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典型的封闭单位”
“故宫虽然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有制度不代表制度行之有效,也可能‘老旧不堪’或者‘形同虚设’。”李建民研究员说。
他指出,故宫博物院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保管文物、陈列展览,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研究工作,“把这些都做好了就很不容易了,最起码得保证东西不能丢。”但失窃门、哥窑门的发生,却让公众感到“故宫连最基本的保管都没做好,确实说不过去”。
在他看来,因为文物保管的技术性要求及藏品的公共性质,博物馆起码应具备专业和透明两大特点。
但是,蟊贼突破“京城第一保卫处”、锦旗上出现错字、检测者失手摔盘子、官方出版物上记录有误……让故宫的专业性备受质疑;会所门“澄而不清”的宫廷文化传播公司、拍卖门中“觅而不见”的故宫藏品名录……又让它的透明性蒙上灰尘。
“在我看来,故宫一下子出现这么多‘门’,并不奇怪。因为它目前是典型的高高在上、关起门来办事的封闭单位。外面的先进管理方法、社会风气被挡在高墙以外,也太久没人评估它,很多问题都在积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张晓明副主任说,“而随着大家对故宫关注度的提升,它潜在的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黄震云教授看来,封闭体制带给故宫博物院的“顽症”,概括而言就是“内部缺乏动力,外部缺少压力”。原因就在于故宫没有受到体制改革的影响,员工实行的是工匠型管理,既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物科学工作者。
黄震云说,故宫博物院的外部监督机制,同样有形同虚设之嫌。一个典型现象是,多数老百姓连“故宫归谁管”都不清楚。8月5日,第一调查网一项“你知道故宫的直属上级单位是什么吗”的调查显示,选择“知道”的仅占58.83%,在“知道”的人里,超过40%认为是文物管理局,只有15.69%选择了正确答案——文化部。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是由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兼任,而故宫本身也是一个副部级单位,监管力度怎么保证?国家文物局对故宫只能是一种指导关系,不能直接监管。故宫名义上有人管,实际上是自己管自己。”“五岳散人”说。
故宫需要一个监督委员会
故宫内部人士和有关专家均认为,故宫现有的体制该改改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监督委员会,“打开紧锁的宫门,接受全社会监督。”
“故宫的体制还是没理顺,一个管理公共文化遗产的事业单位,做的却是机关的事,难免会与公共服务的性质相脱节。”受访故宫内部人士说。
“现在,故宫对外界批评的反应比较慢,出了问题,态度也存在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沉默或者否认。”这名内部人士说,故宫应及时将信息公开、透明,这才是文博单位专业性的体现,“你把门打开,让公众看个明白,自然不会引起那么多误解,何况故宫的东西毕竟不是私人的东西。”
李建民建议,应该由文博、考古界的知名学者来担任故宫博物院的管理者,并下设专家委员会,监督和指导故宫的文物收藏、管理等工作。故宫不应该变成一个行政单位,“起码应该更加专业、更加学术。”
黄震云认为,故宫这种单位是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需要大规模的机制改革,“但改革并不是让它在内部解决问题,而是把故宫大门打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例如,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需要有人评估,故宫文物保护水平要有人监督等。
“五岳散人”也建议,设立一个第三方监督委员会,代表社会对故宫进行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