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入寒月,待在家中应景的拿出几本诗集赏阅。我发现了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位僧人的诗(《无苦庵记》),于是反复在内心诵读,特别有一句是“活着的时候,尽情生活……”,这让我想起的画面则是艺术家高立峰先生和他的作品。于是,我停下闲趣,认真地翻阅高立峰的创作,想找寻是什么撩拨起了那句诗和我内心图像之间的涟漪。
若要尝试讨论艺术家高立峰先生的艺术创作,其实从表面看非常繁复错杂。他的创作涉及绘画、动画、设计等多种形式。其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实验造型艺术及各类设计领域。我们且不能以一种单一的逻辑去审视高老师的创作脉络,反而应该找到他创作核心能量产生的地方,从中展开梳理。在我看来,讨论艺术家高立峰的艺术形貌实质是讨论他的绘画问题,即依托绘画所构建起来的关于自我向外的世界观。翻阅高老师大量创作素材,我们可以依稀的感受到某一些阶段性的划分。在09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的学习阶段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艺术家不断地吸收艺术养分,试探性尝试艺术风格的前期阶段。在素描及手稿的大量试验下,两部动画作品《天堂鸟》和《渔翁的故事》也反应其当时以水墨意向来展现影像叙事的主要创作手法。这段时间里,他将原有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学习的内容和在建立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时对艺术教学理想的构建融合并形成的一种实验性内容,并最终在2009年至2011年的央美研学历程中得以塑造。
第二个时期来自高立峰老师2009年入学后到2013年其毕业两年左右为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在学院的学习阶段,艺术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上千张文字笔记和不计其数的艺术手稿来反复排演自己所收获的艺术养分,不断和自身原有构建的艺术创作逻辑发生搅合关系,在实验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及理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逐步形成了对人像绘画题材的兴趣,大部分的人物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他们普通而随性,但在艺术家的笔下逐步形成了某种凝重的瞬间。在他的绘画中,我看到了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的绘画影子,厚重的笔触与坚固的造型建构了人像的情绪表达。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在一批绘画作品中,我也看到了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的创作风格,大块简练的笔触配合随性化的造型,同时对人精神状态的着重刻画使得高立峰的作品画面更加夸张和紧促。与其不一样的是,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高产的动画影像领域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一方面,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更重拼贴性,波普艺术般的图像风格明确,以诙谐荒诞的手法表现其对社会性和历史的思考,如2011年《记忆-2·时代物语》及2012年《沈敬东语录》等。另一条线索则是根据他的绘画而来,基于日常性的实验绘画和影像之间的语言转换,2012年其创作的《12月3日》和《被凝视的风景》两件作品可以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看作是艺术家在绘画和影像等多领域创作的实验讨论时期。正是基于这个时期的独立研究,才有了之后六年的艺术成熟创作阶段。在2014年至2019年间,艺术家高立峰开始有了独特的风格,从2014年起,其创作也延伸至风景绘画题材。在人像内容方面,他的造型有了独特风格,形成了独有的诙谐幽默,形象带有漫画般的色彩。绘画中线条笔触更为轻松、简练,色彩纯粹、自由,这在某种上是和动画影像创作中的人物图像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在其创作最后一年中,我们看到不断探索自己的高立峰先生开始向抽象图像语言发起研究,同时人物绘画中的灵动与表现力也形成了新的成熟语言。只可惜,时间戛然而止,凝固了他的创造能量。
卡拉ok 2009 纸本丙烯 106x76cm
