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平
1966 出生于广西都安
1990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
现居广西,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展览
2019 盛世华彩  丹青颂歌——广西书画院2019美术书法作品展,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南宁,中国  
2019 闽南行——韦俊平山水写生小品展,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掇英馆,南宁,中国
2019 格物致知——黄格胜研究生教学展,桂林漓江画派美术馆,桂林;柳州工业博物馆,柳州,中国
2019 2019广西水彩年度展,广西美术馆,南宁,中国
2018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化艺术作品展,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中国
2018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入选作品展,广西美术馆,南宁,中国
2018 广西艺术学院80周年校庆美术作品展,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中心,南宁,中国
2018 格物致知——漓江画派 • 黄姚行中国画写生作品展,桂林漓江画派美术馆,桂林,中国
2017“诗意乡土——韦俊平的水彩艺术”画展,柳州市博物馆,柳州,中国
2017 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中心,南宁,中国
2016 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2015年度广西水彩画年展、广西水彩画名家作品展,广西美术馆,南宁,中国
2014“小平的足迹——漓江画派走进百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2 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作品展,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南宁,中国
2012 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中国       
2011 永恒的记忆——漓江画派笔下的红色风景,广西博物馆,南宁,中国
2010 山与海——漓江画派走进防城港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美丽融水——画家眼里的大苗山,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中国
2010 美丽广西——漓江画派作品展,香港,中国 
2010 美丽广西、情系世遗——漓濠双江书画展,澳门,中国
2009 台湾——广西  漓江画派精品展,台湾,中国
200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南宁,中国
2008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南宁,中国
2007 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晋京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漓江画派泰山行——黄格胜师生泰山写生观摩展,济南,中国
2007 2007马来西亚、广西文化舟——漓江画派精品展,马来西亚
2004 五彩广西——漓江画派艺术展示月之《水彩广西》,南宁,中国
200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三等奖,南宁,中国
2004 七人水彩画展,柳州,中国
2003 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福州,中国
2002 水彩四人行画展,南宁,中国
2002 南宁郑州书画作品联展,南宁、郑州,中国
2001 首届全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沈阳,中国
2001 庆祝建党80周年广西美术精品展优秀奖,南宁,中国
2000 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南宁,中国
1997 新亚欧大陆桥美术作品汇展,北京、莫斯科、柏林、阿姆斯特丹等
1997 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重庆,中国
1997 97广西水彩.粉画展三等奖,南宁,中国
1996 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5 95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杭州,中国
1993 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画展,南宁,中国
198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南宁,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用心灵在创作 ——韦俊平的绘画
· 心灵烛照
· 象罔迷离,敦厚情深
· 雨阔烟深独钓寒——韦俊平《老家
· 韦俊平画国画
· 韦俊平:融中国写意于西方水彩,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心灵烛照>>

