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
1979 出生于黑龙江
1994 享受知青子女返城政策回到上海
2004 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本科
2019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现居上海,职业艺术家
春天里的秋天and秋天里的春天 布面油画 2013 43×58cm
从艺术的爱好者到参与者
——浅说余丹的从艺历程
2015年我在上海奥赛画廊举办的《静·观——张国龙2015 》展览开幕式上认识了知性而热情的艺术爱好者余丹,她是通过该展览的著名策展人张平杰先生介绍认识的,从此加了微信的朋友圈。我发现她已经不只是爱好艺术那么简单,她是工作忙碌之余游走于上海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各种大小展览,从艺术界的名家大咖到各种艺术圈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了当代艺术生态系统中类似于到处游飞的“小蜜蜂”活跃存在着,使得“神秘莫测”的当代艺术理念传播,真正有了最基层和最基础的原生态的良性循环。
真国色 纸本水彩 2018 35×50cm
如果说对艺术作品的喜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那么对艺术活动本身的喜欢就完全是出于一种本性。她乐此不彼地热衷于对文化艺术活动的游走,也深深地被我们感受到了,所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每天发的“物质化与化物质”案例,也就成了她每天必看的“必修课”。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招收“装置艺术与材料语言”高级研修班学员,余丹报了名,在看到报名材料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她原来的专业基础是否能跟上“专题班”的上课节奏,但还是下决心招收了这位曾经学“财税专业”的艺术爱好者来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学习和训练。
谁能看穿真或假 布面油画 2014 88×58cm
当代艺术大师 约瑟夫·博依斯(Joseph Beuys)曾经说过:“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这是从人对待世界的角度来说的,是从艺术人类学:社会和个人、希望和本性、无限的可能和秩序体系等的公共化和社会化系统来说的,这可能是一种未来发展的趋势。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感受要诉说,有很多感动要传达,有很多感悟要传递。个人,是一种物质和心理材料,更是一种内驱力,内驱力支配着个人又为个人所要求。当一个人以个体出发,睁眼看世界就构成了“角度”,以对世界观察者的视角为依据,角度的不同并立足于自身之外反观自身,构成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余丹成长的背景和个人的经历构成她独特的观看世界的角度,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父亲曾是上海“知青”支援黑龙江生产建设,遇到了当地美丽善良的母亲,结婚生子:造就了余丹。这是完美的家庭,从小生长在一个温暖平和氛围之中,和每个幸福的家庭一样。只是后来母亲的病故,同期她响应“知青子女”返城政策从偏远的东北黑龙江落户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强烈的地域反差,激烈的情感碰撞,环境的重新适应,余丹“如梦初醒”的重新开始审视这个世界,“强烈述求”形成了她独特的自我安慰和自我观照的处世方式和处世态度,构成了处于“本我”的观察方位。于是乎,从事多年财税工作的余丹在一个偶然机缘巧合下接触到艺术领域,从此陆续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
艺术的精神体现 纸本水彩 2018 50×35cm
“自我意识”的觉醒,应该首先是自我认知的意识,只有完成了“自我认知”才有表达的意义,它才会被意识到:它既是意识又是意义,既是知识又是价值。人的本性,人的情感和人的思维,其实是一团隐秘的激情,它们通常是庸俗的并总是盲目的,在每个人的体内呻吟、颤抖、力图冲破我们用以掩盖的理性及礼仪的外衣。余丹自我情感的介入,着眼看世界体现了某种“温度”。还好有艺术的表达方式,似乎唤醒了她身上的某种情结,作为个人经验,能不能将自己的生命过程之中获得的感觉传递出去,或者通过艺术活动主动地或是被动地接受现实并且驾驭现实。物皆有灵,人皆有情,事皆有因。艺术活动,是人与社会活动的媒介方式,是一种观看与被观看,体验与被体验,表达与被表达的共享过程。人类创造艺术正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生命体验的需要,艺术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表达,他们包含着一个共同的母题:上苍的关怀和贯一的情怀,从而得到共同的认识:合一的理念和共生的发展。艺术是人类的感知、感觉、感性、感情的自然敞明,它是人性的依托,人性的自我确认。“逃避世界的最好出路莫过于艺术,而自身与世界联结的最好出路也莫过于艺术。”歌德这番话道出了所有伟大艺术家的一个最基本的感受。余丹走上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因此而沉浸其中并乐此不疲。
激情燃烧的岁月 布面油画 2015 108×73cm
既然找到了艺术的渠道可以获得精神上的释放,那么艺术的表达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有其自己的传递信息的规律,掌握传递规律,寻找媒介资源,有效达到预期的可能性,才是真正的艺术表达。于是2019年余丹来到了北京,亲身体验到了艺术生态环境的变化,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装置艺术与材料语言”研修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开始尝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温度”传递,让自己的“态度”明确,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念“维度”。在去年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举办的《温度 —- 实验艺术延展第二回》展览中,余丹的《明心见性》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情感优势,精力充沛的完美表现效果,充满想象力的呈现方式,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品以石榴作为创作元素,选定佛教吉祥果“石榴”作为创作源起,赋予了某种程度上的暗示。石榴成熟后会开裂,取出成熟的果实,转而为“空”,层层递进,步步为营,面面相觑。通过内留一颗“石榴籽”,将外置六颗“石榴籽”置换成某种意义上的“文字”符号的关系,构成内外“北斗七星”的格局,表达了“清空自己,放下杂念,心不变,万物不变”的内涵,最后形成“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理念。用艺术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构成了一个丰盈饱满的精神力量。
自我意识・环保—生命之花 布面油画 2013 38×28cm
通过艺术实验,余丹从一个艺术爱好者,走向了艺术实践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仅管她的表达方式还略显不足,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但对艺术的痴迷,会促使她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通过余丹的实践,也期待更多的“人人”通过艺术实验,完成个人价值的实现。实验艺术关注社会行为方式,使人类的存在由现实世界向精神世界转变。通过艺术,人类有可能超越现实世界的局限,在观念中与幻化世界进行生物交往,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梦想,人们不但可以在情感方面“心心相印”,而且能够在精神层面“息息相通”,构成了精神世界的生物圈,形成一个精神寄托的共同体。实验艺术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与精神时空里寻找到永恒,通过艺术的实践,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语言共同,认识共通和精神共鸣。
文 / 张国龙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
明心见性 装置 2020 石榴直径130cm,高150cm,底坐长240cm,宽120cm,高50cm
主要展览
2020 温度——延展第二回,锦都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8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艺术家联合展,日本别府美术馆,日本
2016 参加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支持2016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京东618公益益拍”活动,北京,中国
2016 参加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HELLO小孩”走进河北赤城茨营子》公益活动,河北,中国
阿特网推荐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