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同一个的基弗,在北京和在伦敦为何待遇如此不同?

时间:2016年11月24日 作者:郑姝 来源:澎湃新闻
 
央美展出基弗作品《莉莉丝的女儿们》 综合材料:纺织物、干燥植物 ,286.1x141.5x10.1cm ,2010 年
 

央美展出基弗作品《星空陨落》,照片、拼贴画、手工缝制的连衣裙 81 x 116 cm, 1995年
 
    这位德国策展人Beate Reifenscheid,一个被艺术家憎恶的策展人竟然坚持要办一个憎恶自己的艺术家的展,十分鲜见。除了利益,似乎无法解释。

    从专业角度出发,一个被艺术家以及代理人如此排斥的策展人凭什么策划这个展览?就因为她能找到作品么?但一个策展人的职责并不仅仅在找作品。她到底有多了解这个艺术家都成了问题,她对艺术家艺术的理解是否值得大众去倾听?她跟提供作品的藏家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不知央美美术馆可有研究考虑?
 
2014年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展出的基弗装置作品
 
    有人说,国际艺术市场为画商所把控,央美这次行为难道对于挑战传统腐朽的规则没有助益么?

    第一,国际艺术市场最起码不是全由画商所把控的。各方势力角力,彼此有合作,有妥协,也有对抗和制衡,所以基本游戏规则非常重要。一个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规则牵制各方,不管这个规则是否完美,在目前,它仍有效。普天下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体制,但可在实践里慢慢改善。这个展并不是以挑战并推动国际艺术市场规范为目的的。他们本是想跟基本游戏规则合作的,长时间跟人谈判,希望人家加自己一块玩,但被无情拒绝了。

    第二, 就算要推动国际艺术市场规范的优化,也需由内向外,进入游戏圈,玩得好,才有资格说话。央美展办得无异于将自己推离游戏圈十万八千里,还在国际上落了一个“不仅能力差,而且不讲理”的名声,这对央美馆日后的发展会形成多么大的负面效果,不难想象。

    希望这次“基弗(不)在中国”的事件能给国内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提个醒,得真正打开窗户看世界。愿望是美好的,能力要跟上。逐渐建立起像样的策展团队和规范的展览程序,多了解别人家的经验和规则。本土美术馆深耕于本土比跨大步办超出自己能力的国外展览有意义得多。一个大展钱从哪里来,作品从哪里来,策展人哪里来,要调查清楚,公开透明,从而杜绝私人利益裹挟公共机构的可能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