女模特 2009 纸本丙烯 104x74cm
我们粗略地以传统的方法对艺术家高立峰进行了创作生涯的梳理。可这也只是触及某种表面化的创作面容,这只能为高老师的创作扶开轻薄的尘灰。从艺术家大量的绘画手稿、动画影像手稿、文字笔记、日常速写等这样的素材中,我们可感的是某种不会消散的关于绘画的温度。这种温度来源于他将绘画作为生命日常的行为,来源于一种其关切世界他者的方式。所以,在我观看他绘画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日常温度,随时可以从我们经验中被撩拨起来的图像温度。那高立峰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绘画是他输出的方式,那么其输入的途径或许则要来自于他观看世界的独特“制式”了。所谓“制式”,是一种计算机术语,形容一种用来规范严格定义某一种服务、产品的具体的参数、功能、样式的标准。而我所看到的却是一种隐喻,一种高立峰式的观看视角,他构建了其绘画的核心能量。我在这里将他分为六种观看制式。
凝视 情感凝结
凝视(stare)是一种汇神式的观看,让自己的精神凝聚于对象之上。这种观看在摄影理论之中提到的比较多,因为摄影语言的核心是一个瞬间的凝固,同时也是对“灵韵”情节的消散。人眼躲在摄像机背后用窥视的行为获得凝视的快感。而高立峰先生的作品则不需要躲藏在设备之后。在他诸多肖像绘画中,我们获得的仿佛是一种来自凝视的真诚,将无数日常周遭的角色通过这种凝视抓取而永固起来。在这些肖像中,有些来自即时性的速写,有些是闲聊中的随笔,有些是来自记忆深处的唤绘,有些则来自最珍重的刻画。无论是什么方式,那种图像的来源,在高老师笔下的人物都是自由鲜活且带有灵动的情绪的。若是给观看者来一曲经典的老爵士乐,我想必这些人物的姿态就会像艺术家动画影像一般流动在时间叙事中。大多数的肖像都与绘画者进行对视,形成和观者最为直接的相望。但更为可靠的理解是,透过人物的表情塑造及姿态造型,一种观看瞬间性的图像,一种有预备的自我的凝视,也就是一种被绘画者自拍的视角被建构起来了。在2018年的作品《男子像》中,肖像人物直视观看者,情绪通过面部造型与笔触的混沌,以模糊性的涂绘让被塑造者背后的情感透过薄雾般的皮肤直接成为被凝视的直接传达。艺术家高立峰假想了“自省”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让观看者成为人物自己,只有自我的凝视,才能无防备的表现被表现者真实的、个体化的内在世界。艺术家长期以来大量的创作母题都瞄准日常社会的人性个体,他的鲜活不在于去虚构故事,而是直面人心,用“face Code”式的语言去记录瞬间,这或许比起用笨拙的、刻意的姿态面对镜头要来的猛烈。我们相信,作为凝视的制式,他凝结人性情感,摄以人之不可见。
肖像1 2012 纸本丙烯 52x37cm
自画像 2015 素描 37x26cm
俯观 伦理关切
俯观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上帝视角,在日常社会中的俯观则带有一些权力或阶级性的隐喻。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常态,想象我们在生活中长期被人以俯观的方法所监视,我们也常常在潜意识下用这种姿态去施加于人,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那么在高立峰先生这里,俯观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式呢?在我看来,它更接近于社会第三参与者的眼睛。这一个视角大部分还是基于他的人物题材绘画之中。艺术家常常选择抽离自己的角色,以关切者的身份来进行带有叙事性的绘画编写。在他2013-2015年间的大量影像创作手稿中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有意识的通过影像角色将自己的视角悬置在一个第三人称角度,但它并非是一个完全的旁边者。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的故事蕴含着诸多伦理问题,一些被日常生活行为所遗忘的是非问题,艺术家的绘画图像本身就是他参与叙事的最佳方式。在刻画的形象之中,饱含着高立峰自身的评判态度,他如同一个调皮的神仙,在用手中的画笔勾勒赋予被记录者的批评形状。这让我想到他更像是游走在日常社会现实阶层中的执法者,以最为“不打扰”的方式向是非伦理的事实开去最为“幽默的罚单”,这就是一种俯观者的制式。在他的早期动画影像作品《天堂鸟》、《渔翁的故事》、《高原精羚》中,这种俯观制式带来了某种形而上的理性思考,生活的景象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反思,人性和道德以关切的情感被留存在了流动的时间里。我们不难感受到,艺术家不需要获得某种介入性的结果来满足自我权力的愉悦,他希望让更多观看者用他的“罚单”来理解什么是对小人物的关切,一种被畸形生活所麻木的是非对错。一切如此平常却又如此沉重。
无题 2014 纸本 26x38cm
无题 2014 纸本 26x38cm
窥见 灰色幽默
