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

1965 出生安徽砀山
1988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现居上海,职业画家

主要个展
2019 涅槃:薛松作品展,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
2017 松•烟•墨—— 薛松的艺术,2017第三届水墨艺博,香港,中国
2015 “中国式波普” 薛松. 魏光庆美国双个展,太平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美国
2015 新世界—薛松作品展,K空间,成都,中国
2013 薛松“新海派绘画”,新加坡MOCA当代美术馆,新加坡
2013“碎片时代”薛松作品展,西安美术馆,西安,中国
2011 薛松“穿越历史与时尚1988-2011回顾展”,上海美术馆,中国
2010“是历史….还是时尚…?”薛松个展,上野森美术馆,东京,日本
2009“温故而知新”----薛松个展,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2009 回首---薛松个人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中国
2008“世说新语——薛松个人作品展”,季丰轩,香港,中国
2008“薛松个展”,中国当代画廊,纽约,美国
2007 薛松个展 Art China,汉堡,德国
2007“薛松个展”,陈菱蕙当代空间  北京,中国
2006 薛松个展,北京帝门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6 薛松个展,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2005 薛松个展,中国当代画廊,伦敦,英国
2003“今日的风景与时尚” 薛松新作展,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2003 薛松作品展,奥迪媒体中心,上海,中国 
2002 "不搭界" 薛松2002,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2001 "薛松个展",中国当代画廊,伦敦,英国
2000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薛松新作展,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1999 "薛松作品展",当代中国画廊,伦敦,英国
1999 薛松,艺术50, Cosco Building/Novotel Atlantis 酒店,上海,中国
1997 薛松作品展,罗梦画廊,德国
1996 "薛松个人画展", 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1992 "薛松画展", 北京英国大使馆,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7“互渗-共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实践,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7 迭代与交融——第四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北京,中国
2017 潜存的欢愉创作展,广州,中国
2017“非常•现场”一带一路的视觉诠释: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呼和浩特,中国
2017 当量1862•HBC当代艺术展,上海船厂1862,上海,中国
2017 视态——当代艺术邀请展,广州,中国
2017“四季花期三面林”展,成都,中国
2015 心与物游——图像世界中的精神维度,宁波美术馆,宁波,中国
2015 临港当代美术馆开馆展,临港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智慧的开阔带:2015纸本作品展,k空间,成都,中国
2015 “双城记”上海.广州当代绘画年度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城市目光—2015上海当代艺术大展,云•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5 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2015 台湾八景—艺术创作计划2013-2015,高士画廊,台湾,中国
2015 倒叙的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线索,亿利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4“神秘字符——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书法”,德国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汉堡,德国
2013 新文化身份—中国当代艺术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展厅,悉尼,澳大利亚
2013 新疆首届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乌鲁木齐,中国      
2012 伦理作为艺术的DNA---第九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佛罗伦萨展览中心,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2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上海
2012“品藏东方收藏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2 香港艺术博览会,香港会展中心,香港,中国
2012“视界—中国当代艺术展”,上海张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2“在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0 香格纳画廊夏季群展,香格纳画廊淮海路796号,上海,中国
2010“Art Hk 艺术博览会”,香港,中国
2010 当代艺术家写真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山水,新水墨”,台湾悠闲艺术空间,台北,中国
2010“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北京-哈瓦那 新中国当代艺术革命展”,古巴国家美术馆,古巴
2009 香格纳群展,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中国
2009 无语, 仁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9 另一个现场-艺术的计划、概念与想法, 香格纳H空间,上海,中国
2009“扇道”,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9“纸上”,香格纳艺术家群展,香格纳画廊淮海路796号,上海,中国
2009 香格纳画廊夏季群展,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中国
