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高世名:站在2024 关于人与艺术的百年辉煌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4.04.11 来源:凤凰艺术
 
2024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2024“国美发布”上进行讲话。他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艺术创新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出了一大批对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和学者。
 
而在提到未来发展时,高世名院长强调了中国美术学院对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视,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他认为,艺术与AI的结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对人类智能和创造力深层次的挖掘和拓展。中国美术学院不断推动跨学科研究,旨在探索艺术的新形式和新境界,以及通过艺术教育的创新,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此外,高世名院长还提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在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推动社会创新、以及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计划和愿景。通过创建艺术通感研究中心、参与长三角艺术行动等举措,中国美术学院正努力成为全球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2024“国美发布”上讲话
 
 
1924年春天,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刘既漂、王代之为首的二十余位旅欧艺术家在巴黎成立“霍普斯画会”,即海外艺术运动社。同年,他们在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举办了海外首个中国美术展览会。通过这次展览,旅居斯堡的蔡元培先生结识了这群风华正茂的艺术青年。四年之后,在元培先生的邀约下,这群青年艺术家齐聚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开启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 1924年2月,海外艺术运动社在巴黎正式成立旅欧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
蔡元培为名誉会长,林风眠等十人为筹备委员。5月21日,展览在斯特拉斯堡的莱茵宫揭幕。
林风眠42幅作品参展,是出品最多的画家。
 
 
▲ 1924年5月举行的旅欧“中国美术展览会”宣传海报
 
 
此后的一个世纪,这座艺术殿堂历经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于时代洪流中弦歌不绝,于风云激荡中初心不改。她培育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泰半名师大家,更成为各个历史时期艺术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作为中国艺术创新思想的引领者,在这里排演出了中国二十世纪艺术革命与革命艺术的双重变奏。
 
去年,适逢国美建校95周年,我校创办“国美发布”平台。目的是在每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开学典礼的纪念日,建立一个文化创意的公共发布平台。我们衷心希望“国美发布”在未来能够超出国美,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乃至整个创意领域的开放节日。
 
刚刚发布的“国美百年巨匠”中,有艺理兼通的绘画宗师,有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有纪念性雕塑的开创者,有书法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也有中国现代设计的拓荒者;有奔赴延安、以笔为旗的革命艺术家,有国难当头保存地上文物的领军人,有抱残守缺的国粹名宿,有昂扬激越的左翼文胆,更有享誉全球的艺术先锋……。这百年巨匠之中,有的成为蜚声海内的文学家,包括第一任雕塑教授、中国象征派诗歌鼻祖李金发,以及著名诗人艾青;也有学力精湛的哲学家,如被誉为“现代玄奘”的梵学大师徐梵澄,以及最早阐述中国哲学对欧洲之影响的朱谦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名录中有九人现场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中流砥柱。这百年巨匠之中,更有一批与新中国一路同行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作品融入国人记忆,他们的教育生涯哺育了一代代莘莘学子。
 
 
▲ 国美百年巨匠(部分)
 
 
看着这百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我们很骄傲,同时也很有压力。国美是一座群峰挺立的山脉,雄壮巍峨;国美是一条璀璨瑰丽的银河,群星闪烁。这百余人的巨匠名录是国美的荣光,是国美献给世界、献给艺术史的礼物;同时,这何尝不是对我们当代人的激励与鞭策。从今年开始直到2028年,我们将动员国内外学术力量,围绕百年巨匠实施一系列创作与研究,梳理学院文脉,弘扬国美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巨匠们的学术发掘,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学院之根本在于“出人、出作品、出思想”。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保持本色,这份巨匠名录就一定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响亮!
 
 
▲ 中国美术学院创办时期先贤
 
 
去年2月,文旅部全国共建高校会议期间,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周庆富院长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廖昌永院长筹划,创建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一方面是希望在这个学科分化、道术分裂的时代,推动一种艺术的跨感官体验、跨模态研究,汇集绘画、音乐、书法、建筑、诗歌、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拓展艺术的通感境界,于眼耳鼻舌身意的交相作用中共同探索艺术创造的源代码。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诗论、画论、书论、乐论都共享着同一套通用的品评体系和美学趣味。这提醒我们,经由通感研究,我们或许可以在现代学院教育中重新启动久违的感性之学、感受力之学,形成一种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一种诉诸感性的、有感觉的教育,一种感而后觉的教育,一种贯通之学,一种不言之教。
 
 
▲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发布
 
 
这几年,中国美院的师生们逐渐凝聚出一种共识——教育之使命是“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艺术之目的是“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21世纪,世界的发现是互联网时代的混合现实、虚拟世界,人的再次发现则是要通过人工智能。AI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方向,过去两年这个领域的发展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日新月异。刚才陈岩老师发布了“中国美院AI中心”,介绍了学校在AI领域的工作设想。在艺术领域,中国美院介入AI较早,我们的态度也比较明朗激进。有人说,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之存续。我们认为:对AI的所有批评和担忧、AI的所有弱点和危险,人类自身一样都不缺。AI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来自人自身。有人说,人工智能将替代人本身。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像人,更不是为了取代人,它有自己的未来,多种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我们探索人类智能本身——我们的思考、学习、分析、推理、规划和想象……究竟是怎样的智力过程。AI不只是研究和制造的工具,更是感知和思维的工具;它是人自我认知的镜子,也是人类社会意识的镜子。它不只是工具,更是伙伴;AI是我们的一部分,是人类未来的一部分。
 