第三种制式来自“窥见”,一种人性深处的欲望。许多作品的观看角度都在这种情境中被设置出来。这里的窥见并非是一种带有贬义性的描述,反倒是一种人性最真实的表达。它较之俯观而言,放低了观看者自身的身份属性,以常人的欲望作为驱动力把生活中和它者的关系塑造得更为世俗可见。这是一个平等视角,你我皆为世间人物,那些被主体隐藏的欲望景观都成为了彼此消费,获得快感的“良药”。在艺术家高立峰的画笔之下,一些愧疚来自真实版快写式的记录,如2017年间创作的《街头混混》的手稿,虽然只是作为动画影像创作的素材,但在寥寥几笔线条中,我们可以窥看到在市井社会中,人物背后的情感故事,和不被他们表面生活所体现的内在脆弱。另外一种对窥见制式表达的方式则建立在某种虚构的叙事之中。2014年起创作的作品《公园血案》里,一个凶案现场,两个持刀搏斗的人出现在园林场景之中。人物的造型犹如敦煌绘画中500强盗,高立峰仿佛躲在一个未被发现的阁楼里,窥见到这起凶杀事件。这个荒诞的剧情却在艺术家的绘画叙事中暗藏着人性的脆弱和无奈。我们不难以一个冰冷八卦者的身份去遐想,凶杀俺的起因是否是因为情感纠纷,但这种灰色的幽默却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欲望之罪的形状,更重要的是作为窥视者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受到人性之罪的某种惩罚?还有在大量影像素材手稿中,高立峰的态度都是带有诙谐荒诞的窥见模式,无论是否是虚构,我们都不可否认它们来自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切实的彼此关联又彼此饱含欲望的现实景象。这些被可以幽默化的人物,正是无法逃离者,即我们一起给世间展示的最苦涩的“欢笑”。
k厅喝酒 2010 纸本 77x106cm
无题 2014 纸本 38x53cm
一览 光阴风景
“一览”是我对艺术家高立峰关于风景绘画的一个视角概括。自2014年起,他开始大量创作风景绘画作品,从关注市井日常走向无人之际。这一方面在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中拉开了某种母题上的维度,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抽离自己,走向人的反面,去更好的观看人世现实。这些风景创作大部分基于一些户外写生,艺术家通过游离山野之间来进行创作。我们跟随他的角度进入这些平面之间可以发现,他的笔触流畅,以线条塑造风景,强调色彩的灵动,讲究光影来完成山水形貌的勾勒。这让整个画面保持了某种时间性,同时也激活了画面之中风景的生命力。作者总是站在和山水平视的视角,一览周遭。他从不远离自然,也不登高望远,仿佛自身也如同风景中的一抹线条。在这里他擅长去刻画树木山林,也很少摆脱乡村房屋。对树的造型的迷恋让我不得不猜测他以树寓人,以人还林的某种隐喻。就算面对风景,高立峰的态度还是充满人间烟火的,他从来没有抽离自己于其中,这让我们感受到最为真诚的执着。在2015年作品《风景写生007》,2017年作品《碛口写生009》,2017年作品《风景写生002》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一览”制式的大气与自由,自然的厚重与生命的自在相互呼应,让画面在流淌中自我发出温度。值得一提的是,早就这种风格结果的方式,其实来源于高立峰老师对于中国水墨绘画的一些理解与尝试,这也要得益于他在动画影像创作中对水墨绘画的独特的线性理解,一种充满张力的可能性。回过头再看,艺术家“一览”的方式在自然视角中是关于平等性的对话,是强调时间性的时空理解,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世俗的人生并没有异处,平和视野,光阴似箭,生命无常,这是“一览”的核心。
打台球 2014 油画 51.4x73.6cm
公园 2014 油画 106x77cm
回眸 时间记忆
“回眸”在我们的理解里是一种带有情感寄托的回看方式。在高立峰先生这里主要体现在动画影像艺术的创作中。他利用的是长时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收集,对大时代文化背景的符号化理解,从一个时间记忆的角度重新编排一场场动画影像的剧场。这些剧场里的每一个视角都基于艺术家对个人经验化的记忆感受,是一种个人非理性下的情感、潜意识、直觉的形状。日常的各种社会视角在这里成为了一个个瞬间的切片,混沌之中,艺术家需要找寻的是一种特别的手法让影像的特质赋予绘画以更强烈的感受力。然而这还是不够的,作为时间记忆的编织者,高立峰老师在他的动画影像中注入了诸多客观时代性的背景设置,将个体和群体的视角结合起来,这在其2011年作品《记忆-1.长在红旗下》中体现的最为深刻。此外,他的记忆拼贴还遵循着多感知的互通,让声音的律动和画面的视觉形成准确的感受交叉,带入观看者进入剧场场域中,获得非线性叙事的自我体验。回眸在这里会夹杂着更多虚构,但却在真实与非真实中相互交织,回眸性的观看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是一种情绪的梳理和释放,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跳脱时间性来对于我们现实社会情境的反思。