2009“回溯与探索”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收藏展,湖北省艺术馆,武汉,中国
2008“新中国当代艺术展”,佛罗里达州美术馆,美国
2008 杂. 混. 合. 物. 种, 香格纳在淮海路796号,上海,中国
2008“大家”---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两周年艺术展,张江当代艺术馆,上海,中国
2008“花好月圆”---余氏中国当代艺术典藏展,余德耀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2008“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华,美术馆,深圳,广州,中国
2008  39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
2008 中国新视像—上海美术馆藏中国当代艺术展,拉斯佩齐亚现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
2008“北京雅典,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希腊国家当代艺术中心,雅典,希腊
2008“他人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中国
2008 艺术中的新签名,知己画廊特别开幕展(第二回),知己画廊,上海,中国
2008 北京黑桥08当代艺术展,北京黑桥美术馆B厅,北京,中国
2007“晒一晒”,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中国
2007“个人的态度1”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中国
2007 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俄罗斯国家美术馆,莫斯科
2007 “金蝉脱壳”  从传统和革命中的语言拯救,四方美术馆,南京,中国
2007 “七座高原当代艺术作品展”,Ming art gallery, 北京,中国
2007 “上海进行时”,东急文化村画廊,东京,日本
2006  2006机会主义的秋天,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6  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上海,中国
2006  释义进行时,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 “限制与自由”,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5 “异形与幻象”,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 “麻将”,波尔尼美术馆,瑞士
2005 “在他们40岁时”,香格纳H空间,上海,中国
2005 “‘85致敬2005——1985”,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 “东方”——中国现代艺术,马德里,西班牙
2005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4  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爱尔兰当代美术馆,爱尔兰
2004 “?无关现实!”2004中国当代艺术,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4 上海抽象,上海明圆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4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中国
2004“异度空间”—— 中日现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3“坐一下” 艺思画廊,上海,中国
2002“快看!”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现代艺术展,瑞士驻沪总领事馆,上海,中国
2002 巴黎-北京,中国当代艺术展,皮尔卡丹文化中心 巴黎,法国
2002 行而上2002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2 东+西中国当代艺术展-艺术家之家,维也纳 ,奥地利
2002“中国艺术作品展” 库柏魔坊美术馆. 杜依斯堡,德国;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
2001 "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Munkerup 画廊, 丹麦
2001 "32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
2001 "超越",Walsh画廊,芝加哥,美国
2001 "最初的形象" 艺博画廊,上海,中国
2001“行而上2001” 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0 "越界",MSU画廊,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美国
2000 "上海-2000",Walsh画廊,芝加哥,美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我的绘画
· 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工作——薛松
相关评论 更多
· “碎片”中的历史与现实
· 來自火的啟示:再生的圖像——薛
· 对话薛松
· 关于薛松(评论)
· 解读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 薛松:至幸!“纵火”之乐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对话薛松>>

你怎么会走上绘画道路?
薛松:差不多上小学时开始,我跟着我哥哥在一个小圈子里玩,圈子里学音乐的,画画的,什么都有,气氛很浓,我慢慢也跟着画,后来就喜欢上了。那时候学习的资料很少,谁有一张好的素描照片,大家都当宝贝一样,谁有一个石膏像,大家都要拍他马屁,去混……我没有具体跟哪个老师学过。后来高中毕业考大学,那时候美术高校就那么几个,我们看到上海戏剧学院几个老师的出版物,颜色啊,形式啊,跟别的美院有所不同,很新鲜,所以就选了上戏。还有就是因为当时上戏是面对全国招生的。特别难考,报名的有几千,只录取十几个,给我蒙上了,嘿嘿。
哪个画家或画派对你产生过的影响?
薛松:很多。我最早学的是学院派,后来受前苏联的影响,到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读书后,接触的资讯越来越多的,特别是学校图书馆的画册,就开始喜欢欧美的东西,比如毕加索、印象派等等,这些打开了自己的思路,胆子也越来越大了。我在上戏时,有一个中国画老师张培楚,他觉得我速写很好,可以画国画,他提供给我很贵的宣纸,让我画,我那时打下了一点国画的基础,所以我有中国传统书画情结,我作品的一部分题材也与此有关。在上戏读书,李山,陈均德,孔伯基等老师都教过我。其中,记得陈均德老师曾经教导过我们一句话:“面对画布,你自己就是上帝.”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解开了绘画对我而言背负的沉重枷锁。至此,我可以自由的创造了。
生活中有没有哪个事件影响你的人生和艺术风格的转折?
