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从贝尔廷"艺术史终结说"看中国当代艺术理论
时间:2016.08.25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邵进
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
 
    一、传统艺术史的困境

    贝尔廷关于乔治·瓦萨里、温克尔曼以及黑格尔艺术史书写的讨论说明了艺术史是由艺术史学家极具个人化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所主观塑造的。瓦萨里认为艺术理想并不存在于每个不同的时代,只存在于古典文化之中,他“写就的是某一观念支撑下的历史”;温克尔曼则不满足于书写同时代的艺术,他把目光聚焦至古代艺术,并作为其唯一的考察对象,并且“希望当下和未来的艺术能够完成对古代艺术的模仿”;黑格尔虽然把艺术第一次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使得艺术史学科的独立存在成为可能,并且预言了艺术去边界化的发展趋势,但他建构在观念形式上的观点试图在历史之外作出决断,并不适合当代艺术的讨论。

    贝尔廷还分析了沃尔夫林和李格尔的艺术史书写方式,李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风格问题》,沃尔夫林于1915年出版了《艺术史的基本原理》,副标题为“新艺术中的风格发展问题”,和温克尔曼一样,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他们所处时代之前的艺术,不同的是,他们秉承的观念都只关心艺术的形式或风格。贝尔廷甚至认为艺术史就是由“历史”这一概念扩展到“风格”这一概念而形成的,而这种颇具“现代性”的面貌“给出的历史图景过于单一,用强加的风格意志统治艺术史。”

    沃尔夫林在《艺术史的基本原理》中写道:“最终会出现这样一种艺术史,人们可以经由它一步步地触摸到现代观看方式的发生。”并且用“紧密无缝的次序”描述风格的接替。李格尔和接下来的迈耶—格拉斐也将各自的研究套上“风格”的标签,他们无视新旧艺术的差异,只关心如何维护艺术史内在的统一。

     在贝尔廷看来,“艺术”和“艺术史”均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艺术史就是由“历史”这一概念扩展到“风格”这一概念而形成的,并不是自古就有。

     19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的众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艺术史开始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逐渐从历史学各学科中脱离出来,这时便需要在独立的艺术史学科中建立起属于其自身的原则。贝尔廷指出“到了19世纪,人们发明了‘艺术史’这一学科,所有的作品再次被简化为仅仅具有证据的功能,用以证明艺术风格演变的轨迹。”而后,西方学者在现代艺术中也继续沿用此法,因为无论是古典大师还是现代艺术家都有同样的风格,故这样的做法显得并不太难。而对于现代艺术家而言,一旦艺术被简化变成了风格,那么即使舍弃写实也不等于和过去彻底断裂,也就不必再过多考虑新或者是旧的问题,他们已经和古典学者站在了同一个艺术历史模式中。

    
二、全球艺术与世界艺术

     由于现代主义是由19世纪的欧洲所建立起来的,所以在当时设想一种普遍、统一的艺术是有可能的。贝尔廷认为现代性是欧洲独有的文化现象,人们凭借“现代”这种观念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并要求对社会和文化进行根本的改造。然而二战之后,现代艺术在美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欧洲现代艺术的霸权地位遭遇到了动摇。欧洲特别是德国虽然在战后希望重拾昔日由于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而被迫中断的现代主义传统,但在现实之下,原先的情况发生了改变——现代主义分裂成两个中心:欧洲和美国。

     贝尔廷还提出了“世界艺术”和“全球艺术”两个概念,但是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他指出世界艺术的规模越来越大,跨文化的问题在今日的世界范围内越发凸显出来。贝尔廷关于“全球艺术”工作的开展试图不按照时间、地域、创作方法等因素来进行分辨与吸收,而是围绕包括创作及其周围语境的构建者们所做的工作在内的全方位的实践来邢成其“当代性”的论述。辨别和吸收他者,而是围绕艺术系统各方面的实践,包括了创作以及围绕创作所发生的语境的建构者们的工作来形成一种关于“当代性”的论述,在这个论述中,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其中每个区域的思考和实践是这个系统中的其中一个维度。这无疑是贝尔廷希望跳出以欧美为中心话语的大胆尝试。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2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巫鸿:建构世界性的中国艺术史· 谷爱凌曾担心学艺术史找不到工作,艺术圈炸了
· 徐累:理解传统最可行的一个办法,就是研究...· 朱青生:中国艺术史概念的重新建构
· 宋晓霞:艺术史观与现代性反思· 贾方舟:一切艺术史都是批评史——漫谈艺术...
· 蔡国强:“天梯”之后我要想做通往艺术史的梯子· 政界商界艺术界多面手罗纳德·劳德加入盖蒂...
· 从贝尔廷"艺术史终结说"看中国当代艺术理论· 如果没有展览 艺术史也许不是现在这样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