文/冯凤举

 
     俊平兄长我十岁,我进广西艺术学院读书时,他已经工作好些年,按理说,他是我的老师辈,但工作生活交织甚多,加上他为人憨厚实诚,和他相处不会有丝毫压力,索性不管什么长幼尊卑,以兄相称,亦师亦友。
     俊平兄是壮族人,但长得一点都不“夹壮”,俊朗的外形,天然微卷的头发让人误以为是“偶像派”,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他,偏偏选择了这条成为“实力派”的艺术求索之路。俊平画水彩在行内名气不小,偶尔也画花鸟,他的花鸟画信手拈来,意趣天成。对于山水涉猎甚少,可以说是新手上路,但就是这样一位“新司机”却在水彩画日臻化境之时,忽然拐了个大弯,来了个华丽漂移,并在中国山水画坛声名渐隆,在今年全国美代会上顺利当选全国美协理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实力派”。
     俊平兄师从“写生狂人”黄格胜,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副校长,同时还是漓江画派促进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公务十分繁忙,他没有办法像老师一样经常遍访名山大川采风写生,于是他因地制宜,把南宁周边作为自己表现的主要对象,美其名曰“一小时写生圈”,从南宁出发一小时左右可达,无需过夜当日可返。于是都安老家成为首选,既有温山暖水,又可了却牵挂,一举两得。
      俊平老家在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一个叫做“迷航”的小山村,“迷航”应是壮语音译过来的,原意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迷航”二字倒是真实地反映了村子的偏僻。有一次,俊平兄利用周末开车回老家看望老人,我主动要求同行,想看看飞出这只“金凤凰”的山窝窝究竟是什么模样的。汽车行驶在大山深处的山沟里,一路山坳蜿蜒起伏,曲折跌宕,越往深处山势越陡峭,人烟越稀少,没有向导的人来到这里,一定会迷失在这迷宫般的山谷里。
汽车翻越一个窄窄的拗口,居高远望,豁然开朗。朝山下望去,土地平旷,一大片甘蔗随风摇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大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的豪迈。
桂西北岩溶地貌,山势雄奇秀丽,但石山下面是溶洞,山体不能蓄水,山多田地少,土地贫瘠干旱,乡民生活艰辛。难得有这样一个山窝,直径不过四五百米,四周石山高耸入云,中有田地十余亩,一眼时有时无的天然泉水,三户人家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天然隔绝,寒来暑往,与世无争。俊平小时候打着赤脚翻山越岭到山外去上小学,一路相随的大黄狗,沿途的耕耘种作的农民,随风起舞的玉米,竹篱笆围成的菜园,池塘里戏水的凫鸭,哪怕路边的酸涩的野葡萄、带刺的三月泡、苦涩的捻子果都成了他童年美好的回忆。韦俊平16岁离开家外出求学时,村里还没有通电,也没有自来水,天旱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培养了韦俊平纯净的内心,对物质需求的随性和对艺术追求的纯粹。
     俊平兄是位画家,也是位作家,他的写作基因或许源自父亲。父亲是新中国新一代“秀才”,高中毕业后在中学当过老师,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得以到县里当上管人的“官”,直到退休以后才有时间考大学,凭着个人毅力与年轻人一起竞争,完成了大学学业,圆了因“文革”耽误的大学梦。父亲的才情和对梦想的执着,深深影响了俊平。如今村里虽然通了电,家里也建了水柜,不再需要到山外去挑水了,但环境依旧艰苦,父母在县城建有房子,但无论怎么动员,80多岁的奶奶就是不愿离开,依旧守着那几亩地生活。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童年艰苦生活的深刻记忆,让韦俊平感觉到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就越刻骨铭心。
      因为小时候有过翻山越岭去山外读书的经历,所以他画了《求学路》,画的是重重高山间的一条羊肠小路;因为大石山区的植被不能蓄水,看天吃饭,靠天喝水,山腰上那眼巴掌大的泉水承载过俊平太多的希望,所以有了《生命之泉》;因为放学路上在菜园篱笆、草垛里捉迷藏,在田野里、草地上肆无忌惮打滚的时光,所以有了《芥蓝花》《苦麻菜和野葡萄》《玉米熟了》……哪怕是一堵残破的土墙、一个废弃的石磨坊、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一座怪石嶙峋的石山,家乡的一切,都成为他绘画的对象和创作的源泉。
      2012年创作的《留守》《牵挂》两幅作品最令人动容情。其中,《留守》在当年荣获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画中,老人独坐屋中,形单影只,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全神贯注地在思考着、挂念着。《牵挂》作为《留守》的姊妹篇,更像是镜头推进后的特写。老人脸上被时光无情刻下一道道沟壑,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磨砺和岁月的沧桑。曾经硬朗得像一棵松树的身体,如今已显出几分佝偻,嘴巴和腮帮都有些发瘪。墙上记着“猪1020元”,以及家里人的电话号码……两幅画的主人公原型都是自己的爷爷。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求学、就业了,只剩老人和孩童留在家乡。他着墨于此,表达的是自己对故土乡亲生存状态的关切和思考。艰苦的童年农村生活体验,让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对在那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爱得深沉。俊平喜欢描绘家乡特有的野葡萄,这种野葡萄在石多地少的地方长得特别茂盛,冬天叶子掉光,只剩下枯藤,来年夏天还是会生机勃发。俊平说:“葡萄的藤蔓纵横交错、疏疏密密,有种特别的美,在精神上它就有点像我们都安人的性格,越是贫瘠的地方越是顽强地生长。”
 
       家乡没有雄伟的气势或者秀丽的风光,但它是我精神的家园,那里的普普通通的一些东西就能打动我,有时边画边想起以前的事,比如奶奶早上5点钟就起来给我煮玉米粥做早餐的样子,别人家仗着兄弟多欺负我们家的情景,背着糯米饭走十几公里去上学,到学校才发现糯米饭在半路已经弄丢的心情,还有交公粮、杀年猪、生死离别、光脚走山路……有时画着画着,自己又好像回到从前,自己好像就在画里。
——韦俊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故乡风光的壮美与生活的困顿,奠定了韦俊平对家乡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也指引了一个艺术家“回头还画自家山”的情感表达归宿。于是,家乡成为他绘画的主题,画展主题多为《乡村记美》《诗意乡土》《温山暖水》等等。观韦俊平近年来的作品,总能感受到一份淡淡的乡愁,家乡的每一口水井,每一个池塘,每一座木屋,每一个栅栏,每一丛藤蔓,都存留在他酸甜的记忆里,感怀于胸间的情感,流淌为笔端的恣意挥洒。
     俊平兄在童年的困苦中没有迷航,在青年的挫折中没有放弃,在中年的物欲横流中没有随波逐流,保留了这份可贵的纯真。应该说,他在世俗与精神上找到了某种平衡,这种平衡需要一种境界,触摸到这种境界的人,其理性的思考就可能因为生活的领悟而更加深刻,自我救赎的方向就可能因为有了精神的烛照而更加坚定。作为画家,俊平的才思与灵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奇迹,草木的柔情、藤蔓的生命、顽石的坚韧、大山的低吟、流水的浅唱,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能给人温暖的力量。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