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陈文令
导读:这个占地30亩的乡村公共艺术项目,陈文令己经用了两千多吨各种颜色的石头,半年多时间里,他每天带着15个农民工和两台吊机,用在地性的创作方式筑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乡愁——金谷溪岸。
建造这个溪岸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用一张正式的设计图和施工图。而且采用中国古代园林“叠山造园”的方式,因时因地、因势因材进行自由创作。
这是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建造的公益性艺术公园,也是陈文令第一个大地艺术处女杰。期待再用4个月的把它造成一条永久经得起大洪水考验,并富有魔幻景观的溪岸公园,它将是能够让人和各种动物亲近水域、亲近大自然的艺术溪岸。
谨此献给陈文令的故乡和母亲。
“金谷溪岸”部分景观,巧思之处
“金谷溪岸”的造梦人
文/王海青
站在西溪岸边,2022年春天“哗啦”一声在眼前铺展开来,从脚下延伸到对岸的荔枝林,远山含黛,碧水传情。沿岸基和溪流摆放的一件件艺术作品,与自然水乳交融,给古老的村庄增添了艺术的气息。
这组大地精品的创作者便是陈文令。日前,笔者在西溪畔见到了正在忙碌中的陈文令,他神采奕奕,透过他的讲述和对前景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春天正与眼前的春意相遇。
营造西溪景观
把当代艺术引进古老村庄
“金谷溪岸”部分景观,使用了两千多吨各种颜色的石头
西溪,是福建安溪第五大支流,穿山过岭,一路跋涉,静静流淌千百年,滋润村舍沃野,但被自己的子孙掘沟引流,据岸造景,还是史上第一次。
2021年11月开始,陈文令在老家安溪西溪金谷龙安桥附近绵延300米的溪岸上展开他的大地艺术创作,率领15个工人,一台吊车和两台挖掘机日夜工作。砌河岸、造戏台、塑景观、立雕塑……热火朝天。陈文令最有代表性的8件雕塑作品《仰望星空》《行走的人》《羞童》等在地性艺术创作作品被竖立在岸基上和溪流里。8件雕塑体量各异,最高近9米,平均高度在3米以上,有的是铸铜烤漆,有的是镜面不锈钢结构,一些书法刻石及功能设施也正逐步到位。欢唱的溪水倒映着斑斓的色块,连绵的山峦点缀着艺术品的线条,古老山村因为当代艺术品的介入更加风姿招展。
按照设想,陈文令计划在溪岸上打造面积30亩的总体艺术项目,安放自己的一段梦境,给家乡贡献一道风景。陈文令坦言,一开始自己也是有疑虑的。文化艺术界有“恩格尔法则”一说:偏远乡村不宜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因为没有持续的文化消费能力,文化“内循环”难以形成,容易导致项目建设落败。但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坚定了陈文令的决心。
“金溪谷岸”夜景
当图纸在逐步变成景观时,西溪两岸的孩子们小鸟入林般急不可待蜂拥而至,把景观地带当作“游戏场”;有的邻居把茶桌搬到了溪流中央的石头上,将自己变成风景里的一部分;村里年轻人发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上的图片和短视频引来山呼海啸的点赞和评论,四面八方的游客循迹而至,西溪两岸人潮如织,景观建设区域成为2022年春节期间火爆的“网红”打卡地。
景观建设的专业性和在地存在感,以及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也得到了国内乃至国际艺术界同行的肯定。“艺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在地建设目的是造福桑梓。何况当代传播手段改变了传统时空概念内涵,吸引众多同道者慕名而来。”陈文令暗下决心,“为了深爱的家乡、身边的乡亲和天下知音,我一定要把手上的项目做好。”
但还是有个难题挂在陈文令的心头:到底该给景观起个什么名字?最终,他采用了旅法华人艺术家王度先生的建议——“金谷溪岸”。简约而模糊的一个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特别适合现在用。“金谷溪岸”点明景观空间位置,足以代表当下的存在,至于以后造成什么样子,他自己也在期待着。
从厦门开始艺术远征
用创意表达对当下环境的关注
“金谷溪岸”村民和陈文令的雕塑作品
陈文令出生于安溪,厦门人是通过“小红人”认识他的。2001年陈文令在厦门曾厝垵沙滩上,以大海、沙滩、蓝天为背景举办海滩雕塑展,一百多件“小红人”得到了艺术界的关注。因为“小红人”的惊艳亮相,2004年陈文令受邀到北京红门画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驻地创作,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他在北京的发展,一场艺术远征就此起步。
截止到目前,陈文令已在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参加过多场重要群展或举办个展,是国内外雕塑界不可或缺的艺术家,也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拥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荣誉院士、中澳艺术大使等诸多身份。
陈文令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他的许多作品都善于运用环境因素,表达他对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阐释他对社会环境的介入与看法。2020年,陈文令被疫情困在安溪老家,他以“每日一顶”的方式——用自己的光头顶着各种物件,记录了他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疫情下生活的关注,并在2021年举办了一场摄影个展,想借此引起人们对“人与当下社会事件关系”的思考。2021年,陈文令还进行了一次期待已久的远足,自驾3000多公里到西藏,一路行吟一路歌,依旧延续了“每日一顶”的创作方式。
扎根泥土的造梦人
希望把家乡和世界连在一起
在“金溪谷岸"玩耍的村民和游客
2021年回到安溪老家过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陈文令拿到300米溪岸。与当地协商后,确定了在地性艺术方案,这便是“金谷溪岸”——一个由艺术家创作的公益性艺术项目,一项人与各类生物都能亲近溪水的艺术工程。
就在春节后,2022年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授予来自非洲布基纳法索的建筑师凯雷。陈文令说,在凯雷身上,他得到了两个启示:一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二是创作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艺术。他认为,当代中国艺术家必须立足民族、面对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找到自我定位。
整个“金谷溪岸”是一个超大型的大地艺术作品装置,陈文令拟采用古代的“道教精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表已有地形,就地取材,叠山造园,同时借助国际化艺术语言表达,让家乡和世界连在一起。在他看来,家乡的美应该让世界知道,当代中国人要有这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如今,“金谷溪岸”的建设还在继续,陈文令表示,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会移交当地政府管理。让这个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配套,是他最大的愿望。
脚踏家乡泥土,仰望万里晴空,陈文令说,“很久没有这么开心地工作过了,劳作很累,心情却非常轻松。”而他的梦想也正在一步步落地成美好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