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而言,艺术市场本身就不公平。除了价值与价格的不对等之外,投机和炒作现象更是频繁出现。不仅如此,真正掌握游戏规则的往往是少数人——在各大拍卖会上,只有顶级藏家拥有博弈的筹码,他们的审美趣味和购买偏好完全能够左右单件作品的价格和总体销售结果。如今,受名牌效应驱使,很多藏家都倾向于追逐艺术家的名望而非作品,位于排行榜前列的男性艺术家也随之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塞西莉·布朗《Bedlam Vacation》,综合材料,215.9×226cm,2005年
因此,女性艺术家的市场现状并不能证明其真正价值。当所谓的“女性特质”成为贴在她们身上的标签而被当作卖点时,她们对绘画可能性的探讨、雕塑形式的突破和思想观念的再创造则会习惯性地被大众所忽视。故而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女性”身份似乎又证明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珍妮·萨维尔《Shadow Head》,布面油画,269.2×219.7cm,2007-2013年
在长久以往的思维定势中,当价格成为衡量艺术的重要尺度时,女性艺术家争夺市场话语权的道路实则比预期的更加漫长和艰难——那么是否在未来的某天,画廊和拍卖行将不再以性别为准则进行数据分析?如若将所有艺术家一视同仁,真正的春天还会远吗?时间和历史自会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