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成为“不错的拍卖噱头”,背后的逻辑基础是中国艺术品交易自身的特殊性。在大众层面上,中国的艺术品交易是卖证书的。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品,古玩、珠宝、玉器等都是一样的。因为没有足够深度的文化土壤支撑,中国的民间收藏圈子从起步就开始走上了“用价格标识一切”的路子。于是,国内大部分的艺术品交易,变成了证书的交易。本质上,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股票市场,不是艺术交流和交易。
“只有中国艺术家才会如此热衷参展威尼斯双年展。因为在过去,有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威尼斯双年展获得国际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批评家、策展人徐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分析。
实际上,威尼斯双年展创立时的初衷和动机之一就是为当代艺术建立新的市场。甚至直到1968年,威尼斯双年展还设有销售办公室,用来帮助参展艺术家销售作品,并提收10%的佣金。
艺术家背后的产业链条
尽管平行展并不能真正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中国艺术家仍乐此不疲。
与主题展不同的是,参加平行展的艺术家自己承担作品的运输费、个人旅游交通住宿费外,部分人还需要向展览方缴纳“参展费”。以原弓为例,此次他的花费总共在90万元人民币左右。
“我们那个展览,有些艺术家不仅要负担运输费、交通住宿费,还缴纳了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参展费。这主要看艺术家个人的名声,有些比较有名气的艺术家是被邀请去撑场面的,有些艺术家则是主动要求参展。”原弓说,“中国人自费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实是我们的老传统了。”
动辄几十万元的参展费用,究竟是谁在为艺术家买单?就在媒体频频爆出“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乱象之后,艺术家们几乎都称自己是受各种艺术基金会的赞助参展。艺术基金赞助艺术家参展,只是两者诸多合作的“冰山一角”。
“所谓艺术家与艺术基金的合作,其实最初就是买卖关系。艺术基金募集资金后,购买特定艺术家的作品,一般如果购买10件至20件作品,就会把其中1件至2件作品拿出来拍卖,把价格炒高,从而带动手上其他作品的价格。”艺术基金从业人员李先豪(化名)说。
为了炒高艺术家作品,艺术基金无所不用其极。拍卖时,艺术基金往往会安排自己人在下面举牌,形成一个合法的成交记录。而同一个艺术家的几件作品通过这样的拍卖形式几次下来,就形成了艺术家的所谓身价,这被业内称为“做局”。在贯穿这一整套的价格爆炒的链条中,艺术家、艺术基金和拍卖公司等参与者均成为实际的获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