那些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都不是真正的创造,甚至算不上真正的智能。人类智能并不只是计算或逻辑,因为数学不是逻辑,逻辑不是智能;数理之外还有情理,计算之外还有体验和直觉,有冲动、目的与筹谋,有洞见和愿景。人类不但有eidos还有pathos,不但有logos还有mythos,更重要的是还有欲望和本能、关怀与期待。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行动”;正是这些计算之外的东西,成就了人的智能,使人成为人。
 
因此,我始终强调有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我们的AI中心,要鼓荡起两个AI的互鉴、纠缠与辩证。朋友们,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应该是与人工智能水乳交融的全新主体,具有与AI一起进化的胆略与能力。这个全新的数码主体将在与“人工智能/艺术智性”这两个AI的缠斗、耦合中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能够驾驭算法甚至反超算法的“人+AI”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主体将在远超自然人的尺度上学习和创造,在未来漫长岁月中汇集人类所有的知识、激活人类所有的文明基因,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尺度的“通”与“变”。
 
对于CAAAI中心,我想说——未来无限广大,我们满怀期待!
 
 
▲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发布
 
 
三年前,中国美院成立了美丽中国研究院,旨在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这几年研究院的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多方支持。今年,我们将与人民网一同创建“美丽中国影像中心”,负责人是我们学校的特聘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老师。
 
 
▲ “大地之歌·2024美丽中国纪事”中华艺术宫(北京)展览现场
 
 
这个影像中心的视觉采集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采风,美丽中国也不只是大好河山、美丽画卷。我们要以摄影为方法感知社会,洞察现实,直击社会现场,把握时代进程,用影像记录、呈现新时代的历史刻度,为美丽中国、“更好的中国”建立一个落地生根的感觉机制和社会性的视觉档案。这需要我们调度起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摄影家、影像艺术家,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美丽中国建设进行一场持续的解释性报道、社会学素描。随着这个影像工程的展开,艺术家们将养成一种更切身的历史意识、更深刻的社会感知、更鲜活的现实感觉,从中孕育出一种更加辽远博大的艺术关怀。
 
 
▲ 美丽中国影像中心发布
 
 
去年年底,中国美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名校大城、交相辉映”的新篇章。接下去,国美将积极投身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最前线,以一流的艺术、设计和创意资源,从文教、文创、文旅、文娱四个方面,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艺术的创新能量。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是一座创新型的城市,她的开放、包容使她在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引领着中国社会风尚和都市文化的发展。上海更是一座世界性的城市,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这座城市始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是国际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枢纽。去年是上海开埠180周年, 180年后,当我们回望、经验并且辨识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过往,我们看到现代文明的华丽景观,我们看到中国革命的开天辟地,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的传奇与梦想交织辉映;我们更看到,这座伟大城市的现代进程演绎出百余年来国人的抗争和寻觅、离合与悲欢。
 
在长三角、在上海,我们特别能够感受到这个新时代的激越脉搏。身处这磅礴恢弘的时代进程之中,我们何以自处?艺术如何作为?
 
 
▲ 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
 
 
从今年开始,中国美院将启动“长三角艺术行动”。我们会把艺创与科创结合起来,依托长三角最优质的发展要素,深入探索“艺术-科技-思想充分联通、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教育-产业-社会整体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我们将凝聚起原始创新、突破创新的磅礴力量,打造文化艺术、创新设计、先进制造赋能数智社会的实验场,形成艺术、科技、产业跨界融通的创新联合体,将艺术设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转化为落地生根的新质生产力。
 
1924年5月,蔡元培先生在中国美术展览会开幕当天做了两场讲演,开幕式上讲的是“东西文化之调和”,招待会上讲的是“科学艺术之调和”。一百年过去,这两个讲演主题与今日中国美院之办学主张完美契合,我们的主张是——“全球本土双轮驱动,人文科技双向会通”。
 
朋友们,艺术之功、教育之德,皆在于“自觉觉人,开物成务”,而大学的责任是“引导心灵向上,推动社会创新”。今天的“国美发布”精彩纷呈,既有梳理学院文脉、塑造百年巨匠的研究创作工程,也有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艺术行动,更有两个AI交互发展的未来探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百年名校的“经典之学”,也看到了扎根中国大地、助力美丽中国的“有为之学”,更看到了一种跨界融通、道器贯通的“创造之学”。这一项项崭新的事业,从多个维度呈现出国美人的开放视野和远大抱负。
 
朋友们,在国美校庆96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济济一堂。我们相会在这里,不只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汇聚一个世纪的能量再次出发。我们期待更多的项目与成果加入到“国美发布”平台上来,我们希望更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加入到国美的事业中来——让国美精神含弘光大,让国美之路四通八达。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8090青年建筑师,一次在乡野的集体亮相· 杨千的荧光绘画探索:为艺术带来新的边界与...
· 2024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独家对话9大中...· “艺术半壁-通惠河畔公共艺术季”启动,用...
· 绘画常温——作为高立峰艺术的“观看制式”· 泰国双年展:一种未被主流规训、未被资本收...
· 周春芽:没有真诚,艺术是搞不好的· “新刻度”和钱喂康:向艺术中引入一种毕达...
· “行为艺术之母”也开始卖货了?艺术的尽头...· 陈世英艺术展三度亮相威尼斯 《超越》将于...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