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红木家具市场“高烧不退”:幕后或有推手
在今年骤寒之前,红木家具可称得上连续“高烧不退”。一个例子也许可以佐证:2007年春节,一位福建商人欲将持有的一件海南黄花梨衣柜出售,开价300万元,买主嫌贵,未能接受。到当年5月,卖家已将价格调整至600万元,被另一买家斥为“抢钱”,生意同样未成交。到2008年底,这衣柜终于售出,成交价近2000万元。
骤寒之前是“高烧”
海南黄花梨是红木中的“极品”,由于著名收藏家、业内泰斗王世襄力荐,加上原材料砍伐殆尽,其身价自上世纪90年代起超过小叶紫檀,一跃成为最贵的红木,现今原材料市场价每吨已逾千万元。“海南黄花梨原生林早就砍完了,现在有部分人工林,长了30年,还只有碗口粗细,当中能制作红木家具的心材只有筷子粗细,成材至少需要一两百年。因此,市场上的海南黄花梨,原材料也好,家具也好,价格只能随卖家叫了。”上海木材总公司《中国木材》杂志特约编辑陈克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产于越南的越南黄花梨,目前撑起了黄花梨家具的主要市场。越南黄花梨次于海南黄花梨,与产于印度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同属高端红木。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也日渐稀少,并且,由于相关国家采取一些限制木材出口的政策,颇有一木难求之势。
陈克俭常年前往东南亚国家木材产地进货,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越南黄花梨也越来越难买,他虽然在当地具有深广人脉,每次也只能买到两三百公斤。因此,中端红木大红酸枝,已成近几年的市场主流,因原材料相对较多,价位也相对便宜,是为继黄花梨之后又一“明星”。
“从去年初到去年10月,大红酸枝已涨了两倍左右。去年10月,越南产地采购报价,一般的家具料卖到每吨15万元,好料卖到30万元/吨。越南黄花梨也是涨幅惊人,年初的时候,20厘米宽、10厘米厚、2米以上的好料,每吨200万元能买到,到10月,550万元都买不到。年初买一个越黄的树头,每斤1000元能买到,10月份时3000元都买不到。小叶紫檀年初40多万元就能买到一吨,10月时也已经卖到每吨100万-150万元,好的老紫檀,每吨更是要200万元。”陈克俭告诉时代周报。
“原材料要讲等级,要看木头的长相、好坏、颜色,等级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越南黄花梨等级好的、较稀缺的,去年10月要卖500万-800万元/吨。小叶紫檀的好料两三百万元一吨不稀奇,一般统货也要100万-150万元/吨。大红酸枝的顶级材料在每吨30万-40万元,一般能制作家具的料在每吨15万元左右。现在原材料基本上还是保持去年10月的价格,没什么大的变化。像大红酸枝,尽管春节时一般的料下跌了一两万元/吨,这个月又反弹到了原来的价位。”上海易霖艺术品雕刻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施鹤兵表示。
十年涨势
红木的涨势颇有渊源。事实上,随着红木家具日渐升温,一波向上的行情已持续近十年之久。“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本来平稳的红木价格开始下探,2000-2001年到达最低点,之后便缓慢上走,2003年开始明显升温,到了2006、2007年,开始成倍翻涨。有些材料,比如大红酸枝,2006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2007年又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施鹤兵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红木价格也有所下行,跌幅一度高达50%,但当年底即开始反弹。“2009年又开始一路往上走,当年上涨了30%左右,原来卖7万元一吨的料,2008年跌到4万元左右,到2009年又回升到5万元左右。在这一轮骤冷之前,价格比2007年又翻了一番。”施鹤兵称。
业内人士称,在上海,最有钱的红木老板,并非家具生产商或经销商,而是囤积大量原材料的木材商。前些年买进木材,随着原材料价格不断翻番,囤积者的身家也连上新台阶。
对于木材涨势的一路高歌,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秘书长姜恒夫认为,各原料产地国提高木材开发和使用门槛,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国内红木原材料基本上完全依赖进口,产地国对砍伐进行控制,采购量变小,就导致经销商提高价格。”
