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术史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找不到几位女画家,我国的封魏国夫人管道升,德国的柯勒惠支,墨西哥的弗瑞达•卡罗,算是比较有名。当然到了现当代稍微好点,特别是中国,这不,又一位让无数男人惭愧的女画家横空出世!
我想,这些作品的气势足以让那些玩弄小趣味的所谓纯爷们儿,心里多了那么点不自在和重新思考,哈哈,其实说的就是我自己!虽然这样的题材被很多没思想的人画烂了,大家也看腻味了,但真正力作的出现照样可以撼动人心。
画画在历史上有两种说法:1、怎么画无所谓,主要看你画什么。2、画什么无所谓,主要看你怎么画。前一句是古代大师说的,后一句是现代大师说的。意义何在?古人寻找经典的主题、完美的造型,画别人想不到的、画不出的、没画过的、没见过的来表现;现代人把司空见惯的生活用自己的视角来呈现,最寻常的变成最不同的,玩得是观念、个性。那么这一系列西藏组画是怎么打动人心的,只有气势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不用多说大部分观者都发现了她的气势,虽然是一个都市女性用自己的理解来阐述他所认为的西藏并不一定是本质的也不可能是,但恰恰她站在了我们的立场上,因为我们同样没有那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认知,也只能借助画家的手来二手、三手的领略西藏。这并不影响我们内心情感的产生,因为画家表达的语言本身就足以感动我们,至于画的是西藏还是新疆抑或是外国、外星都无所谓了,好的作品本身就说明一切。这种首先就映入眼帘的气势是第一个感动大家的因素,磅礴浩大甚至肆意蔓延,之一是背景肌理起到的作用,之二是顽石般的人物造型的效果。"
其次,如果一味的求“大”就会陷入空泛的泥沼,可是这些作品中精准到位的精美细节,出现在了需要出现的地方,比起满纸精美反而毫无精美的作品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耐看、过瘾!前景人物和背景肌理超现实般的叠印、结合也是粗中有细的表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大才见小,有小才知大,跌宕起伏、收放、张弛有度
第三,人物造型的精心设计。当今很多画家不会创作了,满眼皆是!照片得来的人物造型不加思索的照抄,没有自己思想的参与,就会带来行尸走肉般的呆滞无能。而这组作品活生生新鲜的气息透过画面扑面而来,个个造型耐人寻味、感人至深。虽然有几幅中的个别人物造型有待商榷,也没有影响那种非一般的感受。
最后,中西结合光影的运用使画面增加很多趣味!细看其实这种平面、光影的结合还是比较生硬、无序的,但是并没有别扭之感,反而成了她的一个特色之处,因为那些光没有固定的光源,忽东忽西、忽左忽右,这样随心所欲的处理,反而类似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的原理,最后光影竟也可以趋于传统的平面效果,有意思!
作品看多了也是会形成自己一点心得,和经典佳作相比我觉得这一系列西藏风情作品还是有提升空间的。1、造型过于学院化,理论上说的经典不是真正的自然,带着理论到自然中寻找经典,不如抛弃理论,有些造型拗的有点过了。2、人物的脸部体现出的整体观感,还是能看出女画家特有柔,即使拼命抑制也无法掩盖。这并不是不好,而是不要抑制,本来你们的眼睛和心灵就是另一种完美,非要画出男人味那就做作了。
感谢吴鸥老师的推荐,我相信于理老师这样画下去、再个性张扬点,那真的不可想象!套句刁德一的经典名言:这个女人不寻常!
2011-6-23 00:12 兰海彬 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