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尼丝·马丁《Untitled》,综合材料,30.5×30.5cm,1977年
由此可见,在与身处商业高地的男性艺术家相提并论时,女性似乎仍是市场中的边缘群体。长久以来,教科书式的思想桎梏、分配不均的财富资源、陈词滥调的机构标准……如此种种社会因素都导致了大范围的性别不平等——面对来自不同层面的压力,她们的未来是否依旧光明?
草间弥生《Red Dots》,布面丙烯,100×100cm,2011年
03
等待春天,打破单一格局
近年来,波澜迭起的#Metoo运动催生了新视角下的女性主义思潮:反对性别中的二元对立,拒绝牺牲自我以争取权利。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也曾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一文中论及: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缺席,甚至于女性在社会各个层面遭受的压迫,本质上都源于根深蒂固的父权体系和渗透其中的不平等思想。
游击队女孩《女人需要裸体才能够进入大都会美术馆吗?》,综合材料,27.9×71.1cm,1989年
客观而言,女性艺术家的市场现状实际上也深受社会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上,女性直至19世纪中后期才被允许进入专业院校接受艺术训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后,她们终于摆脱了附庸身份,获得了独立工作的机会。
辛迪·舍曼《Untitled #92》,综合材料,71.1×121.9cm,1981年
二战后,当女性成功赢得选举权时,职业女性艺术家的地位随之攀升,该群体也日渐在艺术市场中崭露头角:从通过自拍照对抗男性凝视的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到用海报招贴画抨击腐朽观念的游击队女孩(Guerrilla Girls),尽管女性艺术家塑造了多元化的市场景观,其步伐却从一开始就落后于男性。
辛迪·舍曼《Untitled》,综合材料,61×121.9cm,198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