红木家具原材料基本属稀缺资源,有“百年成材”之说,由于之前的过度砍伐,有些传统用材几近绝迹。在此背景下,越南、缅甸等原材料出口国不断加强政策限制,使材料出台更加困难。前年,欧盟等一些国家还推出了森林认证政策,即家具进口国在进口家具时,必须保证该家具用材取得了森林认证绿色标签。而只有没有大量消耗森林资源,没有对地球环境资源造成破坏的出口家具,才可以取得森林认证。对于没有森林认证的家具,进口国家不可允许其进口。红木家具用材,更是在严格限制之列。
“越南、老挝等国,厂家去那里一般买不到木头,必须要有当地渠道。当地不允许原料出口,半成品可出口,有厂家到那里开配料车间,把木材锯成板运出来,但这也必须通过当地人运作。而且,现在联合国对东南亚国家砍伐原木有一定的指标,海关控制很严格,这些因素让木材越来越紧缺。”施鹤兵表示。
幕后推手
近几年,红木家具行业过快扩张,导致用材消耗加大,也是红木涨价的另一推手。红木巨大的升值空间,吸引不少别的行业经营者,转而入行,小作坊式的家具工厂与日俱增。尽管在此轮“寒流”中,一些小厂颓然倒下,但全国红木生产厂家数量仍以万计。建新厂就要买材料,大量消耗势必抬升原材料价格。
“政府扶持的产业基地就有不少,如浙江东阳,江苏苏州、常熟,福建仙游等,红木生产遍地开花。”施鹤兵称。
姜恒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广东福建与江浙一带,已形成我国著名的红木生产基地,且各有其区域特点。“福建仙游大多数企业以红酸枝以上材质生产为主;广东中山大涌镇,是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材质应用较广泛,款式也相对注重现代感;广东江门台山市大江镇,高端材料应用较多。而浙江东阳大多数材质以花梨木为主。”
在陈克俭看来,上海虽然并未形成大规模的红木生产基地,却代表着家具生产的最高工艺水平。“同样材质的家具,福建生产的只能卖到上海生产的一半价格。上海家具因创新程度较高,在款式上不墨守成规,工艺讲究,往往开出天价也照样有人买。”
厂家营销手段的进步,也为红木家具价格的提升推波助澜。上海瑞欧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自2000年起主办中国出口古典家具展览会,当时为全国首个古典家具展会。当年,即有一百多厂家前来参展。“当时的厂家多为作坊式企业,营销手段缺乏,把古典家具简单地堆积在一起,显得很没‘身价’。”瑞欧总经理黄广年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随着展会办到第十届,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前来参展,厂商的营销理念也有了很大提升。“同样是一张椅子,有的经销商在旁边放两件盆栽,打上顶灯,布置得很有意境,价格就会高出许多。厂家的营销模式也开始转变,在前三届展会上,还有不少厂家会叫喊‘大减价’,现在这种自跌身价的做法没了,相反会邀请顾客去厂家参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具;并且,厂家也更重视售后服务了。种种做法也提升了家具的价格。”黄广年称。
“家具也要看会卖不会卖,有些会卖的经销商,能把家具卖到出厂价的三倍。”中国家具网创始人姚梅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在种种价格推手背后,自然也隐藏着游资的身影。“炒作的人一直有,只是多与少的问题。2007年,木材商都在拼命抢货源,有的地方甚至全民皆兵,像福建,只要有点钱的,都买木料放在家里。但2008年价格下跌时,很多炒作者木料在手上没卖出去,栽进去的也不少。”施鹤兵介绍。
姜恒夫也称,“并不是所有炒作者都赚了钱。2008年,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都来买木材,但红木家具的生产周期较长,木材首先要干燥处理,生产技术要求又相对严格,资金压在手里的时间太长,有些人就坚持不住了,木材降价卖掉的都有。”
据媒体报道,近一两年来,由于房地产等投资渠道收窄,又有不少包括地产商在内的游资进入红木行业,但这一轮炒作较为“耐心”。“我也听说过这样的小道消息,说温州游资已进入红木家具圈,买成品家具,如果成本再这么涨上去,过几年抛出肯定获利不少。此外,像红木原材料这一块,有其他行业的老板,钱没有其他投向,买几千万元的木料存着,我知道的就有好几家。”施鹤兵告诉时代周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