隐喻,我就把钢板镂空,建筑不要了。例如很多作品上镂空出了天安门的剪影,天安门本身是一种历史符号,我通过铁板背景的锈蚀、斑驳感营造出一种民族历经风雨的沉重。

另外我们在美术馆看到大量的厕所卷纸上也镂空了建筑剪影。卫生纸每个人都在用,是必需品,但是是避讳的,最不懈说的。耶稣像、泰姬陵、白宫是很重要的建筑,但厕所卫生纸也是很重要的。我把这两种符号并置在一起。剪出的缺口和内容发生了关系,我是在制造这种连接,进行一种并置,而不是去设定问题,进行叙述。


雅昌艺术网:《天空》系列和《水》系列有没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

沈烈毅:仍旧是对自然的敬畏。我想表达天,我们看到的天还是蓝天白云,但真实的宇宙无边无际。我把建筑放小,大千世界就显得非常大。人如蝼蚁,每天活得好,本身就是一种偶然性,人就应该感到开心、快乐、自足。


雅昌艺术网:《跷跷板》系列这样的户外装置也是一种对人和人关系的思考。

沈烈毅:我在国外看到隔离墙。我去过柏林,了解到很多柏林墙的故事,墙、铁丝网,这些东西让亲人无法见面,人与人无法沟通。我的艺术是要表达一种认识,而不是仅仅做一个跷跷板,跷跷板在英文中叫seesaw,互动的乐趣永远是通过电脑永远无法实现的。在这个系列中,我将一件跷跷板分割开,中间用电线连接,就是比喻人们把原本简单、愉快的沟通搞得复杂了、机械化了。

雅昌艺术网:你对材料的运用非常丰富、形态也很多样。有人说这像三个艺术家的展。

沈烈毅:使用什么材料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由心而发的东西都有线索,是不会是割裂的。

雅昌艺术网:谢谢。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