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水墨是一种哲学”:最前沿的水墨作品在无用空间开展
时间:2019.09.16 来源:无用空间 作者:夏可君
无用空间
 
 
    2019年9月7日下午,“水墨是一种哲学”水墨展暨研讨会在上海无用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策划,艺术家童雁汝南任艺术总监,邀请的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均代表了中国当代水墨的最高水准,他们不但体现了水墨黑白主义的当代极致形态,而且在绘画与物化之间,让古典的灵性获得普世的感怀。
 

 
                                                                       
水墨是一种哲学
iInk as Philosophy
——夏可君
 
 
    在一个过渡与纷争的时代,在一个转折与下坠的时代,如果水墨主义的艺术,中国黑白艺术,乃是一种可能的哲学,它必然有着超越时代的生命力,能够给未来以启示:那就是在时代的废墟,在非常的余外时刻,以其无用的哲学态度,形成超越时代之上的魂魄形象,并为未来的世界留下灵性的剩余种子。
 
    水墨是一种哲学,水墨从来不仅仅是一特殊的绘画门类,水墨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水墨乃是一种哲学,一种可能的哲学,一直生成着的哲学。
 
    水墨,作为哲学,还是哲学自身的无为与无用化,这是因为水墨如此自然化,以至于它拒绝自身作为哲学。只有当水墨成为一种艺术哲学,或者让哲学艺术化时,水墨才让哲学获得其显现形态。
 
    水墨之为哲学,因为拒绝成为一种哲学概念,还是出于自身的余化,即,自身的剩余化与无余化,它把中国哲学的无用与无余,以艺术谦卑的方式实现出来,如此才可能让哲学既保留了自身,也获得了艺术的多样性。
 
  
  
 
无用空间“水墨是一种哲学”研讨会现场
 
 
    水墨之为一种新的哲学、一种余化的哲学,就在于它试图去面对现代性及其艺术的根本悖论:一方面,因为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刺激感官及其消耗,导致了垃圾的剩余快感,越是渴望越是生产,越是生产越是导致渴望,但最终也导致一切成为一种快餐式的剩余垃圾消费,这也是为何随着波普艺术的出现,艺术的终结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整个现代艺术承担了虚无主义的责任,面对主体与客体的双重丧失,试图在主体的剩余快感与客体的剩余价值之外,去发现一种新的中介或媒介,此媒介仅仅以余留的方式保留主体与客体的剩余状态,还使之获得盈余的崇高。
 
  
  
  
 
无用空间“水墨是一种哲学”开幕现场
 
 
    如果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可能的贡献,就是去发现此媒介及其媒介的哲学表达,生成出一种新的余象:即便有着图像,也是图像的残剩;即便有着物性,也是材质的剩余转化;要发现如此的材质,就既非主体的身体——把身体的剩余快感加以平淡化;也非物质器具——但又必须还原到材质的自动生成。要发现如此的物,必须有着哲学的纯粹直觉,那么这是什么样的物呢?这是可以“物化”的材质——这是进入艺术中的自然,并非某一种自然物或自然对象,而是一种可以物化的材质,一种可感通的材质!
 
    这就是水墨艺术出现的时刻,这也是水墨可以成为一种哲学的赌注,因为水墨乃是一种自然化的材质,它要求主体的自我放弃,但也要求材质的自身转化,如此一来,当代艺术就离不开自然性,因为自然不是对象,自然一直在生成变化,但又不可能让自然直接显现,自然也是剩余物,只不过自然同时也是盈余物,自然的可变性或者无尽的余地,让艺术有了新的可能性,如何让自然在艺术作品重新生成,哪怕是灾变的自然在艺术作品中重新生成,又通过此材质自身的回撤与隐藏,又去除了材质的暴力显现。因此当代的水墨艺术不可能是传统的各种程式化的图像水墨,也不可能是西方化的抽象水墨,而是充分展开水墨材质的可生变性与变异性,让水墨的生产保持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在主体的形式赋予之前,在客体的材质固定生产之前,一直处于一种浑化与物化的状态,有着物的生成,但处于物化,以抵御物的异化,有着浑化,让形象保持生变,甚至变异!
 
  
  
  
 
 
无用空间“水墨是一种哲学”展览现场
 
 
    如此的水墨新艺术,就把水墨带往一种新的关键时刻,带往自身的哲学化时刻:它既非要贡献某种语言形式——如同现代主义的基本诉求,也非贡献某种现成品的物质生产——这是后现代主义或者技术时代的制作,而是生成为一种“新现代主义”:这就是余象的生成,是现代主义形式的残余影像,也是后现代主义的朦胧预感。哲学化的水墨余象,乃是让主体与客体都有着余地,在艺术作品的物化状态中,生成出可能的形态,艺术作品发生于材质被规定之前的时刻,就是材质从自然状态分离自己的时刻,不走向主体的造型,也不走向客体的成品,而是在造型形式与现成品表达之前,发现事物显现的幽秘方式。
 
