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王倚山谈荣宝斋上海攻略

时间:2012.07.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王倚山

荣宝斋(上海)推出的张大千、溥儒的作品


        王倚山是全国拍卖场上的传奇人物,2011年秋拍他作为荣宝斋(上海)的掌门人,携带这个北京品牌抢滩上海拍卖市场。经过2012年调整行情的考验,日前他向记者娓娓道来,谈到了他的上海攻略。

  春拍实现软着陆
  去年,荣宝斋(上海)的首拍十分高调,王倚山调动其在拍卖场长袖善舞十几年累积的各种资源,包括从被誉为“民间小故宫”的荣宝斋资料室拿出了22幅近现代书画精品,以超过8.1亿元的落槌总价创下了上海艺术品拍卖单场最高成交纪录。尽管如此,王倚山却“好汉不提当年勇”,把这个辉煌成果略过不提。媒体披露的一组数字也许能透露些个中缘由:那场拍卖80%-90%的拍品来自北方,买家所办的290个牌中只有70个牌是上海本地,最终买到手的只有5个牌,本地委托只有200万元。
  为此,今年春拍荣宝斋(上海)改弦更张,采用本土化策略,结果拍卖总额仅为3亿多元。尽管如此,王倚山却笑逐颜开。他说:“去年我们拍了8个亿,今年3个亿,但今年我比去年更满意。”他认为,去年首拍的成功,基本是依靠以往积累下来的资源,虽然落槌就达八个多亿,但这样的拍品来源和买家结构是不可持续的。而此次春拍,公司得到了业内藏家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国书画部分,拍品三分之二来自上海本土,拍场上三分之二的买家也来自上海,九成的买家是新面孔。
  “以往我们是靠"输血",现在公司有了新鲜的血液,有了"造血功能",说明荣宝斋(上海)正快速融入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成功地迈出了扎根上海的第一步,也证明了公司目前的业务方向与经营策略是正确的。”
  瞄准海派书画
  王倚山是南京人,却在2003年后担纲北京荣宝拍卖(“荣宝斋”控股的有限公司)。他对如今拍卖场上北强南弱的市场格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拍卖市场的第一阶段,即1992年到2003年,北京和上海的拍卖不相上下,但2003年之后,北京拍卖市场大发展,逐渐拉开了与上海的距离。这是竞争带动的结果。而当年北京市场的“搅局者”,就是他所率领的北京荣宝斋。如今来到上海,他也会把竞争带入上海。通过行业竞争使上海的拍卖场气氛热烈,拍品品质提高,引起公众的关注。
  他认为当前拍卖场上出现的行情调整,除了中国整个经济形势的原因之外,也有拍卖行业自身的原因。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待行情调整的原因:一是艺术市场自身的规律,促使行情调整;二是拍卖公司缺乏自律,前两年盲目追求市场规模,现在不得不自食其果;三是监管缺位,致使市场上赝品猖獗、假拍横行。因此,荣宝斋(上海)强调服务第一,不与客户争利。他还把公司的四大信条逐一道来:一是诚信,二是服务,三是来源,四是自律。为什么来源要特别强调?他表示,艺术品是顶级奢侈品,具有投资交易金融保值功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具有观赏性,有让人们占有的欲望,因此必须是要名家名作,经过权威机构的推荐、展览和收藏。
  同时,王倚山对海派书画尤其关注,不仅看好其市场前景,还打算组织研讨会推动市场各方共同关注。

责任编辑:刘倩去阿特首页
我来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