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右至左分别为:开幕论坛嘉宾宣琛昊,开幕论坛嘉宾张离,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艺术家秦一峰,秦一峰夫人于伟萍,展览统筹萧斌。摄影:shaunley
今天下午,艺术家秦一峰全新同名个展“秦一峰”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览呈现了200多件艺术家从2013年至2023年间拍摄的负片作品,包括放置在灯箱中的145件负片原片,50多件悬挂在展墙、放置在展厅地面的负片打印微喷,以及一件抽象绘画、多份工作笔记。
从四年前,秦一峰开始筹备本次展览,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亦多次探访秦一峰工作室,支持艺术家独特的创作形式。
王薇馆长在开幕式上介绍:“这10年中秦一峰不断进行实验和探索,尝试把立体的家具残件、玫瑰花拍平、拍消失。在与秦一峰交流的过程中,他数次提到龙美术馆12米的挑高空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产生了这一组平放在地面上的作品《24块阳光》,我觉得非常欣喜和感动,因为一直以来龙美术馆都坚持与具有不同特点的优秀艺术家合作,期待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我们也期待与艺术家携手共进,丰富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基于此,我相信这场展览是非常有意义和成功的。”
“秦一峰”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shaunley
本次展览的主体部分呈现了秦一峰2013年至2023年间以明代素工家具残件为对象拍摄的负片。27件打印微喷、145张负片原片构成的“27联为一”的整体,在展厅三个空间依次铺成开来。秦一峰在这些作品中反反复复进行着实验:把立体之物拍平,把物体的物质性消解,让可见之物消失,让缥缈的日光成为一个立方体再现,多层次的矛盾沿着时间脉络在作品中层层递进。
“秦一峰”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shaunley
龙美术馆主展厅巨大的挑高空间激发了展览新的布局形式:作品从墙面上解放——由24件灰色立方体组成的全新作品《24块阳光》首次以平置于地面的方式展示。这使作品的矛盾性进一步推进,同时,秦一峰这十年来压进画面里的空间与展厅12米上空形成对峙,为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和复杂性,成为本次展览的核心作品。
“秦一峰”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shaunley
秦一峰的负片创作始于2010年出版《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一书,在拍摄一明代桌角时萌生了将立体之物用相机拍平的想法。将三维立体通过二维平面呈现从而制造出空间矛盾,这在秦一峰1990年代的绘画创作中已然存在。本次展览也将通过一幅秦一峰早期《线场》绘画和《明式素工圆方形制》一书的展示,为观众提示秦一峰负片创作的原始动机和契机。
“秦一峰”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shaunley
秦一峰,《线场4 》,纸上丙烯,77x106cm,1993
秦一峰,《明式素工圆方形制》内页
秦一峰,[2011/06/08 11:32 薄云],纸板框,30.5x32cm
近年来秦一峰将创作镜头对准了玫瑰花,为了消解负片中的空间立体感,他将自家庭院中的蚯蚓土作为绘画材料引入到创作中。在秦一峰看来,相较于明式素工家具丰富的文化内涵,玫瑰花寻常易见。
无论是家具残件还是枯萎的玫瑰,都是生命的一种终结,终结之后再生。他选择以生命的残像作为拍摄对象,指涉的是死亡和终结的命题,体现在画面中是更加的虚无:一片灰色的黯淡中,物体若有似无,几近消失。面对死亡,面对终结,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接受,这是秦一峰的创作反复触碰的主题。正如秦一峰所说“所有生命结束以后会是什么?地球终结了以后还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去体验。”
“秦一峰”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摄影:shaunley
展览将从1月27日持续至3月31日,欢迎大家前往龙美术馆一楼主展厅,沉浸式地欣赏秦一峰持续了十多年的负片作品,在逐渐“消失”的作品中发现真实存在的丰富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