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悉尼双年展还在进行中,主办方已经开始筹备2014年的展览,并且宣布了下届艺术总监的人选,;同时由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担任策展人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的时间已经确认;除了这些老牌的双年展之外,“新秀”也透露出展览计划,台北双年展在8月初公布了即将在2012年9月末开幕的展览主题“想象的死而复生”;上海双年展则从年初便开始造势,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来阐释展览的主题,并且展览将在国庆日登场。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情景,着实让观者有些许招架不住,在应接不暇的视觉饕餮后,难以回忆起哪道菜最精彩。
世界上辈分最长的双年展是源于189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她以国家馆为单位来推出各国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虽然每届双年展后总有不少诟病声,但各国艺术家仍以能够到威尼斯拜码头为荣。成立于1951年的巴西圣保罗双年展排行老二,其多舛的命途中也充斥着“二”的基调。多次困囿于金钱、权利和政治,圣保罗双年展这个“老字号”几乎将要寿终但又每次都顽强地复活。1973年首次露面的悉尼双年展以“展现世界最新鲜、最具革新精神的当代艺术”而闻名,并且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三大双年展。同年创立的惠特尼双年展,以推动美国式前卫艺术为宗旨,很快成为美国新潮艺术的风向标。其后,国际双年展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爆棚,这段时期内出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87年)、法国里昂双年展(1991年)、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1992年)韩国光州双年展(1995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双年展(1995年)、中国台北双年展(1998年)、柏林当代艺术双年展(1998年)。到了2000年以后,各地双年展又以大爆炸的方式接连出现,几乎每个脱了贫的城市都争先恐后地搭乘“双年展”的班车,甚至艺术区、美术馆也以双年展的形式举办展览。
双年展的大跃进,与文化战略、学术的提升以及城市发展无不相关,除此之外,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效应也是最大动因之一。一方面,市场的崛起给艺术注入一针兴奋剂,艺术家需要更多的展示机会;另一方面,威尼斯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之际,整个城市的访客人数呈数倍增长,促使威尼斯的第三产业经济大幅增长。双年展为城市带来的实质效益使大量城市和企业趋之若鹜,它们依样画瓢,尝试艺术展览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于是各个双年展遍地开花。究竟举办一届双年展究竟能为当地的经济版图带来多少扩充?
虽然双年展一直以来都是以学术范儿示人,但其在设立之初,也带有商业目的。《艺术导报》网站上发表的《威尼斯效应》,重新追溯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当时创立双年展的主要初衷和动机之一,就是要为当代艺术建立一个新的市场。直至1968年,双年展一直都设有销售办公室,以此帮助艺术家销售作品,并提收10%的佣金。1968年以后,威尼斯双年展的董事会决定禁止在主场馆内进行销售,双年展才逐渐成为一个区别于博览会,鼓励前沿艺术实验而不是艺术生产的重要平台。但随着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繁荣,双年展上又重新弥漫着商业的气氛,甚至中国双年展的发轫之举“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曾打出“将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推向市场”的旗号。虽然各双年展的主办方都对售卖作品避讳不提,但在双年展上镀了学术金的作品多受藏家青睐,交易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这部分“灰色收入”为双年展创收不少。
另外,双年展和艺博会售卖门票是国际惯例,在适当地控制人流量以保证展览质量的同时,也收回了部分投入资金,是谓一石二鸟。2010年光州双年展的收费访客人数超过30万次,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的参观人数曾达到过67万次,访客越多,主办方收回的成本也成正比。
除了门票以外,艺术衍生品和图书目录的出售也是其收入来源之一。这些收入看似一组庞大的数字,但比起双年展的主办方为了营造一场视觉盛宴所投入的资金,略显微薄,如此算来,双年展并不盈利。
但事实是,聪明人永远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双年展效应”为城市带来的经济增长,才是其终极目标。多年以来,每逢威尼斯双年展,当地的餐厅、旅馆就会爆满,即便是旅馆400欧元一晚的高房价,也无法阻挡全世界人群疯狂的涌入。这就像尤伯罗斯的“奥运商业化运作模式”,利用举办盛会的时机,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政府投入1亿美元,虽然当年全球遭遇SARS危机,但威尼斯在双年展期间仅旅游收入就超过了1亿美元;2010年参与到利物浦双年展的人次达到了6.24万,这给当地经济产生了2700万英镑的收入;德国中部的小城市卡塞尔市,在举办“卡塞尔文献展”(五年展)的100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游客达60万,这是本地人口的三倍,其商务机会和经济效果无可估量。在如此庞大的经济效益刺激下,难怪各地抢着举办双年展。
正应了中国有句很俗的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双年展以艺术之名拉动了经济增长。但不能忽略的是,“双年展”不仅是两年一次的艺术活动,更意味着国际当代视觉艺术最高规格的展览,是推出先锋艺术的窗口,商业价值只是其附带效应。所以,保证展览的高质量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前提,否则双年展就只是两年一度的狂欢节,空洞且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