薛松:我毕业后分到上海歌剧院,工作很轻松,一年就几台戏,占用我一两个月,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的,也不要坐班。我住在常熟路小剧场那里,画室也在一起,这是单位的房子,原来是周佛海的马厩。后来发生了火宅,成为我艺术和人生的转折点。其实火灾发生了三次。1990年,第一次火灾,是有人用电不慎引起的,把我住的房间也烧坏了,但还能住。没过多久,又发生了第二次火灾,这次是我在房间里画画做实验造成的,为此我还被治安拘留了七天。火灾把我房间里的家具和作品基本全都烧掉了,于是我就撤了。第三年我旁边的房子又烧了一次,房子被救下了,里边全烧掉了。现在这幢房子已经被拆掉了。从第一次火灾开始,我已经有意识地从现场捡东西,我找到一些被烧毁的书、床单、画册等,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我将这些残物拿回来慢慢地琢磨,把它们拼贴到画布上……我感觉自己象科学家在做实验,蛮兴奋的,火留下的痕迹,有着绘画没有达到的自然感觉,灰烬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天然材料,起先我收集原先的烧焦残留物作为元素运用到作品中,后来我开始制造灰烬和烧灼物来构成作品,慢慢形成了个人风格。
形成个人风格的过程,具体是怎样的?
薛松:我的个人创作始于80年代,出于对传统绘画的反感,希望能找到更自由的表达方式。那时我的作品很压抑很沉重,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不是特别清晰明确,也不算抽象也不算具象,无法归类。我想找到个人语言,于是做各种尝试,一会画国画一会画油画,经常做着做着一看又与别人撞车了。差不多一直在这样摸索,1990年火灾时,我已经在尝试拼贴了,火灾之后也是在摸索,虽然当时已经意识到灰这种材料的独特性。大概到了1995年左右,我的个人风格开始明确了,基本面貌已经出现。我的作品通常会有一个丰富复杂的背景,由大量边缘被烧焦的小图片拼贴而成,这些烧焦的小图片来自于各种书刊杂志,前景则是一个占据整幅画面的图像,历史伟人、新闻照片、中国书画……我总是选择常见的、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图像,人们第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些图像曾被共同拥有,反复使用,它们无须解释。我按我的方式和理解来处理这些图像,使它们原有的标志性被相对化了,新的意义从中产生。
如何来理解你的作品?
薛松:我的作品从从火中诞生的,火烧是我的创作手段,我使用燃烧过的图片和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来构成我的作品,从毁灭到重生,就象一个循环。我作品里的图像,也经历了一个“再生”的过程,它们从原有的意义中被释放出来,被赋予新的理解,我的作品将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点连接起来,与各种观看者产生互动,碰撞出火花。此外,我的作品调性被认为是介于滑稽模仿和严肃批判之间,它们可以是轻松幽默的,嘲讽的,温情脉脉的……包涵着各种情绪。
能否介绍一下你的主要作品?
薛松:我的作品系列很多,有各种针对性。有针对传统文化的,有针对政治的,有战争题材的,有针对美术史的,有针对社会问题的,什么都有。90年代,我作品中比较重要的是《毛》系列,我将各种新闻图片、历史图片、文字等等进行拼贴,各种时代信息构成了一个大的“毛”形象。在《与大师对话》系列里,我以自己的方式重现了中西方美术史上的大师名作,如玛格里特、徐悲鸿、毕加索、蒙德里安等。我的作品还表现过文革时期符号、影视明星、阿拉伯数字、现成品等等。2000年后,我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开始增多,做了《意向书法》、《古诗新画》、《山水》等系列,我以前学过国画,对传统文化有情结;比如《意向书法》系列,差不多是从2002年开始创作的,我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里境界最高的艺术表达形式,当代人难以超越,我选择书法的局部,拉开变得抽象,让你不去注意那是什么字,而是集中关注书法的线条之美,而这些作品后面的背景图片则与各种历史文化有关。另外,我的想法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变化。比如中国文人《山水》系列,从90年代末开始画,断断续续,一直做到近几年,当初是在山水表面用大叉、箭头等符号来表示消极想法,因为年轻的时候看到这些东西就烦,但现在我的理解又不一样了,我开始更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了,看得也多,也知道好,越来越有感觉了。另外,我的部分作品延续了90年代的创作主题,比如《可口可乐》系列、《名人》系列、《数字》系列、《符号》系列。我还做过一批人与城市题材的系列作品,如《跃》、《升腾》、《高兴》、《飞跃》等等。总之,我的题材很广泛,生活中任何时刻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会激发出想法来。
艺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薛松:艺术起源有几种说法,一个是宗教说,也就是你说的巫术,一个是游戏说,还有一个实用说,我个人欣赏游戏说,艺术是好玩的东西,在玩的时候,如果能对别人有启发,就很开心。
你是什么时候成为职业艺术家的?