游泳 2014 油画 28x34cm
游泳 2014 油画 108x79cm
洞察 留存遗失
“洞察”其实是关于艺术家高立峰先生以上各种观看制式的一种综合性的理解。一位带有温度的绘画洞察者如何记录社会世俗世界,并为其观看者建构心灵“保温”。作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个体,他并没有任何精英主义的思想壁垒,反倒是扎根于底层的文化景观之中,以洞察为方式去感受个体之外的个体感受,为他们去绘制连自己可能都无法熟知的真实内心。2014年间,他的一组在海边的社会群像式的油画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浓烈的气质。画面里的人物如同动画里的刻板小丑,但却各自有着摆脱不了的故事,他们看似自由扫洒,但却在社会之中显得木讷无奈,诙谐荒诞的场景里带有些超现实主义的意味。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超现实的符号背后透漏的又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感描绘。2016年的一些手稿作品里,艺术家进入到了澡堂、课堂、台球室等世间的场景中去描绘众人的生活,每一个被记录的人物姿态和故事为我们保留的却是不在常人记忆中所拥有的现实画面。在社会生活中,洞察者高立峰用艺术方式为我们所做的事是留存那些被资本消费社会所构建的幻觉之外的真实,一种我们潜意识下不愿意看到的现世,一种被快节奏所消费剔除掉无价值的图景。洞察者是一个幻觉的刺痛者,当观者的个体经验是被社会机制所定制的时候,往往这些刺痛就会让我们回归人性情感,回归主体本身。高立峰先生2011年作品《被凝视的风景》中,我们面对风景的凝视转换为了一种洞察的视角,城市的形貌和人世景观在某种版画复刻的图像手法下唤起了对城市化进程中人类自我精神世界迷失与扭曲的反思。我们在这里,需要致敬的是这种洞察的制式。
两个人 2019 油画 200x122cm
打台球 2019 油画 200x120.8cm
艺术家高立峰观看制式的体系并非各自独立,他反而是相互组合、呼应着的。正是因为这些“制式”的存在,我们才在他的创作上体会到了某种在地性文化,也正是这种在地性的文化描写,才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了一位艺术家自我性格、情感、观念的样貌。这两者构成的是一幅可以动容观看者感受的温度,它并不炙热,不会像那些猛烈表达和用艺术进行权力博弈的艺术家们一样给观者带去灼伤感;它也不并是零度冰冷,不会像那些观念之至上,以创作构建哲思性世界观的艺术家们那样带来纯理智的知识触碰。在高立峰这里,一切都恰到好处、不轻不重、平淡平合。正是艺术家给予的这种常温,才能让我们带着艺术的包裹回去,等需要的时候,温暖没有他的未来风景。
文/宋振熙
高立峰(1963——2020)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系创始人
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87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获学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文化部第二届国家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动画学会会员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会员
从事动画设计教学:
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动画表现、实验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原画设计、实验动画短片创作、毕业创作及毕业论文等。指导学生在多次在国内外动画创作竞赛中获奖。从事动画艺术教学、创作及研究。撰写动画教材多部。
撰写论文:
《实验动画创作中的内涵探索和形式实验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共同体”下的多元化现象》
《走向时尚消费的798》
《浅谈实验动画创作中的内涵表现》
《浅谈雕塑在城市广场空间中的开放性》
《浅谈温克尔曼的艺术史观》
《浅析影片<蓝>中的心灵自由》
《实验动画短片内涵的探索性浅析》
《基于“当代艺术中的巫术就是真正巫术”观点的再思考》
个人影像作品:
2011年《记忆-1·长在红旗下》3分38秒/720*576(影像/动画)
2011年《记忆-2·时代物语》2分37秒/720*576(影像/动画)
2002年《阳光初照大地的日子》2分20秒/720*576 (动画)
2002年《失衡者的记忆》1分540秒/720*576 (动画)
2012年《12月3日》10分52秒/1280*720(影像/动画)
2012年《被凝视的风景》1分59秒/720*480(影像/动画)
2012年《沈敬东语录》1分54秒/720*576(动画)
