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台北故宫书画处处长:借展到大陆前提是通过司法免扣押

时间:2016年06月15日 作者:顾村言 来源:澎湃新闻

    刘芳如:有的。比如之前的“山水合璧”大展,我们借了浙博的,还有上博的,南宋“文艺绍兴”大展也跟大陆借了一些藏品。

    澎湃新闻:这次董其昌大展没借?

    刘芳如:台北故宫收藏的董其昌作品太多了,这次才展了四十几件,其实办一年的董其昌展览,一年四季这样连续下来都有作品,我们一共有三百件,所以好像不需要借了。

    澎湃新闻:这是让人羡慕的,北京故宫去年做《石渠宝笈》展览,邀请了海内外的众多学者到北京交流研讨,你们这次大展有没有想到比如邀请海内外的一些学者来进行一些交流,比如也举办一些研讨会?好像之前的“吴门四家”系列展也没举办学术研讨。

    刘芳如:没有主动地去邀请,但只要大陆学者或者是海外的学者来,他们愿意的话,我们会提供他们便利,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提供自己的见解,所以还是有交流的。在比较轻松情况下的学术交流,一直在做。

    澎湃新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陆的民众特别期待很多台北故宫书画能到大陆展出,大陆博物馆的文物到台北很多次了。比如,上海以后也想办一次董其昌大展,如果能有部分借到上博展出——您觉得将来有一天有没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双向交流一下?

    刘芳如:有的,只要那个前提能满足,就是通过司法免扣押。

    澎湃新闻:我记得多年前在上海与(台北故宫)周功鑫原院长对话时,她也是提到这个问题。

    刘芳如:但这个问题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

    澎湃新闻:之前你们的文物到日本去,似乎也面临过这个问题。

    刘芳如:是的,现在解决了,所以你看日本的“从王羲之到空海”大展我们也借了19件,这个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当然也要考虑说跟我们借展的博物馆设施、条件够不够。
 

    大阪市立美术馆“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法书名迹、汉字假名的联芳竞秀”特展开幕式现场
 
    澎湃新闻:如果能有实力向你们借展,一般应当是上博、故宫这样比较大型的实力型博物馆了。

    刘芳如:不过说到两岸的人员交流,其实老早就一直在进行的。

    澎湃新闻:是,但人员交流毕竟还是小圈子化,因为博物馆是一个对公众的教育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的机构,它更多的是在辐射广大的民众,所以通过展览与展品的双向交流并面向公众,可能会呈现更好的效果和影响。

    刘芳如:不过现在因为科技太发达了,我们有很多数码产品了,我觉得可以先推这个部分的展览。

    澎湃新闻:台北故宫的数码电子产品,有没有一些图录还没有完全上网,比如像董其昌的。

    刘芳如:没有。我听说上海要成立一个董其昌的博物馆,他们前一阵想要跟我们申请所有董其昌的图像档案,但我们是持保留的态度了,毕竟我们这一次的展览才公开了四十几件,我们不可能把三百多件都公布,这个阶段暂时不会提供。

    澎湃新闻:像做董其昌的大展,三百多件董其昌的作品,你们都经过梳理和整理吗?

    刘芳如:有,都整理过。其实在我们院内的典藏管理系统和供院外一般任何读者可以查询的系统都可以找到基础资料,基础的文字资料,还有比较小的影像档,都是可以的,有兴趣也可以试着检索看看。我们典藏数码化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
 
 郭熙《早春图》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