薛松:我是1998年从歌剧院辞职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根本就没有市场,1992年我的第一个个展在驻京英国大使馆里举办,那时候还没有画廊,差不多到90年代中期,我才可以靠画画生活,不需要再干别的事。现在变成职业艺术家后,有时候压力逼着你去工作,还要和各方面打交道,累……我更羡慕那种业余状态的艺术家,就是想干嘛干嘛,多开心啊。如果艺术是爱好,我今天想画风景就出去画风景,象旅游一样。不过我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还能有饭吃,是很幸运的。
第一次卖画是哪一年,当时是什么感觉?
薛松:第一次真正卖画是在我的第一个个展上,就是前面提到的,1992年在驻京英国大使馆里举办的个展,卖掉的作品是一张一米八乘一米五的作品,价格大概是一千美金。之前也有零星的作品出售,卖画得到的不是人民币,是兑换券,最贵的一次,卖过600兑换券。我当时工资只有七八十块一个月,买作画的材料,吃两顿饭,很快钱就用完了,兑换券能铺贴生活。
你绘画得到很多人的欣赏,原因在哪里呢?
薛松:早期是西方的买家多,大概他们喜欢能给他们带来启发的东西,他们更看重创造性,不像中国买家,不够自信,要考证很多画外的东西,比如你的写实功夫多深,职位有多高等等。当时这个情况很普遍,大多数人将创造当成是没价值的东西,我遇到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费都是免掉的,光算材料多少钱,现在慢慢好一点了。
你作品受到国内买家青睐是什么时候的事?
薛松:原来在2000年前,一个国内买家也没有。现在也不多。一百个人来有五个就不错了。我作品的买家全世界都有,欧美,印度、阿拉伯、拉美、南非,日本,东南亚……哪里都有。我碰到几次让我感动的事情,90年代中期,有些国外买家从来没买过画,钱也不多,他们跟画廊老板商量能不能分期付款,其实那时候我的画也并不贵,才几千美金。
你作品的国内买家是怎样的年龄、身份、背景呢?
薛松:各行各业的,说不准。
为什么国内艺术收藏者买当代艺术的人少?
薛松:2007年的时候当代艺术也火过,还是投机的性质多,自己不喜欢不懂,只要看着它升值就行,现在理解喜欢当代艺术,特别是艺术见识更广阔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现在当代艺术的价格很高,你怎么看呢?
薛松:也就是2006、2007年上去的。我们都觉得不靠谱,哪有这些暴涨的?这几年经济危机,冷却一下,沉淀一下,会好一点。在最火的时候,也有犹太人找过我,想一下子吃掉很多作品,然后拉高价格,我没同意。艺术是我要做一辈子的事情,我希望我的作品价格要保持稳定。
你觉得将来国内艺术品收藏会有怎样的趋势?
薛松:现在藏家还是喜欢买最有名最贵的作品,我认为如果市场是健康的,应该象金字塔结构,有最顶端的消费,也有与各阶层需求相对应的艺术品,从一两万到几十万都有,现在金字塔的中间部分是抽掉的,都要掐着尖。
听说你自己收藏新中国美术作品?
薛松:对,大概是98年开始,我在收集绘画素材时,偶尔会看到市面上露出一点这类作品,一看,这就是我们小时候临摹过的东西。80年代,这类作品是当垃圾的,我们看到也烦,90年代末开始有人收藏,现在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了。我当时收的时候价格不贵。
现在你收藏的这些新中国美术作品,价格翻了几倍呢?
薛松:这个不知道,我还没去好好整理过。这是我的业余爱好,收藏时没想过赚钱,就是喜欢。再加上我看得懂真假,如用笔,画的气氛,即使每个人题材一样,还是能看出高低,现在也有人作假,但那个气息一看就不对,已经不是那个心境了。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