《天堂鸟》(早期作品)
《渔翁的故事》(早期作品)
参与的动画影视作品:
动画电影:《宾虚》(中美合拍)、《妖树》(中国)、《梦回金沙城》(中国)
动画电视:《神冠》(西班牙)、《忍者神龟》(英国)、《街头霸王》(美国)、《三剑客》(法国)、《莫扎特》(法国)、《Wheel》(法国)、《白狼》(法国)、《莫拉》(加拿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等数十部。
2003年—2005年 参与动画电影长片《梦回金沙城》的策划和设计制作工作,担任影片塲景造型设计等。该片于2010年7月在全国各地影院上映,获2011年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影片奖。
参展:
2002年8月 首届中国动画短片学术奖、获组委会特别奖,北京
2002年12月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获最佳创意奖提名奖),北京
2006年4月“错位”高立峰动画影像展,南京
2007年10月 韩国富川国际动画艺术家作品邀请展,韩国
2008年10月 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北京
2010年1月 2010上海粉画年展等,上海
2011年6月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北京
2012年11月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实验艺术教学展,南京
2012年12月 中国学院奖艺术作品大赛,北京
2012年12月 南艺百年传媒学院教师展,南京
2014年5月 南京艺术学院首届实验艺术展,南京
2015年12月 “亚洲视野:AMNUA国际影像论坛暨特别展映”,南京
纪念高立峰
老高走了,在2020年的清明。
三年前,老高因为生病,渐渐在学校里就见不到他了,但我们谁也没想到他突然就这么走了。
二十年前,我刚到南艺工作,老高是我最早认识的几位同事之一,那时尚美学院刚成立,教学楼还未竣工,老高带着第一届学生在安徽写生。当时老高在国内知名的动画公司有着资深履历,我也刚刚从电视台离职,我们都是从业界回到高校的人,都想着把自己在业界积累的经验全都教给学生。
老高是尚美动画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传媒动画系第一任系主任。南艺传媒学院的动画专业现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一流专业,老高为此付出的心血和贡献,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我和老高一起参与过一部动画电影的创作,但老高真正喜欢的是实验动画,那种艺术的,纯粹的表达,南艺动画专业实验动画方向的课程体系也是老高一手打造的,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
老高性格温和,平时安静而寡言,只在喝了酒以后,才会兴奋得像个孩子,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有着一个艺术家的高傲和单纯。
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薛峰给我发来了老高治疗期间的日记:“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不得好死,一个‘平凡平庸’的人往往得以善终,因为舍弃。做一个平凡、平庸的人,让‘奋斗有成就的人’去折腾这个世界吧。”
他走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他甘愿做一个‘平凡平庸’的人,去感知生命本身的意义。
而我们在梳理他曾经的论文,曾经的作品时,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老高,一个用生动的形象去创作和表达的老高,一个对学生温和而善良的高老师。
他留下的这些论文和作品,就并没有离开我们。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纪念他,是让老高依旧活在我们心里。
王方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2020年4月23日
永远怀念高立峰老师!
高立峰动画&绘画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学术主持:薛峰
策展人:陈瑞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3月30日至4月18日
开幕时间:2024年3月30日 下午 3:00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号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