  
  
  
 
 
 
 
无用空间“水墨是一种哲学”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几位艺术家,老赫、张浩、蔡广斌、王非、姜吉安,把水墨带入了中国水墨转化的关键时刻,体现了水墨默化的哲学本性,这就是对水墨的剩余与无余状态,激发了水墨自然性的转化潜能,赋予其从未有过的形态。他们充分认识到,不可能直接去画一幅水墨画,也不可能直接去处理水墨材质,而是要让水墨材质的自然性充分活化,但又向着图像与物性生成,但又不落入物象的规定性。
 
  
《视觉日记》/老赫/硬纸质水墨、中国墨汁加其它/90×120cm/2018年
 
 
    老赫的《中国式观看》水墨,但其实是以“软性刮板”在“硬性纸板”做成,拟似草书的飞白与抽象的肌理,聚集了书卷之气、石碑之迹与胶片之影,硬朗如石又柔滑如玉,铁皮虚光中恍然有光丝呼吸,回响宇宙光波的隐秘震颤,这是新的黑白主义与阴阳哲学,也是世界消失之前的最后余象,是在时代废墟上升起灵魂不止息律动的形象!
 
  
《接触时刻2016-1》/张浩/宣纸水墨/152x100cm/2018年
 
 
    张浩的作品打开了“三个平面”,水墨平面看似抽象,其实是精神在大地上漫游时对于空间的冥想回忆与重新构成,其毛笔思维体现的哲学母语,让我们感受到水墨笔痕的隐秘呼吸于颤栗,但又被置于绢丝的抽象色块平面上,因为雅致透明,与墙面背景平面一道,激活了水墨的心灵感应的精神空间。水墨之为哲学,乃是以异质的灵性空间打开自我心性化的笔墨,使之向着未来生成,打开可能的生活世界。
 
 
《中国山-窟山系列(源于敦煌428窟.窟顶北坡东壁)06禅修.89033》/蔡广斌/水墨宣纸矿物质颜色/98×180cm/2019年
 
 
    蔡广斌的《中国山》系列,以极简的色态与形态,转化敦煌神圣的生命空间,使之回到平面色彩的高古又浓烈,而其拟似山形的极简形态奇幻又简约,朦胧又神秘。但又处于倾斜之中,既传达岀对一个不确定时代的内在批判,也是个体自我艰难确立的象征,在灵性上的转化打开了灵魂的生命想象空间,而画面的色彩又洋溢着让人迷醉的无尽余味。
 
  
《逼仄》/王非/纸本水墨/121×161cm/2019年
 
 
    王非的《异域》系列作品,以其非常态,非常怪异乃至于诡谲的异形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古老楚文化的诡秘与巫术,画面上厚重的物象宛若古典的器物,轻盈裁切的剪纸又看似民间的装饰花边,整个画面萦绕着一种鬼魅的超现实气氛,根本不可能和谐并存的世界被巧妙并置起来,带着水墨特有的魔力,这是事物在梦想自身的余存状态,这是对于超现实魔法与物化的重新想象,让画面形制进入外在展示空间,在画面内部玻璃吸呐观看,在进出之间,打开了非常的凝视空间!
 
  
《清正雅洁》之二/姜吉安/现成品绘画(绢本)/68×50cm/2019年
 
 
    姜吉安的现成品绘画,以焚烧绢丝后的剩余部分作为画面画心,然后以烧下的剩余绢灰作为颜料,在水煮之后,充分利用工笔三矾九染的方式,涂染出绢面本身的线纹,让纹理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与余味,画面最终显现的形态也与旁边剩余物的现成品对应,一个物被分解了,但其分开的各个剩余部分,在物化的哲学态度下,却生成出剩余物的典雅之美。
 
    水墨是一种哲学,水墨是一种哲学艺术化的高贵态度,当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彼此对话时,就形成了一个心魂呼吸的生命场,绘画的余象幻化形态——平面的虚薄呼吸感——空间的心灵暗示,让水墨以其黑白的透彻唤醒我们的深度触感与历史的诗意感通。
 
    本次上海“艺画廊”所邀请的这几位在水墨领域有新的突破、新的作品、新方向打开的艺术家,就是试图呈现出水墨艺术未来的方向,让水墨作为一种哲学的高度与深度得以充分体现,并且给当代艺术提供某种可能的出路。他们以水墨的方式超越水墨,看似水墨却已然不同,不似水墨但又得水墨之神韵与余意,这几位艺术家在物性与绘画、图像与空间、空间与影像等等之间,打开了对话的新场域。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 “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到底怎样?· 北京女藏家700m2的家:超美地下室专为...
· 耿建翌——提前离场· AFIH2023 Spring即将开幕!...
· 崔振宽:寄情山水间 问道笔墨中· 马克龙亲临红砖为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揭幕...
· 别处——张新军个展· 八大山人:世界以痛吻我,给个白眼又如何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